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翔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2):125-128
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女性主义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柳暗花明的世界,相反,却走入了一个阴暗的胡同里弄。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我们希望看到的独立智慧的女性形象,也看到了我们不愿看到的丑妇恶妇形象,还看到了打着颠覆男权的旗帜,以自己的身体为资本进行生理意义的“身体写作”的女作家形象。透过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反思身体写作的弊端,会让我们对女性主义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对女性主义的泛滥有所警惕,同时,警醒女性,思考女性特质,思考人性,还会让我们在接受外来的文化与理论时保持高度的警醒。 相似文献
2.
3.
石潇纯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0(1):83-88
女性在历史深处的沉默和在场的缺席,使人类文化呈现结构性的缺损。女性主义文学经由从“类”到个人的艰难找寻,确证了自身的文化主体身份,她在执著于话语体系构建的同时所展示的女性隐秘的心理体验和感受,无疑对男权书写的历史构成解构和颠覆的力量,并以其所呈现的文化生态景观与男权文化相抗衡。 相似文献
4.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文学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诞生的生态女性主义在哲学、文学、生态环境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发展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一些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学作品,对其理论所构建的价值观、生态观以及生态女性主义对文学批评的重要影响和现实意义做出了初步的阐述和探究。 相似文献
5.
任何培训活动都要围绕着某一特定培训目标展开,校长培训目标是校长培训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案例分析入手,剖析校长培训目标的迷失,并探寻培训目标复归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代女性主义的意义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倪志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6)
当代女性主义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一种新的认知范式;二是具有解构能力;三是一种新的性别模式;四是尝试建立一种新的话语体系.对当代女性主义意义的这一梳理有助于人们理解当代女性主义的时代主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关涛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2(1):75-76
本文简要分析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对父权制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评价 ,举例说明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吸收了传统的文学批评和理论成果 ,论证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传统文学的认识为其发展壮大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迟子建与女性主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子建对中国古朴乡土世界的宁静而忧郁的书写,传达了一种人与世间万物共生共存、相依相偎的母性化和以柔韧的温情来抗拒雄性暴力的信念,摆脱了当下女性主义话语的纠缠状态,为中国女性主义写作开辟了一片既融合西方女性主义话语又契合中国本土化传统的思想空间。 相似文献
9.
熊忠武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12):1-3
伤痕文学的深层面的意义在于:它率先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文学的批判与否定,这使它首次走在政治的前面,这表明了文学自我意识的觉醒、文学尊严的树立、自我人格的塑造和文学本质的回归。反思文学独特的文学史意义在于:建国后十七年文学在反映十七年这段历史时存在某种严重的缺陷,而反思文学在反思这段同样的历史时,以解放了的思想认知和历史哲学的全新视角对之予以了更为真实、全面、准确、深刻的反映,这就对那段扭曲的文学史作了一次意义重大的匡正和补救。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学批评笈展历程中,女性主义学批评最具增长点,90年代以来发展尤其迅速。正如徐坤所言:“一九九五年,中国女性在亿万世人的瞩目之下经历了一次空前绝后的女性集体狂欢,中国女性学也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高潮体验’。”女性主义学批评也相应显示了欣欣向荣的势头。可是时至今日我们并没有看到预期的结果,反而面临着许多的困惑:一方面是更多的新理论不断被引进和运用,从事女性主义批评的队伍不断壮大,一方面却是批评对象的排斥和读的漠视,甚至其存在的合理性都遭到了质疑。这种现象无疑是值得关注和探究的。 相似文献
11.
艾合买提·赛都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维文版)》2014,(2):86-93
女性主义文艺批评是运用女性批评理论来解释和解剖文学作品的一种批评。换句话来说,它是用以女性意识为中心,来解释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的批评模式。女性主义批评家重视自身拥有的思维习惯和责任,体现了女性主文艺义批评的创造性及其在理论上的一马当先。西方文论对女性主义文艺批评的发展起到重大影响。女性主义文艺批评始终跟随者女性主义运动及其而发生的女性主义文学。本文简要论述女性主义文艺批评及其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到"性别文学研究"--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走出困境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遇到的种种困惑出发,指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混淆了两组关系,一是男性中心话语与男性的关系,一是父权制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同时指出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走向“性别文学批评”,应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由“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走向“性别文学研究”,应该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走出困境的一个良策。 相似文献
13.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0)
作为激进环境哲学派别之一的生态女性主义已经走过了40多个春秋,在其由草创期到成长期再到成熟期的发展历程中,既产生了一些重大的理论,又富于较高的学术价值,特别是它阐释环境问题的视角独特、建构环境文化的强劲力量、对环境问题文化根源的深沉追问等都显现出极为重要的世界意义。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激进,它的理论自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反思。本文力图通过对其产生的复杂背景的概要介绍,对其发展阶段所进行的简要梳理,以及对其存在问题所给予的检视,旨在对国内学界的深入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韩立群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3):97-100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进入张爱玲时代:女性主义痛苦反思时代。将两性关系上升为现代城市文化制度加以审视、批判和反思,是张爱玲时代女性主义文学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最深刻的思想内涵。张爱玲不仅在创作中深刻体现了反思主题的内涵,而且创造了不同于冰心时代和丁玲时代的女性主义文学的新理念,从而使她以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文学理念的更新与深化,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史上划出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百年中国文学的反思,重点讨论了这段时期文学的“政治化”、“象牙之塔比”和“商品化”问题。正是因为有“三化”的存在,使得文学的本性被迷失,因此,对当今的文学发展产生了一种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6.
在英国文坛,荒岛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从《鲁滨逊飘流记》到《蝇王》,英国文学史上产生了一系列以荒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随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这三部荒岛经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重新审视历来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7.
《受活》在展示以“善”为内核的真实的中国乡村模糊映像的同时,也以荒诞手法展示了当下语境中乌托邦梦想的破灭,表现出作者对身处其中的现代社会所抱有的焦虑和不安,以及对家园的寻找和对“回家”的留恋,其中既包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层面的回归,同时也意在唤醒以主流社会自居的“圆全人”世界渐趋迷失的本性.借助小说文本,作者力图唤起人们对乡村社会的关注与同情,激发起人们对素朴生活的眷恋和缅怀,在作者看来,诅咒或逃离现实都毫无意义,唯一可行的途径是在对现实的既认同又超越的张力中,保持一份积极向上的情怀,不论与现实融入还是背离,都始终不忘人性的本真,始终保持前行的激情、抗争的能力和超越的智慧. 相似文献
18.
李长中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文学现代性不仅是一种时间概念,也是一种价值论意义上的概念。以理性和主体性为核心的现代性成为新时期文学的自觉追求,同时铸造了新时期文学的辉煌。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商业化浪潮的风涌而至,现代性话语遭到后现代主义的无情消解,“渴望堕落”“躲避崇高”“玩弄文学”等创作心理的凸现,使中国新时期文学又一次陷入迷失而不得不在漂泊的途中行走,中国文学应该有自己的基点。但它的基点在哪儿? 相似文献
19.
王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3(6):156-158
作为身份与边缘写作批评的先声——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发人深省的理论与实践开创了美国文学和文化领域最新思潮和理论前沿。从长远意义来说,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人们深层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加深了人们对边缘文学和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文学的理解、认识与探究。 相似文献
20.
隋忆越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2):59-60
14、15世纪之交的法国女作家克里斯蒂.德.皮桑正在受到西方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抒写自身孤寂凄苦的情怀,她的诗歌和散文一再陈述的主题是政治、道德、宗教和女权主义,而这又是与她深切的人生体验紧密相关的。她为女性的不平等地位呐喊抗争,被视为西方第一位女权主义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