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合花》是著名女作家茹鹃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代当文学宝库中的一件精品,作者在原有生活感受的基础上着力塑造了通讯员和新媳两个文学典型形象,其中的人物语言描写虽在全文文字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艺术感染力较强,具有鲜明生动,恰切传神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清代戏曲家李渔说:“言者,心之声也。”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直接表现。由于人物的社会地位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他们的语言自然也就不会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必须“适如其人之言”(章学诚《文史通义》),决不可“千  相似文献   

3.
<谭嗣同传>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活动家粱启超为好友"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所写的一篇人物传记.这篇传记对谭嗣同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进行了介绍和颂扬.文中叙述谭嗣同入京参与变法维新到血洒刑场的部分很是感人,并且其中详细记叙了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一段对话,这段话虽不长但写的人物却个性十足,读来使人感慨:仿佛百年前两人事关民族危亡的那番谈话就在读者眼前重现!  相似文献   

4.
古典戏剧和现代话剧的最大不同,就是以曲作剧.《西厢记》的心理刻划,最出色的成功在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进行心理描写;通过人物情态动作进行心理描写,从而出色地完成人物内心世界的刘划,从而创造出相栩如生的各类人物形象,为现代观剧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5.
从创造莺莺、张生、红娘等众多独具个性的戏剧典型的角度着眼,<西厢记>可说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王实甫作为"天下夺魁"的戏剧艺术大师,其最大的成功在于营造纷纭繁复、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氛围,让其笔下的人物在特定的戏剧空间中充分展示其隐微丰富的内心世界,在矛盾交织的对峙冲撞中凸现各自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再辅以正面描绘、侧面烘托、心理透视、对比映衬等多种艺术手段,务求以声通情,以形传神,相互生发,各臻其致.  相似文献   

6.
王实甫的《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五本分别是:(一)张君瑞闹道场(惊艳-借厢-联吟-闹斋);(二)崔莺莺夜听琴(寺警-请宴-赖婚-听琴);(三)张君瑞害相思(前候-闹简-赖简-后候);(四)草桥店梦莺莺(酬简-佳期-拷红-哭宴-送别);(五)张君瑞庆团圆(报捷-寄愁-争婚-团圆)。  相似文献   

7.
《西厢记》英译本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大胆地摆脱了戏曲语言结构的影响,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抒情部分采用了词体的形式,叙事部分采用了散文体的形式。在语言处理上,主要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英译本散文体的内容力争做到了基本内容、形式与原文保持一致。在人物的描述方面,为了准确体现原作的生动性,译者绞尽脑汁,借助于英文的各种描述性语法来取代原文中过于冗长的并列句、复合句,生动地体现了原作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戏剧人物语言应当个性化,但不少剧作家都有人物语言非个性化的倾向。莎士比亚也不例外,其代表作《哈姆莱特》中就有突出的表现。在该剧中,作家常借人物之口表达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发表关于戏剧创作与戏剧表演的议论,甚至为取悦观众加上一些噱头。就语言个性化的要求看,这无疑是个瑕疵,而从作家写作意图及观众、读者认知与欣赏的角度看,却是必要和有益的,它深化拓宽了主题,满足了人们求知和宣泄的要求,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  相似文献   

9.
<西厢记>的语言华美自然,文采飞场,在文学史上历来为人们所称颂.但同时,它更是适合舞台演出的当行之作.其语言不仅能够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使剧中"人语其言,语肖其人."还具有动作性的特点,以形传神.<西厢记>的语言艺术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中人物语言个性化主要有重复与省略两种话语样态,并具有善于描摹话语主体口吻语调、善于揣摩话语主体心理情态、善于反映话语主体生活内容以及善于揭示时代色彩思想内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笔胜造化--《西厢记》的结构特点和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厢记》是脍炙人口的喜剧,其结构开阖自如、严密整饬、宏伟舒放;“花间美人”似的语言极具强烈的抒情性和个性化色彩。  相似文献   

12.
传神文笔足千秋--试论《西厢记》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实甫的《西厢记》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影响之广、之深主要是来自于它的思想与艺术成就,而它的语言艺术更堪称绝唱。其采与本色相生,造就了诗情画意的境界;藻艳与白描兼备,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情真语切,委曲深沉。拟从三个方面来试论其语言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清代《西厢记》人物批评,是中国古典戏曲学从曲学体系向叙事学和剧学体系转向之后的产物,反映了戏曲文学人物中心观念与人物批评意识的自觉。在批评过程中呈现以"神韵"写意、以"情理"写照和关注人物形象体系中不同性格互动关系等诸种批评标准多元并存的态势,充分反映了清代戏曲人物论的审美追求和所达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4.
《离婚》中的描写刻画人物眼睛和动作的个性化语言,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剧作家就是通过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因而对人物语言个性化的要求非常高。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提炼个性化语言、人物语言要精炼有情味两方面对人物语言描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作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个性化”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所谓“个性化语言”,是指区别于大众言语方式,“话一出口”即有“某人所说”特点的语言。“语言”是“某人属性”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言”是人的另一种形式的“身份证”:  相似文献   

18.
19.
动作是人物的个性表现,也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特殊语言。古典小说《水浒》擅长于把人物放在行动中描写,达到以动传神,动中见人,从而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梁山英雄好汉的艺术形象。《水浒》中人物行动描写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可以说,生动传神的人物行动描写,是《水浒》表现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式与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20.
论《红楼梦》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及其英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们熟知的人物。曹雪芹用他的生花妙笔传达了人物的情感、性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世情百态。王熙凤作为书中的主要角色之一,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而她的语言更是独具特色。文章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分析译者是如何传达原作风貌,再现人物形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