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幼教“小学化”对幼儿身心健康非常不利.通过对多所城乡幼儿园的走访发现,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进展不力,阻滞因素主要有:幼儿家长不认可;冲击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根本利益;缺少奖惩机制和监管机制.相应的对策,一是全民倡导新型价值观和教育观;二是建立幼教“去小学化”可操作性标准,建立相应的奖惩和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促进家园合作,携手走出幼儿教育“小学化”误区,霍州市教育局幼教中心特邀山西师范大学幼儿教育专家张琴秀教授进行了“把快乐的童年还给孩子”专题讲座。各乡镇幼教专管员、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和部分幼儿家长共计800余人参加了讲座。张琴秀教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  相似文献   

3.
一、幼儿教育小学现象产生原因 在当前很多幼儿园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根据笔者多年的幼教研究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是广大不懂幼教规律的家长的错误需求.当孩子回到家时,多数家长最先关心的就是:今天在幼儿园吃没吃饱?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今天认识了什么字?背了几首诗?……当家长把这些方面作为考察幼儿的主要发展时,它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幼儿的自我为中心和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胡俊 《少年世界》2018,(4):12-15
幼小衔接工作是长期以来备受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们普遍重视和关注的话题,许多的幼教工作者也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受当今社会上一些不适宜需求的影响,以及家长对幼小衔接观念片面和错误的理解,导致部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愈演愈烈,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依然存在单向衔接和表面化问题。笔者认为,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应是幼儿园、家庭和小学的多方衔接,缺一不可。多渠道宣传,帮助家长和教师树立幼小衔接的科学理念;提升教师素养和幼儿园保教质量,帮助每个幼儿从容进入小学;加强与小学的深度和双向衔接,共同助力幼儿适应性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白燕 《天津教育》2012,(4):27-28
近年来,为了迎合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幼儿园教学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小学化倾向有所抬头,这危害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幼教事业的发展。一、如何看待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在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中国教师》杂志社和学习型幼教组委会主办的  相似文献   

6.
涂皓 《教育》2014,(28):35-36
“上不了好小学就难上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难上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这是许多父母为孩子设计的一条“成才链”,“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家长最多的一句口头禅。于是,四五岁的孩子要背唐诗宋词,幼儿园课堂心算加减乘除甚至引入奥数,幼儿教育小学化令人担忧!幼教小学化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幼教小学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所幸,有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前教育从业人员已经开始关注这种现象,并采取相关措施遏制它。  相似文献   

7.
曹璇 《教育》2011,(8):33-33
我国目前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是指适龄儿童接受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并不包括学前的幼教时期。但是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幼教,其中不乏因为家长必须要上班所以只能将孩子送入幼儿园由老师照看者,但更重要的是多数家长盼子成龙心切,信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常常不惜代价也要让孩子进入办学条件较好的幼儿园。因此近年来“家长为孩子入园彻夜排队”等类似新闻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片面强调幼儿园里的知识灌输,家长“小学化”观念日趋严重.对此,我园通过宣传呼吁、培训引领、共建激励、走进园区、亲子活动等家园互动的方式,来转变家长的“小学化”观念,收到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幼教“小学化”的倾向必须纠正刘孟姣《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的性质,“对三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属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这就告诉我们:幼儿园不仅是个教育机构。然而,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却一直是币内各机关幼儿教育的顽症之一。调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而这种"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既"透支"了孩子的童年,也"透支"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抢跑"让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发展的后劲.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根源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错误理解及幼儿园对家长要求的盲目迎合,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已经不是某个区域的个别问题,它早已是全国范围内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教育问题.2012年公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给学前孩子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目标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指南》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建议,倡导成人不应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等教育理念.落实《指南》,有助于防止"透支"儿童的童年,纠正愈演愈烈的"小学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双减”政策出台带来了家长教育焦虑的复杂化。通过幼小衔接的视角分析可知,教育系统自身存在衔接中的真空地带是导致家长出现教育焦虑的重要原因。这表明单纯限制资本的介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长的教育焦虑问题。要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不能将改革的成败寄希望于家长的转变,必须以整体的思维推动学校自身的改革,在明确“幼儿园小学化”所指的基础上,推动小学低年级教学方式的幼儿园化。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学分析视角来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小学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教学定位的“小学化”特点。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不仅有家长传统教育理念以及幼儿园办园宗旨带来的影响,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解决上述问题,不仅要有效转化家长的教育理念,还需要尽可能地端正幼儿园的办园态度,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幼儿园的教育监管机制进行有效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提升,家长和社会对学前幼儿的重视度普遍提升。在多年的幼儿园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在幼儿大班期间,家长对幼儿“学到什么”关注度非常高。幼儿园教育理念的教学范围和小学知识性教育有本质的区别,基于幼升小、“教育起跑线”等教育观点的出现,家长对幼儿园知识性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要求。然而“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也在本质上规定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大框架。很多家长将片面的教育观点和对幼儿的期待放到了幼儿园升小学教育中,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在家庭中没有很好地与教师建立共同体,协助幼儿园教师,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4.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屡禁不止,这种现象背后蕴含着特定的价值追求.对其进行价值剖析可知,幼儿教育“小学化”以家长、幼儿园、小学等各方优势需求为价值尺度,消解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发展需求,致使出现了幼儿教育价值性质的消极性、价值理想的异化和价值尺度的偏移.走出“小学化”价值困境的关键是:重新厘清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阐明...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防小学化”教育倾向的幼教界,敏感的学前儿童识字问题让不少教师出现了“恐文字”心理,有的更是“谈字色变”!探讨拓展“前识字”经验发展的有效支持策略,促使教师走近“前识字”,并以科学的教育观、有底气地积极投入实践研究。旨在不仅为幼教工作者就幼儿识字问题答疑解惑开通渠道,也为慎防小学化、开展适宜在幼儿园进行的、学前儿童乐于接受的“前识字”教学研究搭建了探讨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性已引起国家层面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反思,作者结合幼教经历,从幼儿园小学化的表现、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成因追索和探究、防止与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的对策和措施三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放学去幼儿园接孩子,你会问孩子什么问题?中国家长一般都是问“今天学到了什么?”而美国家长则是问“你今天快乐么?”近日,来自美国的幼教专家Ida在南京为幼儿家长们上了一堂公开课。这位从事幼教已经30多年的专家认为,中美双方在幼儿教育上差异颇大,中国的应试教育甚至影响到了幼儿教学。双语教学不是上课为了满足家长们的需要,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开设了诸如英语兴趣班、双语教学等,可是Ida说,这些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在美国也有中美双语幼儿园,但这种双语是指为孩子创造一种双母语化的环境,老师是不会专门为孩子上英语或者中文…  相似文献   

18.
9月要到了,大班的幼儿很快就要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很多幼儿家长对此感到困惑,究竟怎样才能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呢?要做哪些准备?以下是南京师范大学幼教专家的建议,或许会给您一些启发。 首先,孩子在心理上要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家长要辩证地引导孩子了解小学生活,既不能让孩子误以为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是一样的,也小能让孩子误认为小学就是“火坑”和“地狱”。应该  相似文献   

19.
王悦娟 《家庭教育》2001,(12):27-27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长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因此开展有效、有益、有趣的家园共育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成立幼儿园“家长俱乐部”便是其中独特而有效的一种形式。“家长俱乐部”是推荐家长组成一个团体,在园内设固定的活动场所,定期开展各种家园共育活动。一、以“订本幼教刊物、学本幼教好书”为主题,为俱乐部  相似文献   

20.
马常英 《学前教育》2022,(11):54-55
从案例中我们看到,在活动开:展期间,有家长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双减”了,幼儿园就可以不用留“作业”了。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或许家长早已对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方面有意见,此时借机提了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应该反思家长为什么会这样?我在幼教一线工作40年,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园共育工作也随之而产生变化。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必须顺应形势,做出适当调整。安排需要家长协助完成的任务,一定要考虑家长的实际情况,不顾家长的感受推行工作,很难持续,也达不到教育目的,最后只能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