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模式发生改变,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恰当地选择幼教在职培训的内容、稳定的操作模式和高效的方法可激发教师自主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建立学习型的幼儿园,有利于园所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在职培训是一门提升教师绩效的艺术,通过培训可以激励教师们勇于接受工作的挑战。一、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意义1.是幼儿园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是提高幼教队伍  相似文献   

2.
提高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具体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拓展教师在职培训的形式.传统的教师在职培训无非就是听报告、听课,只有少数的在职培训需要受训教师完成培训作业.显然,在如今这个不断变革学习方式的新时代,当我们在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努力时,也应该努力为教师的在职培训改变一下培训形式.教师在职培训需要由如今的单向灌输改变为双向交流互动,让培训者与受训者、受训者与受训者之间加强交流互动,是提高教师在职培训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承担的角色趋向多元,社会对教师的期待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达到社会对自己的期望,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努力实现角色社会化.教师实现角色社会化的途径有获取资格、提高学历、在职培训、在校培训、自我学习等.  相似文献   

4.
汪恒 《教育教学论坛》2012,(20):266-267
美国是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发展较早和较成熟的国家之一,美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以提高学生成绩为最终培训目标,使用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在职培训在学生学习、教师成长、家长沟通等方面都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美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成功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深度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培训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问卷调查发现,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存在参加培训动机不足、受训机会和时间少、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形式较为单一等诸多问题,培训中浅层学习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培训的效果。因此,从深度学习的视野出发,探寻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有效策略,能将浅层学习转化为深度学习,为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终身教育思想和学习化社会理论都要求人们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更应该在这方面做出表率。在教师专业化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教师的在职培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途径、方法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广泛关注的课题。在我国教师培训的途径主  相似文献   

7.
在职培训是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拓展知识领域、更新教育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学校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客观地说,目前,我国对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视程度并不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了各种不同的培训,培训的方式从现场学习到影子学习再到在线学习也是越来越多样。但是,这些培训的效果未必尽如人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进行反思,其中,研究和考察其他国家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做法和经验是反思的一种重要视角。从本期开始,本栏目将推出"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研究系列",陆续刊发魏登尖老师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情况的梳理和思考,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倪俊超  周青 《教育探索》2007,(4):123-124
英国伦敦科学学习中心科学教师的培训方式和培训课程内容对我们有三点启示:1.英国科学教师在职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培训形式灵活;2.把培养"公众的科学素养"融入科学课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3.应建立专业的科学教师培训机构,促进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回顾和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五十年发展历程,从产生、曲折发展、停顿倒退到恢复发展、继续发展、法制化六个阶段的回顾,总结了它在培训内容、性质、原则、机构、形式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并对知识经济和学习化社会中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承担的角色趋向多元,社会对教师的期待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达到社会对自己的期望,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努力实现角色社会化。教师实现角色社会化的途径有获取资格、提高学历、在职培训、在校培训、自我学习等。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各种模式,将直接影响科教兴国的策略进程.其中,有效在职培训模式是推动中小学教师教育的一种范式.为此,本文通过对我国教师教育现状的解析,以及合理培训理念的建立,从而建构有效在职培训模式,促进教师教育逻辑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受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的指引,教师的在职培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存在着组织制度不健全;培训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不完善以及培训形式、内容机构的单一等问题。借鉴国外的经验,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重视教师在职培训的立法化,寻求法律保障;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丰富培养内容和坚持培训机构多元化。希望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培训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教师职后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职后教育与在职教师培训、在职进修等概念可以说是同义语。不过,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并非在所有地方都完全相同。英国教育和科学部于1970年发表《1967年教师在职培训的调查》认为,在职培训是教师在任教后参与的任何与其专业工作相联系的活动。到了七十年代末期,在职培训这一概念的准确性开始受到质疑,一些学者认为,培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过于狭窄,不能准确反映教师在任职后接受教育的意义,主张使用“在职教育”取代“在职培训”。1981年莫兰特(R.W.Morant)在《校内的在职教育》中认为,“教育与培训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培训是通过标准化的学习过程获得技能和方法,而在职教育则不然,它是通过提供完整的连续的学习经验和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学术的、人格的发展。培训与教育是相互联系的,但培训只是教育的一个部分”。但在很多地方,在职教育同在职培训的含义确实又是同一的。我国的《教育大辞典》就将在职教师培训定义为“对在职教师进行的职后教育”。不过,从人们惯常的理解而言,培训主要是指知识的更新、拓展和观念、方法、艺术、技能的改进,而教育除此之外还包括人格的发展,更加注重素质的全面性。从世界的发展趋势而言,人们已对教师职后教育中关于教师人格的培养给予广泛的关注。我们在此将教  相似文献   

14.
谈高校教师的在职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培训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建设工程,高校教师在职培训是以高校教师所在学校为主要基地,以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目标,以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为中心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它有利于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要采取合适的方式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教师在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发达国家教师在职培训已经从学历提升转向教育教学“实践性知识”的提升,而培训方式也随之从班级讲授转向交流互动,共同学习的研讨、工作坊方式.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为代表的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也应该向通过学习共同体,提升“实践性知识”的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16.
澳门教师教育在近80年的发展历程中,存在着中学内部附设师范科、与外地高校合作以及本地高校开设教育课程等多种形式。伴随着澳门教育立法的进程,教师教育也基本形成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延续培训和专门培训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澳门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微型社会,需要在未来教师教育的发展中,进一步培养多元文化价值观指导下的教师教育理念,完善学历教育、资格教育、专业发展相融合的教师教育体系,鼓励教师主动探究,构建能够适应终身学习社会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7.
熊岚 《教育探索》2012,(7):117-119
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存在的培训目标偏狭且定位不准、参训主体缺位、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可采取以下破解路径:确立“以教师的持续成长与发展为本”的培训理念;基于对教师学习特点和不同发展阶段教师成长规律的深度分析与把握设计培训;培训评价的多元化和人本化;培训保障制度的细致化与人性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教师的继续教育不容忽视。我们要逐步建立教师培训的新理念 ,将传统的一次性师范教育观念转变成“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 ,保持教师培养、任用、进修三个阶段的连贯性。本文就建立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密切结合的“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基地规模较小,发展不平衡;教师在职培训机会少;培训模式落后、实效性不强.建议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法规,完善教师在职培训的有关配套政策;成立专门的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培训研究机构,调研不同时期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状况,根据他们的培训需求制定合适的培训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前,应用型高校教师在职培训普遍存在着培训观念与方法落后、教师自主性不足、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对应用型高校教师在职培训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应用型高校应重视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创新,应以师为本的培训理念,进行与适应教师在职培训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要求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创新,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提升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