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春奎 《师道》2005,(9):12-12
刚入行时被派去听公开课,我总是惊异于执教清晰的教学思路,流畅的执教过程,高超的课堂调度,出人意料的精彩场面。这样的课堂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动力,我下决心效法这样的教,上出这样的课堂,教出这样的学生。可经近十年的教学实践和听课见闻,我感叹,公开课已经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了,作秀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伪交流越来越离谱。  相似文献   

2.
一些教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非常害怕听到学生在探究前就说“我已经会了”,一定要人为地把所有学生的学习起点都视为“零”,然后让学生乖乖地跟着教师的教学程序走,到了最后还要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发现结论。然而,我却听了这样一节特殊的教学公开课,真实,与众不同。执教者教“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说说公开课     
《小学自然教学》2010,(2):44-45
我这样看公开课 1.公开课表达了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有老师认为,公开课就应该是“千磨万磨”磨出来的“成功课”,公开课是不能出现偏差的。其实公开课最重要的是要诠释执教者的教学思想以及对课程和教材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说说公开课     
《科学课》2010,(2):44-45
我这样看公开课 1.公开课表达了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有老师认为,公开课就应该是“千磨万磨”磨出来的“成功课”,公开课是不能出现偏差的。其实公开课最重要的是要诠释执教者的教学思想以及对课程和教材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有幸听到某优秀教师执教的一节<奇妙的克隆>的公开课教者教态亲切自然,学生的表现非常积极,课堂的气氛很活跃,教学进程推进也很流畅.这些都符合当下好课的评价标准,受到听课者的好评也就在意料之中了.但在这热闹的氛围中我却产生一些疑惑:这样的"课堂生成"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呢?辗转思之,笔者认为在这节课中执教者和一些听课者在"课堂生成"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有必要廓清.  相似文献   

6.
在一些公开课上,有些教师在电脑屏幕上打出这样的字幕:某某课题,设计者某某,执教者某某。课的设计者和执教者竟然不是同一个人。再如,有些刊物上刊登的一些课例教学设计与指导者是一位或几位教师,执教者却是另外一位教师。这样的“公开课”和“课例”中的执教者是按照别人的思想进行教学表演,完全失  相似文献   

7.
听朋友说过这样一件怪事:一位很优秀的年轻教师,他的公开课一直都很出色,甚至还在省级赛课活动中得过奖,但是他却很少用自己所任教的班级上公开课。因为他的学生都已适应了他常态的教学思路,而他在公开课中却总是喜欢采取一反常态的做法,这样一来,孩子们反而跟不上他的节奏了,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听罢故事,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如今,一些教学研讨活动中的公开课似乎都带有这样的一层意思:一是锻炼队伍,二是推出新人。这样一来,研讨的氛围被弱化了,而展示的色彩则更浓了。似乎每一堂公开课都要力求体现出执教者的最新理念和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一堂好的公开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目前有一部分公开课由于执教者急功近利而变了味,主要表现如下:准备过度,脱离实际。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执教者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甚至连正常的教学都顾不上。不少公开课,由一人执教,集体备课,多次修改教案和试教,执教者失去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反复“演习”,表演过分。一些教师为了保证公开课的成功,课前反复“演习”,提问什么,回答什么,问哪些学生,师生心中都有数。不少公开课,执教者都要反复进行试教,有的学生甚至被试教多次,浪费了师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教师为了使公开课…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许多老师感到很困惑,“现在该怎样上课?”“怎样的课才是好课?”有的公开课,执教者教学如行云流水,教学环节天衣无缝,有些细节的处理独具匠心,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充分使用,学生发言积极踊跃。大家都认为这是一节好课,可是有的人却认为课堂上,学生一直被老师牵  相似文献   

10.
公开课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本质仍然是一种普通课,只是以开放课堂形式呈现。有效公开课的功能有二:一是公开课的内在本质功能,即作为特殊形式普通课的教学功能;二是公开课的外在功能,即观摩、教研功能。要从公开课的内在功能和外在功能两个纬度入手来认识和实施公开课。有效且反映教育本质与规律的公开课对执教者、观摩者和学生大有裨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学理念是一节课的精髓和灵魂,直接指引着教者的教学行为,先进的教学理念能让课堂闪烁理性的光芒.评课不仅要评出操作层面的精彩与不足,更要评出授课者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甚至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公开课、研究课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我区的一位教师上了一节面向全区的公开课,内容是四年级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动物。在课堂上,执教者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  相似文献   

13.
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我也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上海市特级教师、奉贤区名校长。回首成长的轨迹,其中有两堂公开课让我印象深刻。一堂轻松的公开课那时,我在一所乡镇中心小学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学。这是一个新组建的班级,学生整体素质不是很高,有好几个是经常“红灯高照”的老留级生。面对这样的班级,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我要融入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交朋友。在我的努力下,班级面貌有了很大的起色。师生关系越来越好,团队精神越来越强,学习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正是在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公开课与常态课是有很大的区别,如环境不同、学生生疏、时间有限、有特定要求、听课者众多、执教者心情紧张等,以至于有的公开课太重形式,太重课堂表面效果(精彩程度),执教者太顾忌自己的形象,使学生作壁上观、收获甚微,而听课教师可看不可学,从而失去了公开课示范性、研究性的价值.笔者不禁叩问. 一问:何为公开,为何公开? 说到为什么要开公开课,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四个:学校教研组分配,必需的;教研员要听课;区市有交流展示活动;评职或其他评比需要.如此一来,公开课如同一场面向老师的考试.这样的公开课上,上课教师公开了教室,公开了课堂,公开了自己与学生,唯独没有公开自己上公开课的本心.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教师开公开课的功利心凸显,而忽视的却是公开课真正的意义,即开诚布公,给孩子们带来新鲜美好的知识,给听课老师送上精彩纷呈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听了一节公开课,学生个个表现出色,教学效果很好。但课后却听学生议论,班里的"笨蛋"都被临时安排到其他教室去了。听了学生的话,我才恍然:难怪执教老师课堂"掌控"得那么"好",原来,公开课的所谓"成功"是以部分孩子的"缺席"换来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一直被视为圣洁的殿堂,而如今假冒伪劣现象也随处可见了。且不说假文凭、假考分、假统计、假报表……就是作为教学示范的公开课,也出现了“伪教学”,而且有增无减。有的教师为上好一堂公开课,事先让学生反复排练,以至课堂上的操作程序、提问内容、发言人员都一一定好了。讲台上教师频频提问,得心应手;讲台下学生对答如流,效果“良好”。当然也有“卡壳”的时候,但你无需为执教老师“捏一把汗”,那只不过是个“扣”,适当的时候自然会解开。那是演戏的一部分,当不得真。演砸了的也有,那时就露了马脚。记得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上课伊始老师…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听了一节公开课,学生个个表现出色,教学效果很好。但课后却听学生议论,班里的“笨蛋”都被临时安排到其他教室去了。听了学生的话,我才恍然:难怪执教老师课堂“掌控”得那么“好”,原来,公开课的所谓“成功”是以部分孩子的“缺席”换来的!  相似文献   

18.
正当一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讨论老师,老师讲述老师,我们该如何预设这节课?当教学设计时想像中的老师们被特别邀请到现场聆听关于自己的故事,期待着和孩子们进行真诚的交流,又该如何在预设的基础上把握和生成这节课?精心思考和打磨的公开课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和久久回味,日前,本人在八年级(10)班执教了一节思想品德公开课《我知我师,我爱我师》,在这节课上,我坚持以学生为本,尝试着厘清各种授课线索和矛盾纠葛,努力在课堂上做一个合理的引导者,不让自己"淹没"在现场众多的老师之中,同时又尝试着让自己自然地融入到这场关于老师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19.
2019年11月,我要在乡集体教研活动中讲公开课,校领导和同事们一次次在本校为我搭建磨课平台,课件几经修改,最终成型。但是我心里非常明白,公开课所要面对的是陌生学生,这对我的教学技能而言是一次非常重大的考验。而且我还了解到,这个班的学生完全没有学习过授课单元的内容,甚至有些人连最基本的单词也不认识,我的心里不免有些紧张。但是转念一想,此时紧张是不行的,我和同事们已经为这次公开课做了精心的准备,共同设计出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3个环节的课堂流程。我相信,只要我耐下心来,仔细引导,这些素未谋面的学生也一定能和我配合默契,共同展现出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公开课”执教者在提供教学观摩、研究现场和亮相自我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心灵困境?他们深陷心灵困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怎样使执教者在公开课中突围心灵困境、增强专业自信、还原自我真相?作者结合实践体验,从公开课的价值确认、执教者的心态调整和公开课的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了公开课如何摆脱真假是非的纠缠而实现人文情愫与科学理性的有机统一,如何让公开的课堂成为教师思想驰骋和智慧交往的精神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