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析情绪觉察能力要素对于情绪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国内外情绪觉察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整合当前主要情绪觉察测量工具的结构因素,提出两个观点:第一,对情绪觉察的概念内涵应加以重构,即情绪觉察是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识别、描述及原因分析的能力;第二,强调对情绪识别结果还需要进一步整理和精细加工,将情绪辨别看作情绪觉察的新要素。在此基础上,将情绪觉察能力要素结构从包含情绪识别和情绪描述的两要素框架拓展为四要素框架:情绪识别、情绪辨别、情绪描述、情绪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情绪的种族进化、人类情绪的生理机制和基本情绪来说明情绪的生物性,并从人类特有的复合情绪和自我意识情绪以及文化基因的存在对情绪的社会性进行了阐述.经过进化,人类具有特殊的情绪生理机制,情绪社会性通过文化基因而运转,情绪图式整合了人类情绪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情绪是生物性和社会性因素的交织,是先天与后天影响结合的复合心理组织...  相似文献   

3.
在情绪标注的研究中,存在着情绪标注是增强还是抑制了情绪的争论。实验1以负性情绪图片为材料,分别在实验条件和预期条件下,比较了情绪标注和观看情绪刺激后的主观评定。结果发现,在预期条件下,被试在情绪标注时比观看时对情绪刺激评定的情绪强度更高;而在实验条件下,被试在情绪标注时比观看时对情绪刺激评定的强度更低。实验2以正性情绪图片为材料。分别在实验条件和预期条件下,比较了情绪标注和观看情绪刺激后的主观评定。结果发现,在预期条件下,被试在情绪标注时比观看时对情绪刺激评定的情绪强度更高;而在实验条件下,被试在情绪标注时和观看时相比在情绪刺激评定上没有差异。研究表明被试认为情绪标注会增强情绪,而在实际进行情绪标注时会抑制情绪,尤其是在负性情绪时。  相似文献   

4.
基本情绪理论假定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着6-8种基本情绪构成所有情绪的基础,然而情绪的社会建构理论否定了情绪的自然属性和整体性.原始情绪理论对基本情绪理论进行了拓展,它将行为准备状态作为情绪产生的基础,有效地解决了基本情绪理论与情绪的社会建构理论之间的矛盾.这是对情绪形成过程的一种大胆假设,丰富和发展了情绪理论.  相似文献   

5.
幼儿家长情绪郁积可能酿成情绪事件。幼儿园应从情绪关注、情绪预防、情绪疏导和情绪教育等方面加强对家长的情绪管理,同时加强幼儿园教职员工自身的情绪管理,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情绪诱导和测量法等研究方法对不同情绪状态下大学生手动作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得出:情绪诱导前后情绪差异对比,悲伤组情绪较情绪诱导前悲伤程度增加,愉快组情绪较情绪诱导前愉快程度增加;而平静组情绪较情绪诱导前未出现显著性差异。情绪诱导前后手动作稳定性差异对比,悲伤组手动作稳定性较情绪诱导前降低,愉快组手动作稳定性较情绪诱导前提高,表明悲伤情绪使人手动作稳定性降低而愉快情绪使人手动作稳定性提高;平静组情绪诱导前后手动作稳定性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小学低、中、高学段均会涉及以情绪觉察为主题的心理课,当前,小学高年级的大部分情绪觉察心理课设计并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情绪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三个问题:情绪觉察任务类型简单化、情绪识别技能训练表面化、情绪描述技能培养粗糙化。然后从情绪社会化视角下,适当关注对复合情绪的觉察;以心理理论和认知评价为路径,适当加强对情绪的内在觉察;夯实情绪体验整理技能,适当侧重相似情绪和混合情绪;以情绪细腻度为方向,培养情绪描述技能四个方面,提出了小学高年级情绪觉察主题心理课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自编中学生情绪智力问卷检验情绪智力四因素结构的合理性,并探讨情绪智力与人格特质、友谊质量的关系。被试为北京市两所普通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726人。结果验证了情绪智力包含情绪感知、情绪运用、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四个因素,并提取出一个高阶因子,说明存在一种普遍的操作情绪的能力。对情绪智力与人格、友谊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人格的谨慎性、开放性、宜人性和情绪性可显著预测情绪感知、情绪运用、情绪理解,人格五因素都可显著预测情绪管理(其中情绪性都为负向预测);情绪感知、情绪运用和情绪理解能显著正向预测友谊质量;在控制人格五因素的作用以后,情绪感知和情绪理解对总体友谊质量仍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表明情绪智力作为一个心理变量具有独立于人格五因素之外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同伴接纳情绪具有建立、维持和改变个体与外界关系的功能,这种功能在个体身上表现为一种能力,即情绪能力。它主要包括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两个方面。研究表明,学前阶段是儿童情绪理解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3岁儿童已经能根据表情线索和情境线索判断他人的情绪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能够理解混合情绪,评价引发情绪的原因。情绪理解  相似文献   

10.
周方 《中学科技》2022,(13):44-45+43
<正>一、情绪管理及其研究(一)情绪管理的概念情绪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表现为驾驭情绪的能力,掌握维护良好情绪方法的过程。高中生的情绪管理是指高中生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和驾驭自我情绪的能力,通过维持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好情绪状态,产生良好情绪管理的效果。学校要有意识地进行学生情绪管理教育,即教导学生要善于控制和合理调节情绪,对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事件,能自我排解,以良好情绪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笔者通过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1.
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抑郁、紧张、恐惧、悲伤、愉快、轻松等都属于情绪活动。情绪有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之分。正性情绪有助于人的健康,负性情绪有害于人的健康。在人类的基本情绪中,人的负性情绪占大多数,因此,在生命里的人总会让积极情绪战胜消极情绪。对情绪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情绪调节研究成为近年来临床心理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情绪调节量表、实验室情绪调节任务以及情绪调节内隐联想测验成为近年来三种主要的情绪调节测量工具。情绪调节量表侧重于对情绪调节策略使用习惯的测量,实验室情绪调节任务主要应用于情绪调节的机制研究,情绪调节内隐联想测验主要是对内隐情绪调节的测量。拓展情绪调节测评工具的内容、加强临床应用和评估以及跨文化适应性探索是情绪调节测量领域今后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3.
论远程学习者的情绪管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在理解情绪、情绪智力、情绪管理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情绪对学习的影响与情绪管理的意义,探讨了远程学习者实施情绪管理的策略,以期为远程学习者实现有效的情绪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情绪障碍,主要指影响大学生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情绪因素或情绪状态,可以表现为逆反情绪、自卑情绪、自负情绪、冲动情绪、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等多方面.主要是由于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而导致,大学生情绪障碍的调节是针对于以上因素进行,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从而使大学生充满愉悦、幸福、健康.  相似文献   

15.
教师情绪智力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心理能力,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情绪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一种能力。主要是由教师情绪知觉能力、教师情绪理解能力、教师情绪表达能力和教师情绪管理能力四部分构成,并对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身心健康状况、工作满意度和教学效果产生深远影响。为此,教师应以情绪沟通技巧提升教师情绪知觉与表达能力,以移情功效促进教师情绪理解能力,以情绪调控法优化教师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整体提升教师情绪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彭欢 《基础教育研究》2013,(20):57-58,60
幼儿的情绪调节被认为是其社会情绪发展的中心部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情绪能力。幼儿的情绪社会化受到亲子间情绪互动经验的影响,而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父亲元情绪理念则是影响幼儿情绪调节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元情绪理念的内涵特征,探讨了父亲元情绪理念对幼儿情绪调节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引导父亲形成正确元情绪理念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情绪和情绪调节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情绪和情绪调节的操作定义,提出情绪和情绪调节是相同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它们如何利用相同的过程以及影响情绪和情绪调节的因素。作为新生领域的感情神经科学也与情绪和情绪调节有联系,感情神经科学产生了一些最新的工具来研究情绪,但是这些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教师情绪劳动是教师为表达学校所要求的情绪状态主动进行的情绪调节.为此,教师需要正视三类情绪:工作需要的情绪、自己感受的情绪和经过调整后表现出来的情绪.这三类情绪分别简称为需要的情绪、感受的情绪和表现的情绪.三者之间并不总是步调一致、和谐统一的,由此会导致情绪失调的出现.在工作实践中,为避免情绪过激或过度,教师要主动辨识这三种情绪,并妥善处理三者的关系,可以采用的策略为:把控时机,协调预防策略与补救策略;明确方向,协调参与策略与转移策略;善用技巧,协调深层扮演与浅层扮演.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情绪智力发展深受家庭情绪氛围影响,因此提高家长的情绪修养尤显重要。现代家长应从了解情绪特征、注意自身的情绪表现、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等3方面来提高自身的情绪修养,从而给儿童树立情绪智力榜样,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处在青春发育时期,这是情绪发展和培养的重要时期,需要对青少年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和指导,否则会产生情绪障碍,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情绪教育要提高认知水平,帮助他们正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培养自我情绪认知能力;指导他们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识别他人情绪和移情能力;增强他们对快乐的情绪体验,培养情绪自我激励能力;教会他们处理情绪困扰,培养调控自我情绪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