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道歉言语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召锋 《考试周刊》2007,(18):58-59
道歉语属于补救性质的言语行为。恰当地使用和解释补救性话语是交际能力的一个较复杂的方面。知道何时进行道歉和如何道歉在许多言语社区里都是礼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道歉言语行为也就成为话语分析家和社会语言学家着力研究的一个课题,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道歉言语行为的含义、道歉的功能、道歉的策略三个方面来对此项课题进行研究,以期对人们的日常交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道歉是一种重要的言语行为,是一种为了维护被冒犯者面子,旨在补救道歉施行者的冒犯行为的言语行为。致歉时所用的言语可划分为中心言语行为、辅助言语行为及修饰语,三部分构成道歉话语序列。其中,辅助道歉言语行为是一种间接的道歉言语行为,它是由一组辅助策略构成的。90后这一群体在道歉中所使用的策略体现了特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语言使用者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道歉言语行为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表达礼貌的一种方式,是人们为了进行正常的交际活动而采取的一种间接的,维护和谐关系的礼貌形式。但是由于性别、社会关系、文化和个人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道歉言语行为的使用和理解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到道歉言语行为的礼貌性。本文通过道歉言语行为和礼貌的联系,探讨影响两者之间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改革对大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本文将语用学研究中的道歉言语行为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道歉言语的语用失误及其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刘艺 《英语广场》2020,(22):48-51
道歉属于表述类言语行为,企业道歉是机构话语,同时也是公开道歉行为。本文基于Olshtain和Cohen的五种道歉策略,以梅赛德斯奔驰4月13日发布的道歉声明和30条不同行业的道歉微博为语料,对企业微博道歉策略进行研究,试图从文化语用角度阐释这些策略的原因。本文以定性的研究方法为主,对语料进行人工统计处理。本研究发现,奔驰微博道歉话语多采用间接道歉类,且以提供补救措施为主,直接道歉较少。中国虽是高语境文化国家,说话委婉含蓄,通常不直接表达出说话人的意图,需要听话人根据语言环境推断说话人的意图。但是奔驰品牌道歉是为了解决问题,间接道歉策略维护了道歉方的积极面子,威胁到被道歉方的消极面子,显然不够具有说服力,故奔驰维权事件逐渐发酵,失去控制。  相似文献   

6.
运用J.L.Austin及J.R.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两个方面对中日道歉言语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日言语行为的区别和差异,并为今后适应不同的交际条件,提高交际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原型范畴观是一种在语言研究中有深远影响力的概念构建模式。本文选取道歉言语行为为研究内容,旨在把握道歉言语行为的原型范畴特点,将原型范畴观运用于对言语行为的实际探索中。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文化语境下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旨在分析和探讨男女两性所属的文化语境是如何构建的,这一文化语境又是通过何种机制规约了男女两性的言语行为模式的,男女两性言语行为形态上有何差异,这些差异又会造成怎样的交际冲突。  相似文献   

9.
汉语道歉言语行为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歉言语行为通常发生在当说话者(Speaker)有意或无意中冒犯了听话者(Hearer)时而采取的一种旨在恢复两者之间以往特定关系的行为。我们通常会因为不同的原因,以不同的方式向别人道歉或是接受别人道歉。本文以问卷的方式对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如何实现道歉这一言语行为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燕  徐慧 《现代语文》2006,(11):92-93
很长时间以来,道歉语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在Blum Kulka&01shtain(1984)等学者实施的国际间合作计划“跨文化言语行为实现方式计划”(CCSARP)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就是请求语和道歉语。Holmes(1989)、Trosborg(1987)、Suszczynska(1994)、Owen(1983)等许多学者对不同语言(新西兰英语、丹麦语、匈牙利语、英语等)与文化中的道歉语进行了研究,但是对汉语尤其是现代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策略的研究却鲜有涉及。  相似文献   

11.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言语行为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的改进言语行为能力。毫无疑问,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研究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但显然语言理论不可能完全建立在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言语行为理论本身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  相似文献   

12.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于20世纪50年代末所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看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对奥斯汀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意义理论的发展.间接行为理论的提出。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实际语料为基础,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对“说”类言语行为标记语进行考察。一个言语行为通常可以分析为“意图性言语行为+支持性言语行为”,任何言语行为都是有“意图”的,并且努力使自己的意图得以实现。“说”类言语行为标记语为构建意图性行为的合法性,保证意图的实现提供支持策略。文章认为该类言语行为标记语具有人际支持功能、语篇支持功能和概念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14.
特定言语行为意图与特定言语行为条件构成特定言语行为类型,每个言语行为类型都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原型。但某类言语行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因其构成条件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而带来了原型的变化,产生原型变体。  相似文献   

15.
以奥斯汀言语行为思想为基础,结合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针对一个言语行为,探讨说和听在一定语境的基础上,成功实施并达到最终的言语意图交流所需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恭维作为一种语言交际行为,其文化差异主要体现于交际时的语义、语境、社会意义以及语言使用的文化规律方面。采用补全对话法(DCT)以及真实语境中采集语料两种方法,并辅以采访、问卷等手段获取研究数据,从这四个方面分析英汉恭维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特性,能把跨文化交际中复杂的文化背景、动态多变的具体场景、言语交往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现实情景等重要因素综合考虑,从而促进更有效的交际。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中美在"请求言语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差异,从宗教、思维模式及受文化背景影响程度等方面对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联作了深层次的探讨和分析,为中国人应该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成功并有效地实施请求言语行为,增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感知力,为教授和学习英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言语行为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末首先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Searle)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通过对霍尔提出的强交际环境文化和弱交际环境文化下的修辞效果进行了比较,结合实例分析了两种文化在重复、省略、对偶和叠词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掌握不同文化下的修辞差异能够帮助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减少误会,促进沟通。  相似文献   

20.
言语行为理论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奥斯丁(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理论框架和发展,同时也阐述了赛尔(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格莱斯(Griee)的合作原则以及Leech的礼貌原则,并举例说明了作者对言语行为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