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不愿意"     
"如果大家愿意,我把名次从第一名一直读到最后一名。""我不愿意。"我心底有一个声音这样回应道。虽然在8个班中我考了第四名,但我仍不愿意这样剑拔弩张。分数是重要的,但还有许多东西不是分数能够衡量出来的。还好,校长没有按分数给老师排队,没有按平均分的高低一路念下来。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校长发现学校的考试分数偏低,发狠一学期考6次试,每次都按平均分给老师排队。这一下不要紧,两次考试过后,老师  相似文献   

2.
班上有个名叫辛艺的女生,文静秀丽,只是潜力还没被开发,加上不用功,学习成绩一直很差,被同学们戏称为“班尾”。一次,批改作文时,我看到了辛艺写的这样一段话:爸爸妈妈一天到晚数落我笨,每次拿回考试卷都会被臭骂一顿,同学们也不喜欢我,嫌我总是拖班级的后腿。没有朋友,没有快乐,没有人愿意听我说说心里话,无论上学放学,我总是孤零零的一个人……看到这里,我不禁责备自己,教学中虽然没有把成绩看做是评判学生优劣的唯一尺度,但在“以分论师”的大环境下也流露过分数至上的消极暗示,使学习较差的学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我决定立即弥补失…  相似文献   

3.
《故乡》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希望他们(按:指水生、宏儿)不再象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是作者否定的  相似文献   

4.
晏红 《家庭教育》2006,(9S):26-27
回放生活场景:陈奶奶有两个孙子,都长得聪明可爱,但性格差别比较大。平时两个孩子玩得很好,但陈奶奶就怕他们比来比去,比出是非。大孙子上五年级,小孙子上四年级,一次,大孙子数学考了94分,是班里的第15名。小孙子数学考了89分,却是班级的第1名。陈奶奶表扬了小孙子学习稳定,大孙子很不服气:“他的分数还没有我高呢!”陈奶奶跟他解释:“考试题目不一样,只比分数是不对的,应该比名次,你没考好不要紧,下次努力考好就行了。”结果他还是撅着嘴说:“弟弟也得努力,他考得还没有我分数高。”  相似文献   

5.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6.
白眼狼     
一说到“白眼狼”,一些人便会想起那些对父母不孝、不敬或恩将仇报的人,若我再问你们是否愿意做这样的人,你们也一定会说:“不愿意”这三个字,可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地地道道的“白眼狼”。[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汪丽 《陕西教育》2007,(9):14-15
一年前接管五年级六班的时候,我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因为我太了解这个班了:尖子生没有,“差生”一大群,所有任课老师为之头疼。但学校这样安排了,我只好硬着头皮来开展工作。开学后的一个多月我都是眉头紧锁,没有笑容,除了唠叨和抱怨,我无计可施。  相似文献   

8.
斯芬克斯正在山崖上闲得无聊,看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走了过来,高兴得拍打起翅膀来:“好漂亮的年轻人,你一定是从外地来的吧?”“你怎么知道?”俄狄浦斯问。“当地人没有愿意回答我的问题。你知道,我的问题有点难。”“我倒愿意听听。”“那好吧。不过我肚子正有点饿,如果答不上,你就成了我的晚餐了。”“我要是答上了你的愚蠢的问题呢?”俄狄浦斯微笑着问。“我就去死!”斯芬克斯生气了。她从来没有遇到过敢这样对她说话的人。“快开始吧,丑八怪!”斯芬克斯气得耳朵都红了。她说出一个最难最难的谜语:“什么东西在早晨用四条腿…  相似文献   

9.
我们本无错     
那是一个下午 ,炎热的天气让人恹恹欲睡 ,提不起精神。我 ,其实也和别人一样 ,困倦 ,烦闷。课堂上一片死寂 :没有人愿意读课文 ,没有谁愿意动脑筋 ,也没有愿意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 ,课堂上不怕学生答错 ,怕的就是学生不配合。面对一个个机械地端着书本、目光呆滞的学生 ,我的闷火再也压不住了 ,一阵“雷霆骤雨”之后 ,硬梆梆地丢下一句 :“你们自己看书吧 !”头也不回地冲出教室。到走廊里冷静了一下 ,觉得课不能不上 ,于是又面带愠色地返回了教室 ,自我解嘲地说 :“给你们上课是我的工作 ,所以我才回来了。但…  相似文献   

10.
你们好! 请原谅我不请自来到台上发表自己对“环保”的看法。按理说像我这样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是没有资格和兴趣来参加这个以环保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的,这就如同一个乞丐不能也不愿意和一群阔佬坐在一起讨论鱼翅和燕窝的做法和吃法一样。  相似文献   

11.
一个很平常的早自习,我像往常一样开始抽查学生每天必做的练字作业。当检查到一个男生时,发现他垒了前几天的作业来应付,我很不满:“你最近几天的作业呢?”他仿佛是一个木头人,既不抬头也不回答,我以为他没有听见,就加重语气问了一遍,但他依旧没有任何反应。僵化的气氛让我感到十分尴尬,这不无视我的存在吗?我这样做也是关心学生,为了学生好啊,心里觉得很委屈,同时一股火堵在心中直想窜起。但想了想还是忍住了,一来不愿意因为这影响到师生的情绪,二来教书多年也学会了克制,尽量不去伤害学生。  相似文献   

12.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们奏完“作前指导、作后批改和评讲”“三部曲”后便收场。这样的作文教学,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每篇习作都获得成功。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通过一次性写作,往往发现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但由于老师没有要求重作,他们只好放弃再修改的念头;习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刚刚摸索到写作的门道,可是较差的分数已定,他们不愿意再修改。笔者以为,这样的“三部曲”作文教学,对一部分同学来说,是一次失败的教学。要使全体学生真正有所知,有所悟,进而确有所得,还必须在评讲后再高奏一支“修改之曲”,使写作教学的过程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3.
“物理好难学噢!”自从当了教师之后,我就经常听到学生这么说。很多学生会因为物理“难”学而变为“怕”学物理,最终变为“讨厌”物理。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很不愿意看见这样的现象发生。因此,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个愿望——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物理。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三年级的一次数学竞赛中,我获得了全年级第二的好成绩。当我把这个喜讯告诉爸爸时,爸爸只是微笑着问道:“你考了多少分?”“67分!”我骄傲地答道。“怎么才考67分?”爸爸眉头皱了一下,“这样的分数也能得年级第二?”“爸,你不知道,竞赛的题目很难,第一名也只考了68分!”我有些委屈地说道。爸爸没有说话,独自一人看起了报纸。我跑到厨房,又将这个喜讯告诉了妈妈,妈妈欣喜地夸奖了我一番。“可是,爸爸一点也不高兴,还说这样的分数也能得第二?”我向妈妈告状。爸爸听到后笑了,便向我讲起了一个故事:“中学时的一次校运动会上,我报名参加3…  相似文献   

15.
“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六年制第十册)中的内容。课堂上,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分数的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对于知识本身而言,这是一个很不严密的结论,因为它缺少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最简分数”。但对于学生而言,这个结论显得难能可贵,因为这是学生自己发现的东西。因此,我并没有急于纠正。而是以一组练习为载体,创设了一个十分巧妙的情境,引发学生对现有结论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花开的声音     
从前,我很失败,在大大小小的“战场”上,我总是一败涂地,溃不成军,但我不愿意自己是个蹩脚的女孩,总是生活在自卑的阴影里,从那时候起,我告诉自己:“我要飞翔,哪怕没有坚硬的翅膀;我要歌唱,哪怕没有人为我鼓掌。”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依靠执着与努力,我成功了。我拿到学校最高的奖学金300元。故事也就因此而开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正读初三的女孩。这本是花季的好时光,可不知怎么回事,现在的我脾气很暴躁,只要有人惹我,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要打架。以前我根本就不是这样的。其实,我在心里也常会自我劝慰:如果我是她,我也会这样做。可是事到临头,我再怎么调节也没有用。其实,我最最对不起的还是我妈妈。我在学校有不顺心的事,到家就把全部的不满都发泄在妈妈身上,对妈妈很不敬。我有千千万万个“对不起”想要对妈妈说。不知道这是不是青春期必经的阶段,希望是这样。我一点点都不喜欢现在的我,甚至有些讨厌。我好想能回到以前,我还是愿意做那个没有…  相似文献   

18.
如此分班当禁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儿去年在一“重点”中学上初三。她上初一、初二时学习还算可以,每科考试成绩均在85分以上。这样的分数可排在班里20名以内,在同年级1000名学生中,可排在200名左右。孩子对此比较满意,学习的积极性及心态都比较好。可进入初三时,由于该校前年中考成绩很不理想,与一般的中学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更差,被认为与该校的“重点”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19.
1928年,高尔基在他的《向工农通讯员和军队通讯员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中曾说过:“浪漫主义的定义有过好几个,但是能为所有的文学史家都同意的正确而又十分全面的定义目前却还没有,这样的定义还没有制定出来。”发出这种感叹的作家其实不止高尔基一人,远在十九世纪中叶,有名的《恶之花》的作者波特莱尔就也曾感叹:“今天很少有人愿意用一种现实和确切的意思来解释这一名词”了。问题当然不在于一定要学究式地去给浪漫主义下定义。但是,一百多年以来,定义之难下以及好多作家、评论家都不大愿意给浪漫主义下定义这一事实,却正好说明对浪漫主义的理解历来有很大的歧异,而且都是在不同的场合下,并按不同的理解在使用着这同一名词的。例如,高尔基虽然说过上面引用的那些话,其实就自有他对浪漫主义的理解。他先引用一个十五岁的工人的女儿的信;“我今年十五岁,但这样年轻,我的心中已经出现了写作的才能,而令人苦恼的贫困生活就是它的原因”,然后说:“假如那位和我通信的十五岁女孩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你们好!我是上海市嘉定区马陆中学初一的一名学生。我虽然是一名好学生,每次考试成绩还不错,但语文成绩总不太理想,常常拉掉好多分数。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对语文没有兴趣。老师和父母常说:“语文是一切功课的基础,你要学好语文呀。”虽然我领悟到了这一点,也决心学好语文,但由于对它不感兴趣,仍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