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苗族歌棒的历史渊源和音乐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留存在贵州黔东南施秉、镇远、凯里等地的苗族歌棒,是由当地苗族人民在一根小木棒刻上本族的独特的象形文字符号,以这些文字符号表达和记录诗歌和歌词内容,这种刻录记载有此内容的刻字木棒就称之为歌棒。本文从苗族歌棒的内容、形态、用途及其文化价值和作用四个方面论述了苗族歌棒的历史渊源和音乐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流传于施秉地区的苗族“刻道”,汉语译为“苗族开亲歌”,也被称为“歌棒”,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苗族群体中,至今唯一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刻木记事方式,是苗家人世代相传的独特的民间音乐文化,也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要保护和研究好这一“歌棒”.  相似文献   

3.
苗族的“歌” ,是苗族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是苗族文学文本。苗族文化的传承 ,主要靠他们的“歌” ;对于无文字的苗族 ,其文学文本只能靠“歌”来留传。歌作为苗族的文学文本 ,将语言、音乐和诗三者巧妙地结合为一体 ,是地道的“诗歌” ,与诗有很大差异。“歌”的基本形式是歌种子、歌干、歌花。歌具有相当复杂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苗族古歌中流传有大量的"年历歌"、"年节歌"等关于时间、历法的古歌,但这些古歌并非只是记载了苗族的时间和季节,而是将他们的社会网络与过节顺序联系在一起。苗族过节的日期往往是按宗族、姻亲网络分批过节的,这不同汉人社会;苗族的分批过节在于其时间与社会构成逻辑的统一,苗族的社会网络及其组织逻辑决定了苗族的时间观和历法体系,而不是相反。不同地域的苗族因社会组成的基础不同,其节日安排也有区别,如在重视婚姻圈的清水江流域,其节日安排顺序一般以姻亲网络和亲属关系的秩序进行安排;而以宗族为标识的黔中苗族往往根据血缘家族安排节日顺序。苗族的"抢季节"古歌以议榔的形式安排各村寨过节的秩序,体现了苗族"时间"、"历法"与"社会网络"的紧密结合,即以时间历法体制来展示和表现苗族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5.
融水苗族歌谣主要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为主题,反映了苗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本文将其进行整理分类为叙事歌、爱情歌、礼俗歌、劳动歌,并尝试从中分析歌中蕴含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6.
苗族社会的和谐稳定依靠苗族社会经久形成的符号链建构而成的习惯法机制来维系,而苗族和谐社会的组构是以鼓社为主轴的符号功能单位链来维持.  相似文献   

7.
苗侗音乐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一直以来有无数音乐家孜孜不倦的去挖掘探索,其中侗族大歌无论是它的艺术价值还是其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均达到了世界非物质遗产的要求、条件和标准,而苗族民歌丝毫不逊于色,除大家所熟知的飞歌以外,还有很多大家还不太熟悉的哭歌、丧歌、反歌、时政歌、儿歌、谜语歌等,而每个曲调都不相同,苗族侗族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各自不同的丰富多彩的音乐形态也渗入到了很多当代的音乐作品中。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苗族民歌探析——以“飞歌”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苗族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黔东南苗族民歌以其聚居区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社会功能来看大致可分为:飞歌、游方歌、风俗歌、叙事歌、仪式歌、儿歌。“飞歌”是黔东南苗族歌曲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是苗族民歌中的一块奇异的宝石,是苗族民歌歌唱艺术中的瑰宝。“飞歌”在苗族民歌中具有独特的演唱形式与结构特点,其音调高昂、节奏自由、旋律起伏性大、音域宽广。  相似文献   

9.
苗族歌鼟作为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本文从苗族歌鼟的音乐文化、文学修辞艺术及歌鼟唱词三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0.
哭嫁歌是苗族青年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苗族人祖祖辈辈的劳动智慧体现,同时也表现出了地方民族文化独有的韵味和特征。本文主要从苗族哭嫁歌在演唱内容方面与其在演唱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音乐艺术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展开,对苗族哭嫁歌的音乐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进行了概要的分析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靖州苗族歌鼟被列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被音乐大师称为"民族瑰宝"、"天籁之音",它具有独特的音乐特征和艺术价值。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苗族歌受到现代生活的强烈冲击,面临即将消失的濒危状态。通过在靖州4所中小学发放调查问卷,对苗族歌在本土音乐教育中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苗族歌鼟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符号系统,作为符号系统的苗族服饰又是一种表现艺术。苗族人民把生命本能自发的色彩感情转化为独到的色彩艺术形式,反映了苗族在与自然抗衡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升华,从服饰中可以看出苗族人民的文化积淀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3.
《苗族古歌》中的"枫木歌"是首特殊的长诗,包括六个部分,占"古歌"差不多一半的内容。枫树已融入了苗族社会生活当中,成为了一种集体意象,有着很深的文化内蕴:枫树意象起初是与枫树本身的特点有关;自然崇拜深化了苗族对枫树的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为枫树崇拜注入了新的内容;故土回忆给枫树崇拜蒙上了一层悲凉意蕴;苗族风俗使枫树意象扎根于苗族社会中,烙上了深刻的民族印痕。  相似文献   

14.
族群的核心符号体系以生死关怀为元话语,即“话语的话语”;这种元话语典型地表现在作为人生过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丧葬仪式中。苗族文化体系中的丧葬仪式深度反映人与神、生与死、先祖与后代之间的复杂关系。丧仪展演把苗族社会的灵魂观念和社会活动勾连起来;灵魂观念既为社会活动提供指导,自身也在这个社会活动中得到创造性的复制。文章拟通过对西江丧仪的展演过程、丧俗禁忌、符号象征等进行历时性分析,透视西江苗族社会在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如何保持自己的核心符号,同时也在器用上“与时俱进”,实现了“原生论”与“工具论”的“二元和谐”。  相似文献   

15.
流行于湘西凤凰苗族哭嫁歌是苗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苗族婚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本文主要从对哭嫁歌的旋律、曲调、演唱特征、艺术价值进行了一定的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音乐美学意义,以此引起人们的关注,更好的促进苗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舞蹈传播的概念出发,以文山州马关县苗族舞蹈为例,运用符号学理论,论述其核心领域、符号活动和传播模式以及舞蹈的文化代码,试图从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解读舞蹈传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凸显马关县苗族舞蹈在民族文化传播领域中的价值,以期更好地保护马关县苗族舞蹈,促进马关县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7.
以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为例,从认同的角度来探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关系问题。苗族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展示和传播苗族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形式,显现出苗族自身、苗族族群、国家权力和世界对苗族文化认同的多重认同形态。为当今全球化语境下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可供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族群的核心符号体系以生死关怀为元话语,即"话语的话语";这种元话语典型地表现在作为人生过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丧葬仪式中。苗族文化体系中的丧葬仪式深度反映人与神、生与死、先祖与后代之间的复杂关系。丧仪展演把苗族社会的灵魂观念和社会活动勾连起来;灵魂观念既为社会活动提供指导,自身也在这个社会活动中得到创造性的复制。文章拟通过对西江丧仪的展演过程、丧俗禁忌、符号象征等进行历时性分析,透视西江苗族社会在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如何保持自己的核心符号,同时也在器用上"与时俱进",实现了"原生论"与"工具论"的"二元和谐"。  相似文献   

19.
苗族因其独特的地域和民族风俗而铸就独特的文化形态,服饰艺术作为苗族文化形态的具体表征体现出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具有载史和社会功能。以广西隆林苗族服饰为例,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审视与解析现代艺术设计各要素与民族服饰之间的内在关系,透过苗族历史的发展进程和文化积淀,苗族服饰艺术展示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以歌师(东郎)传唱方式进行“表演”的长篇英雄史诗《亚鲁王》被誉为是苗族始祖亚鲁王的创业史.《亚鲁王》通过独立场面的串连叙述方式、在叙述中主动诱引旁观者能动性的表现以及以性格动作展示情欲的本质特征呈现出了鲜明的戏剧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