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国著名易卜生研究家迈克尔·迈耶在他写的《易卜生对现代戏剧的影响》一文里说:“易卜生的成就可以与他同时代的三位伟人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在他们各自领域中的成就相媲美。易卜生的剧作登上舞台,使戏剧的面目为之一新。其影响深远,无与伦比。……易卜生是戏剧史上的罗马,条条大路出自易卜生,条条大路又通向易卜生。”的确,易卜  相似文献   

2.
2007年散文最可喜的收获是范曾的《寂寞的世界》(《北京文学》2007.8),这是一篇融天地于心间后羽化而成的散文精灵,是一首通过天地大道的孔窍吹出来的美妙乐音。作者写的是聋哑人,写他们美丽的姿容,更写他们内心的宁静、温情与善良。  相似文献   

3.
在湖北青年女作家的写作中,首先值得关注的是一批高扬女性人生价值的作品。这批作品主要取材于当下社会转型期低层女性的生活,表现这些低层女性在遭遇人生挫折与不幸时坚韧不拔的生活勇气,赞美这些女性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所做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她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可贵奉献与牺牲精神,给人一种感奋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袁昌英先生是我国二十年代著名的女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学者。从一九五七年起,一直受“左”的路线迫害,“文革”中去世。作为作家、翻译家、学者、教授的袁先生,她是不应该也不会被人们忘记的,因为业绩俱在。这里,我不拟全面谈袁昌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末期以来,特别是进人新世纪以后,以70后、80后生人为主体的湖北青年女作家强势崛起,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线。姚鄂梅、王芸、苏瓷瓷、童喜喜、王君等一批青年女作家先后在《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山花》、《大家》、《芙蓉》、《花城》、《长江文艺》、《芳草》等国内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各种小说作品,许多作品被《新华文摘》、《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连续转载,或一再入选中国小说年度排行榜,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6.
夏衍的话剧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他善于撷取生活中常见的、平凡的事物情景,提炼剪裁,使之明确有力地表现主题,从思想到艺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的戏剧是从辛亥革命前后的“春柳社”“文明戏”发展起来的。“五四”时这种“新剧”只有“幕表”而无剧本,排练也较粗糙,曾被人轻视与攻击。一九二四年,洪深在“上海戏剧协社”演出《少奶奶的扇子》,才有正式的剧本,正规的排练。一九二九年《艺术剧社》成立,演出了《坑炭夫》等三个翻译剧。夏衍就在这时参加了该社,并担任《坑炭夫》的导演,大胆地表演了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的斗争,给戏剧带来了新内容。一九三○年七月在上海成立  相似文献   

8.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话剧舞台上涌现出一批新作,其中有谢民的独幕悲喜剧《我为什么死了》,马中骏、贾鸿源、瞿新华的“哲理短剧”《屋外有热流》,王炼的“交响式”话剧《祖国狂想曲》,贾鸿源、马中骏的“情绪展开式”话剧《路》,高行健的无场次话剧《绝对信号》、《车站》,王培公的新编历史话剧《周郎拜帅》,沈虹光的散文式话剧《五(2)班日志》,陶骏的“微型戏剧集锦”《魔方》,刘树纲的“现代音乐话剧”《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孙惠柱、张马力的无场次话剧《挂在墙  相似文献   

9.
文坛上的“池莉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池莉小说能热销是作家写作观念与时俱进,关注广大平民的生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的缘故。池莉对生活的描写不是消极的,她在写出生活严酷、艰难与复杂的同时,也写出了明亮、乐趣的一面。她笔下的人物既有被生活所烦的一面,也有顽强乐观、进取的一面。池莉崇尚自然、注重原型的写法也是成功的,是一种突破。近年来,池莉的创作令人困惑,其浮躁的创作心态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0.
<正> 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创了我国文学艺术的新时代,也揭开了我国话剧发展史的新篇章.五四“新剧运动”的“闯将”们,大无畏地“冲破一些传统思想和手法”,不顾守旧者的攻击和讥讽,也不怕群众的暂时不理解,大胆批判,勇敢闯新。从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二六年,大约经过十年左右披荆斩棘的创建阶段,终于开拓出一条与我国的旧  相似文献   

11.
论文主要从主流性的底层叙事,以及此外的其他表达空间两大方面,对2006年度中国短篇小说创作状况做了一个概括性的描述和评价。并由此进一步涉及对当前文学批评话语的若干反思,以及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当前文学创作等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二十年代起,白薇经历了近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但是与她的同乡丁玲比起来,白薇所受到的关注还是太少了。新时期以来有关白薇戏剧创作的评论渐多,本文即试图将这些研究成果分为整体研究、专题研究和比较研究三个部分,对其进行评述,以期引起研究者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3.
论文是对2008年度中国短篇小说的整体创作状况所做的概括性描述和评价。从取材和主题上看,本年度的短篇小说主要集中于底层经验、现代生存感受和“文革”记忆三大方面。而从叙事形态上看,则主要有传统化叙事、诗化叙事和实验性叙事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14.
论文主要是从底层叙事、都市叙事、乡土叙事和历史叙事四个方面,对2007年度中国短篇小说的整体创作状况所做的概括性描述和评价。并据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如何坚持以自己的眼睛来看取社会和人生,以及在此基础上又该如何不断地努力拓展自己的思想和艺术能力,对当前的短篇小说家来说既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基本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老舍抗战时期话剧创作的主要特色,诸如鲜明的功利目的,强烈的时代气息,对传统文化中消极面的无情批判等。文章还探讨了老舍这一时期话剧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话剧作为一种舶来品,起源于五四运动之后.闽籍作家杨骚以自己的话剧创作,曾为中国剧本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分析他从事话剧创作的成就与动机,肯定了杨骚的剧作代表着中国话剧剧本的雏形,反映了20世纪初期中国话剧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仍处于徘徊状态、尚未发展成熟的特定阶段.  相似文献   

17.
如果要描述荆沙市东门小学特级教师丁元清的教学特点的话,那么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注重联系、突破难点。”他在小学数学教学这块园地里耕耘了35个春秋,几乎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反复实践,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典型人物性格的分析,体现曹禺话剧的现实主义风格。赋予每个人物特定的历史使命,以此体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民性的特色,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把话剧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是我国革命话剧运动的优良传统,而夏衍,正是自觉地把话剧作为政治斗争武器的剧作家之一。一九三六年六月,夏衍的《都会的一角》和洪深执笔的《走私》等独幕国防戏剧,由上海星期实验小剧场(剧社名)在新光戏剧院演出时,开幕不久,就被租界里英帝国主义的工部局禁止了;同年十一月,上海四十年代剧社演出夏衍的讽喻现实的历史剧《赛金花》,在观众中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翌年二月去南京公演,却又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捣乱和禁止。这些往事,很可说明夏衍的话剧创作从一开始就在发挥着战斗作用,它们是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的。夏衍是一九二九年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口号的上海艺术剧社的发起人,又是一九三○年八月成立的中国左翼剧团联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当时,他坚持和贯彻了党所指示的这一方针:“强调艺术服从政治,艺术为政治服务,使话剧成为当前政治斗争的一个武器。”因此,他写作剧本,自然有其明确的目的性。过了二十多年,夏衍在《考验》的后记中说,他有一个执拗的信念,“这就是文艺应该为政治服务,应该配合当前人民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这表明,夏衍从事话剧创作的革命态度是始终一致的。从《都会的一角》(1934)到《考验》(1954),二十年间,夏衍共写了十多个剧本,其中除了反映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工业战线上的斗争生活的《考验》,都是写在抗战前夕和抗战时期。这些剧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及时地反映社会政治动态,因而也就能叫人认识到现实的本质和感到时代的脉搏。  相似文献   

20.
论李健吾成熟期话剧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 ,是李健吾话剧创作的鼎盛时期。数量众多 ,创作风格稳定 ,艺术特色鲜明 ,标志着作家创作的成熟。健吾剧作以开掘人物灵魂而别具价值 ,塑造众多的性格迥异、文化内含丰富的群体形象 ,填补我国现代文学为人生艺术领域的一个空白。变革中国戏剧情节结构的传统方法 ,发挥性格推动戏剧情节的西方艺术优点 ,表现为错综复杂的线索和激烈的矛盾冲突 ,使剧情大开大阖、想落天外 ,大大强化艺术感染力量。与曹禺一样 ,李健吾是推动我国话剧成熟和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作家。中国现代文学史应予以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 ,话剧巨匠历史寂寞的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