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人成了问题。首先是社会对他性别意识的怀疑,这与现代男人的审美观有莫大的关系。以前,美的概念就是“力和运动”。男人,必须是有力量并且精力充沛。但现在,公众传媒对男人的美的审判已经背离了传统概念。占领人们眼球的一众人等都是些窈窕美男,花枝招展,沉鱼落雁,搔首弄姿——真所谓阴风四起,色气逼人。你很难说他们不漂亮,但你也很难心悦诚服地说他们是美的。  相似文献   

2.
“传媒社会”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社会”概念的 提出与阐述 之所以提出“传媒社会”的概念,是因为现代传媒对计会的介入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深,它以社会同公众之间媒介的身份,将概念中的“社会”以具体形式提供给同媒体发生接触的所有人。从这个角度看传媒,我们通过它所了解的现实社会有拟态特征,也就是说抽象的“社会”经过传媒之手,转化为我们能够感应到的真实,在这中间有个拟态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与司法制度是体现一个国家民主明程度的窗口,也是构建社会正义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人形象的把传媒与司法的关系比喻为“一对常相厮守的欢喜冤家”。特别是在现阶段,新闻传媒和司法仿佛在一夜之间变得谁也离不开谁。虽然他们分别有自身的价值取向——新闻信奉新闻自由;司法强调司法独立,但它们都不能离开或漠视对方的存在:新闻传媒如果放弃对司法行为的报道和监督,则意味着它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宝贵的素材来源,甚至可以说这将造成话语权的缺失;而司法行为如果离开了新闻传媒的有效监督,司法独立有可能会变成司法独裁,司法公正将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4.
传媒公信力是公众对媒介的一种信任程度,是媒介具备社会影响力的一个核心要素。如何建设传媒公信力是当前我国传媒业界和学界都关注的热点。
  首先,需要把握传媒公信力的变化趋势。从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的长期监测数据来看,媒介公信力都呈现下降趋势。我国大陆地区也不例外,北京师范大学传播效果实验室最近七年的有关监测数据也显示了公信力下降这一趋势。原因至少有如下几点:一是社会越来越开放,可供公众选择的媒介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公众接触的信息来源也越来越多元;二是公众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媒介的批判意识也在提高;三是社会大环境的转型带给公众观念的转变;四是媒介自身功能的转变--经济功能开始突出,公众对媒介的认知有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女性与传媒这一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非常热门的话题之一,这说明学术界已经对媒体促进性别平等、妇女发展以及建立先进性别观念所发挥的重要意义有充分认识,也说明人们的女性意识有一定的增强。随着社会及媒介性别意识的逐渐提高,也随着商品化时代的来临,近年来,我国冠以“女性”名称的媒介数量大增,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杂志等,纷纷推出女性版面、栏目、频道、专刊等。关于女性媒介的概念,当然不是因为其冠名为“女性”,就是女性媒介。女性媒介是指传播者拥有较高的社会性别意识水平,主要以女性议题为内容,以服务于各阶层女性、传播先进…  相似文献   

6.
社会档案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公众对档案的认识程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的文明发达水平,公众社会档案意识的高低也对整个社会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现代社会里,各行各业各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和形成与各自相关的档案文件,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而典型的社会现象,因此,现代的档案意识就要从整个社会档案的视角出发,提高公众的整体社会档案意识,这一点也被看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然而就现状而言,人们对档案的了解甚少,档案意识不强,以至于人们不能充分的利用档案,档案也不能发挥和实现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对于探析我国社会档案意识如何提高的途径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受众"的概念替代了读者、听众、观众的概念,这与"大众传播"的概念替代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事业")相关。大众传播下的受众,来自社会学,特指"非组织化"的聚集起来的个体,孤立、均质、原子式地存在。他们是人口统计学意义的群体,也是社会关系意义上的群体。从传媒经营角度看,受众是传媒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大众传媒的市场。在政治和法律意义上,他们还是社会的权利主体,是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公众。互联网条件下的"受众",相当程度上不是"众",而是个体。他们不再是职业新闻组织"标准化流水线作业"生产出的同质化产品的大众消费者。  相似文献   

8.
环境问题带来日益严重的风险,成为传媒与公众共同建构的议题.传媒散播与公众、环境受害者回应引发了当代公共参与运动.这种运动虽由传媒引导,但其背后却与深刻的社会转型密切相关.传媒带动的公共参与运动能够增进公益意识和实际参与,最终促进公民社会的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新论摘编     
<正>传媒要赢得公众的信任,需要重新确立自身的公信力,以重塑公众信心。举其要者,有两方面:履行好传媒监测环境的职能。传媒的基本职能是向公众告知他们需要的周边事实的变动,即帮助他们监测周围的环境。传媒履行监测环境的职能,就要遵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按照新闻价值选择事实,讲究社会效果,同时还要保证报道及时、真实、客传媒公信力与公众信心凝聚  相似文献   

10.
王静 《今传媒》2010,(8):156-157
公众有窥探他人隐私的好奇心,同时,传媒基于公众趣味,会向公众提供艺人或者其他社会知名人士的隐私。因此,隐私成为架构传媒与公众之间的一座桥梁。这座桥梁的存在,致使传媒不断去挖掘更广泛更深刻的隐私问题,但从现今的情况来看,这样做的后果不是为传媒赢得更好的声誉,而是造成部分公众对传媒的质疑和反感。不论是2006年的“钟欣桐被偷拍事件”,  相似文献   

11.
王静 《报刊之友》2010,(8):156-157
公众有窥探他人隐私的好奇心,同时,传媒基于公众趣味,会向公众提供艺人或者其他社会知名人士的隐私。因此,隐私成为架构传媒与公众之间的一座桥梁。这座桥梁的存在,致使传媒不断去挖掘更广泛更深刻的隐私问题,但从现今的情况来看,这样做的后果不是为传媒赢得更好的声誉,而是造成部分公众对传媒的质疑和反感。不论是2006年的“钟欣桐被偷拍事件”,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思潮与中国传播学研究相结合。是媒介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有学者论述:现代工业社会中.性别形象的建构有赖于大众传播,传媒往往通过有选择性的陈述和对某些主题的强调来反映一种文化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传媒也具有建构性别意义的功能。因而女性主义思潮便很自然地与传播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开始自觉反思传媒领域内的女性问题。本文以《美丽达人》、《女人我最大》为例,全面地分析此类节目中的“女性主义”观照和体现。  相似文献   

13.
传媒监督司法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哲平 《新闻界》2005,(3):67-68
传媒与司法是现代社会的两大公器,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从最基本的层面看,司法过程所蕴含或展示的内容以及司法过程本身所显示的刺激性,对于传媒来说具有永恒的吸引力;司法实践所衍生的事实与问题从来都是传媒关注的焦点。而传媒的广泛影响以及传媒所体现的公众意识,亦是司法机构无法漠视的。不仅如此,在现代国家民主与法制体系中,传媒与司法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评价的制度性结构与普遍实践;传媒与司法相互关系的恰当构造是现代国家社会统治内部谐调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曾经说过:"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学习创造利润"——这已被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公认为当今和未来"赢的策略",也成为传媒集团内部职工与组织双赢的重要策略。2012年,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开展以"强素质、作表率"为主题的读书年活动,正是适应现代传媒集团发展潮流,创造一种鼓励员工自觉学习的文化氛围的一种举措。此活动更是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我们进入“人人都是媒体人时代”。越来越多的艺术公众传媒相继进入大众视野。部分“草根阶级”有了自己的公众传媒,有了自己的用户群与关注度;与此同时,也伴随着部分所谓“网络水军”的兴起。这一现象迫使很多艺术院校与艺术机构不得不建立自己的网络媒体来与公众对接。一方面防止部分不负责任公众传媒散布虚假信息,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的品牌更接地气。但是艺术自媒体时代的专业度和社会公信力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媒——通讯社、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迅速及时,文图兼备,声像并茂,是公关的最好助手。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新闻传播系主任余也鲁说过,公众关系大量使用传媒进行他们的业务,并且对传媒供给它们的服务。各种传媒直接间接帮助了公共关系的发展。本刊以“公关小姐向新闻界微笑”为题,陆续刊登一组公关小姐与新闻界的稿件,反映他们之间丰富多彩的生活故事,让人们领略其中的道理,也许会有益于这种相互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蓓 《报刊之友》2013,(8):49-50,71
当下社会,知识分工导致公众对专家话语的依赖。然而,调查数据显示公众对专家话语的信任度降低,现代传媒对此难辞其咎。科学话语与新闻话语的错位;现代传媒放大风险传播,追逐轰动效应;网络文化民粹主义,污名化知识精英造成了现代传媒在转述专家话语时的三重"误读"。摆脱误读,重建专家话语的公信力,现代传媒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8.
吕朋 《新闻世界》2014,(11):194-195
传媒公信力是公众对于传媒的信任程度,也可以理解为传媒获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它是公众与传媒互动的结果,同时受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影响。只有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公信力才能对传媒功能的发挥产生积极影响,才能对社会进步稳定和谐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构建理性传媒公信力的主体不仅仅是传媒,还包括公众与政府。传媒是构建传媒公信力的主导力量,公众是构建理性传媒公信力的决定力量,政府是构建传媒公信力的重要力量。三大主体的努力不是各自为政,而是相互影响,互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19.
社交,在西方社会生活中历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存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际关系也随之发生了转变,面对浩如烟海的公众,你如何与他们相处,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是传统的社交理论所不能回答的。一个适合于现代社会的全新的社交方  相似文献   

20.
一、传媒承诺的特点 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承诺作为一种传媒营销手段已经被广泛地使用,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打出“东方时空,真诚面对观众”的承诺,《焦点访谈》“用事实说话”的承诺。有的媒体对受众许下“你的声音我来传达”或“时时刻刻在你身边”等等诺言。应该说传媒的承诺体现了传媒的一种责任意识和受众意识,总体效果是好的。但是,传媒的承诺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必须予以防范。 承诺是社会行为主体非法律性质的社会义务承担的保证机制,属于非强制性的,属于社会道德伦理规范性质的社会约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