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胡瑗十分强调公平的价值.从治理国家来说,他认为,只有至公至平,才能兴滞补弊,扶衰拯弱,立功业于天下.胡瑗关于公平问题论述的范围涉及到财物的分配、断讼量刑、奖励与惩罚等许多方面.他认为,要做到至公至平,不管做什么事就要有根有据,按事实说话,特别是领导者要有至正之德,尤其在赏罚问题上要出以公心.  相似文献   

2.
胡瑗在继承孔孟政治理想的基础上,更重视“王道”社会实现手段的多样化,重视教育为现实社会服务。胡瑗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传播圣人之道,所以他高度重视“圣化”的治国作用。因此,他主张一方面要知人善任,广纳天下贤才;另一方面要依靠教育,让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3.
在如何治理国家、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上,胡瑗表现出了明显的忧患意识。他认为,统治者的一言一行对国家治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统治者必须谨言慎行。同时,他认为不管什么时候,国家都存在危机,所以他特别强调统治者要有忧患意识。应对危机,关键要做好各种准备,尤其是军事准备。因此要大力推进武学教育。  相似文献   

4.
对胡瑗的教育思想进行了阐释,认为胡瑗的教育思想清晰地理顺了治理国家与发展教育的复杂关系,首开“明体达用”先进教育观的先河.首创分斋教学制度,倡导“因材施教”与“亲历游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思想的深邃对今天教育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瑗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胡瑗厘清了治理国家与发展教育的复杂关系.首开“明体达用”先进教育观的先河.首创分斋教学制度,提倡“因材施教”与”亲历游学”等教学方式方法.形成了融洽的教学双边氛围。胡瑗教育思想与实践主要有三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创新.只有在继承过去的同时不断地创新未来,才能不断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前进;二是尊重事物发展客观规律.以理性思考来决断达到目标的方式方法的科学态度;三是实干的实践精神。内化“明体达用”教育理念.就要找准与现实的结合点,创新内涵.抓好德育与教学两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胡瑗是个理学家、教育家,也是个军事家.他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备战思想.胡瑗认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所以必须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战.二是将兵思想.胡瑗认为,将兵必须中正风明,刚柔相济,恩威相须;要兴仁义之师,对待士兵以恩信而怀结之,以仁义而畜养之;要以法治兵,使进者必进,退者必退;要论功定赏,差次其秩.三是人才思想.胡瑗明确提出,开办武学,培养军事人才,提高御敌本领.  相似文献   

7.
胡瑗是主张"出"的,他要求人们确立"出而不隐,安治天下"的思想。当然,从隐到出有一个过程,所以胡瑗要求待出之人要学会等待,怀才蕴德,同时还要把握好出的时机,该出则出,不该出则等。此外,胡瑗还认为"出"也要有"道",即要符合社会与道德规则,做到"进""退"有度,出而有节,动不离道。  相似文献   

8.
在《黄石公三略》所提倡的君臣关系中,君占据着主导,掌握着臣的生杀大权,臣处于依附从属的地位,不能冒犯君主的权威.《黄石公三略》既把臣看作君治理国家的重要辅佐,提倡君主要竭力选贤任能,同时又把臣放到了君的对立面,认为君主要尽力控制、监督甚至打击那些把持政权或手握重兵的重臣.《黄石公三略》的君臣观是博采兼容众家思想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天命思想是胡瑗理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哲学基础。胡瑗认为,天命的本质就是天道自然,所以要顺天,也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同时,胡瑗还认为,自然是始终处于变易之中的,当事物发展变化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并认为变易是永久不变的通行之法。所以,他特别强调变易之道。在变易之道的基础上胡瑗又提出了有序变革,以主动顺应时事变化与发展的主张。此外,胡瑗还把变革与"中道"思想结合起来,阐述了"行过"的尺度问题,很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胡瑗是把发而为善与慎言慎行作为外王之术看待的,也是作为管理者或统治者的技能看待的。他认为,国家安治与否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统治者特别是王者的一言一行对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社会安定,小人仍然存在,国家危机仍然存在,所以统治者应该慎言慎行。此外,领导活动涉及许多机密,而机密之事,非同小可,所以统治者也必须慎出言语,周密行事,尤其要养成良好的保密习惯。  相似文献   

11.
宋荦乃康熙之宠臣,康熙三年筮仕黄州府通判,此后仕途通坦。康熙三十一年,调任江宁巡抚,驻节苏州0直到康熙四十四年迁任吏部尚书。在吴十四年,宋荦依托苏州刻书之地利,刊刻了大量精品图书。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其承刻的“御籍图书”,成为内府刻书的有益补充,开创了清代臣子替内府刻书的先河,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康版书”风格的形成。而宋荦之所以能承刻御书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康熙皇帝平定天下后,致力于文化建设,冀营造一种稽古右文之盛景,并以弘扬文治来收买人心。但当时天下初定,内府刊刻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康熙皇帝之文治需求。而宋荦刊刻图书之能力及其风格甚合康熙帝之需求,同时宋荦自祖辈起即得康熙皇帝之恩宠,宋荦为官及学识为世人称道。鉴于此,康熙皇帝敕宋荦刊刻御书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2.
挫折成就了徐特立的教育事业。为摆脱家庭困境,他当了乡村塾师;岳阳会考落榜,他结束了塾师生活,推行平民教育;辛亥革命后,当上湖南省临时议会的副议长和教育科长不久,因与官场势不两立,他愤而留学法国;五年后回国,大力推行民主革命教育,被誉为教育界的长沙王。作为一名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各类人才,是公认的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革命胜利的法宝;毫不动摇地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坚决捍卫党长期执政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以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保障。党长期执政理念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并仍将经受考验。在全党进行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的教育应当成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论包拯的法律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拯的"以法律提衡天下"的法治主张以及执法如山的实践,特别是他身上体现出的清官的特质,都说明他是中国清官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包拯的法律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其实际上是儒家、法家、道家等综合影响作用的产物.审视包拯的法律思想与实践,对于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西玉林市"江岸村"苏氏第十六代孙苏宗经(1793-1864),是晚清道同年间最清廉的士人。出任广西地方教育官员时,苏宗经守道安贫,宦囊如洗,创造了宦海"空囊"的廉政新境。清末乱世,地方匪患猖獗,"囊空原不忧强盗",他因之而脱险;即便为太平军捕获,他依旧高歌"贫极还可贺"。这样一股"清风"气尚,既深深影响了同代的晚清人,也是现代知识分子砥砺廉耻的活教材。同时,苏宗经问学不辍,史识独到,个人诗文、学术及其理念,载诸方册,亦是真实呈现晚清岭南地方精英经邦济世的好史料。  相似文献   

16.
孔子十分重视乐教,且往往礼乐并举,视礼乐为一完整的文化生命。主张藉礼乐之教化而挺立道德人格的自我,并且以礼乐教化为其为政理想的手段。乐以治心而成德;乐以通出而友人;乐以致俭而厚德;乐以政教而化俗。在其“仁学”体系中,孔子乐教具有“内圣外王”的指向。  相似文献   

17.
秦观是北宋时期新旧党争的牺牲品。他学务经世 ,名重当时 ,却生不逢辰 ,“为世所弃” ,命运乖蹇 ,道路坎坷。先则为亲老之命 ,生计所迫 ,奔走于科举之中 ,中进士时已三十七岁 ;继则“京国鬓如丝” ,入仕后仅任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等小官 ,还受党争所排 ,备受诋毁 ,叠遭贬谪 ,忧郁伤怀 ,终于过早地结束了他的生命。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对于这样一个有才华 ,有抱负的爱国知识分子 ,我们应还他以历史公道。他的经历又一次地记载了一个优秀人物在那个可悲的时代里走完他坎坷道路的完整过程 ,这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剧 ,也是时代的悲剧 ,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郑观应是满清末年广东诗人、实业家,其《罗浮待鹤山人诗草》反映了他的改良主义思想,由于并不得志而谈玄论道。在郑观应身上,我们看到了满清皇朝统治下的具有爱国忧民胸怀的知识分子的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19.
呼天成的成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政治神话。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他通过一系列软硬措施在呼家堡建立了独裁专制,制造个人崇拜,成为呼家堡的村主和精神领袖,通过非常的权谋调集各级官员为自己效劳。呼天成的政治神话是失序的社会的产物,也是封闭社会圈中思想文化禁锢所产生的怪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