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坚持政治文明、物资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首先必须建立牢固的社会主义物资基础 ,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归根结底是“三个文明”不协调的问题,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3.
“三个有利于”标准与生产力标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使生产力标准由较为抽象的理论形态变为比较具体的实际形态,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本运用分析的方法挖掘“三个有利于”的丰富内涵,并对它的现实意义作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三个有利于"标准与生产力标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使生产力标准由较为抽象的理论形态变为比较具体的实际形态,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本文运用分析的方法挖掘"三个有利于"的丰富内涵,并对它的现实意义作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时代背景 ,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统一的基础上 ,阐明了“三个文明”的关系 ,并重点探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高等学校“三个文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发展问题是战后出现的全球性问题,缘起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发达。在研究如何解决发展问题的过程中,工业化和现代化曾经受到过高度肯定。然而,这种发展思路是以经济人假说为基础、以物为本的思路,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文章认为,科学的发展观应建立在对人的全面理解的基础上,以人为本,谋求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这离不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8.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在关于三个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我们党的“三个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有必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科学阐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和解决“三个文明”建设的关系,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治国理政新方略,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新战略,其科学内涵博大精深。要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抓牢发展第一要务;加快改革步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化从严治党,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按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物质文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全面小康社会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我们将文明的内涵从社会领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拓展到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文明上来。“四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也在本质上为“四个文明”协调发展找到了最佳契合点。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四个文明”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的人本性、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发出了在三大明协调发展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号召,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明观的新发展。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三大明及其协调发展,做到三大明一起抓。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有党的正确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三大明协调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具有丰富的内涵。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的价值观和评价尺度,主要表现为尊重人、依靠人、解放人、塑造人等。坚持以人为本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小康体育是介于不发达体育和发达体育之间的、大体上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体育,其发展具有多层次性,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对体育还存有不正确的认识,群众体育锻炼方法缺乏指导,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因此,需要从制度创新入手,重塑体育发展的微观基础,开创非公有制体育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把握十七大精神、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至关重要。几年来学术界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解读有分歧,甚至含糊。当前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解读和把握,应统一到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表述上来。  相似文献   

17.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适时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唯物史观的科学运用和发展,其科学性就在于其哲学基础是唯物史观。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发展说明其科学内涵,其科学内涵主要表现在体现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及其人的全面发展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人类对发展的认识与人类文明活动密不可分,"三个文明"的发展实践必然产生发展观的飞跃,新的发展观又会指导"三个文明"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从人类"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总结出的基本规律,是当代中国"三个文明"建设的根本宗旨和新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教育协调发展”内涵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教育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政策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但有关"教育协调发展"内涵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教育协调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其实质是实现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是指教育发展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促进教育协调发展是我国教育普及化水平日益提高后迫切需要面对的课题,判断教育发展协调状况的主要依据是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状况,支撑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形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教育结构,实现教育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就是把握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重点和节奏.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正式完整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文明的要求,本文重点论述了“三个代表”对三个文明的统领和指导作用,以及三个文明体现“三个代表”精神实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