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福》运用“经典的反话语”策略,对《鲁滨逊漂流记》进行了后殖民重写,颠覆了欧洲经典文本背后的文化霸权意识。通过叙述视角的重大转换,《福》颠覆了《鲁滨逊漂流记》整个叙述的可靠性和权威性。通过对被忽视的星期五的沉默的关注和读解,《福》肯定了他者的主体性存在,释放了被压抑的力量,为殖民地人言说自己打开了话语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福》是库切的一部经典的后现代作品。以互文性视角解读《福》,认为库切的《福》和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文性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文本的标题、故事题材和人物三个层面上。本文通过分析文本关系,揭示文本的主题意蕴,为互文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视野。  相似文献   

3.
《圣经》是西方化中影响深远的世。劳伦斯以《圣经》的结构,语言,主题创作了《虹》和《恋爱中的女人》,描述了现代人被工业明逐出精神乐园的过程,并指出改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拯救现代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梁轶 《教师》2010,(12):114-115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描写的是贴近生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旨在从伦理学角度出发.运用最大幸福原则分析《喜福会》中母女关系对立与冲突的原因,以及母女关系最终走向和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对王力《古代汉语》中的《史记》选文注释进行研究,指出"行"应为"行伍"之义,与"将"连作"将行";"是自明扬"之"明"字,教材注释准确;"蒙灌氏姓"之"蒙",应释作"继承"。  相似文献   

6.
《蝇王》、《珊瑚岛》和《鲁滨孙飘流记》这三部小说出自不同的时代,但作者都将主人公置于孤岛上。巴兰坦笔下的人物本性善良,而笛福和戈尔丁笔下的人物都知道邪恶生存于自身。《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它颂扬了个人的创造力及其对上帝的信赖;《珊瑚岛》以一个传奇故事表现了大英帝国的社会精神风貌,旨在为儿童提供教育和娱乐;《蝇王》则是一部寓言,它将儿童世界作为成人世界的缩影给展示出来,从而打破了天真的神话,将人们带回到被巴兰坦置于"另类"和被笛福过分简单化的邪恶问题上。  相似文献   

7.
张文丽 《文教资料》2009,(28):20-21
在《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中,笛福多次引用《圣经》里的话,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在小说中表现上帝的博爱、宽容,以及所引用的《圣经》典故,都展示了无处不在的《圣经》意识。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笔者《春秋考论》一书提出“孔子所作《春秋》,非《春秋经》,而是《左传》蓝本,即左丘明编纂《左氏传》时所依据的“孔子史记”。有人却将笔者的观点称为“前人的陈词滥调”,并彻底否定孔子作《春秋》的论点,本文略作申辩。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是世界上最早用分类方法编纂的大型工具书,它始于三国《皇览》,形成于唐《艺文类聚》,中经宋《太平御览》,日臻完善,至明《永乐大典》和清《古今图书集成》,达到成功的巅峰。  相似文献   

10.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代表著《喜福会》一经问世便轰动美国文坛,随后被翻译成35种语言,还被拍成电影。《喜福会》有六个中译版本,由此可见《喜福会》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国内学术界主要从文化身份、母女关系、女性主义、东方主义等角度来研究《喜福会》,对《喜福会》翻译的研究甚少。本文从叙事学视角分析《喜福会》的两个中译本,探讨叙事学对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傅山对杜诗非常喜爱,其存佚杜诗研究著作即有五种之多.他反对元明以来过分拘泥于诗法而产生的学杜流弊,主张通过妙悟和反复涵咏学习杜诗的精髓.在具体解读过程中,熟稔佛经道藏的傅山往往联系禅法对杜诗进行譬喻,并经常以诗画同论,其论杜倾向在清初诸家中可谓独具特色.傅山的诗歌创作继承杜甫的"诗史"精神,却并不蹈袭模仿,他特别欣赏杜诗雄奇豪放的风格,这正是其独特审美趣向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杜甫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歌不仅有如屈原那样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而且有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无论是在诗歌创作上,还是在人格精神上,他都不愧“诗圣”的称号。由此杜甫也就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楷模,“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便继承了杜甫的这些精神。他从诗歌传承、诗歌内容、诗歌风格以及人格精神等方面都自觉地向杜甫学习。侯方域的诗歌虽达不到杜甫诗歌艺术的高度,但他取法乎上,又有着天生奔放的才气,因此也不愧为一时名流。  相似文献   

13.
马士英是南明弘光政权的关键人物.他耍尽阴谋促成福王朱由崧继统,成为定策第一文臣;其后他独揽大权,起用阉党余孽,打击东林党,浊乱朝政,导致了弘光朝廷的速亡.马士英之所以能成为当时呼风唤雨的权臣,与明末混乱政局、史可法的失策及弘光帝的昏庸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明实录>中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前夕有关造海船的记载、历史上福船在远洋航行和海战威力方面所居优势地位以及明初福建海防和造船业格局等诸方面分析,福船应是第一次下西洋的主要船型.而与郑和同时为中官、且在洪熙、宣德中曾四次奉敕出使琉球的柴山亦称自己所乘福船型册封舟为"宝船".由此可以认为,同为福船的宝船与册封舟只是一物二名而已.因此,我们将较可信的静海寺残碑和<前闻记>下西洋题本摘要中有关郑和船只的记载,与明朝后期册封琉球使臣们所撰<使琉球录>中关于册封舟形制的详细描述相结合并加以研究,相信有助于人们对郑和宝船获得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明代何景明曾在《杂言十首》中谓:"经亡而骚作,骚亡而赋作,赋亡而诗作。秦无经,汉无骚,唐无赋,宋无诗。"他的这种"文体代变"的文学观念虽有"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萌芽,却有些过于绝对,言于轻率。对当代学者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和阮忠《唐宋诗风流别史》这两部著作的比较研究,我们能够发现两位学者在诗歌研究上的差异,也能够更加准确地发现宋代诗歌的独特地位和魅力,对宋代诗歌作出更加公允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我国"赋"源远流长,汉赋是我国赋体文学的源头,更是我国文学自觉时代的起点。期间经历了汉大赋、魏晋抒情赋、唐代律赋和晚唐小品赋、宋代的文赋等成就卓著。元科举不兴,明八股取士,但文人赋作仍有很多。尤其明末清初一批抨击阉党乱政、反对异族入侵和清末富有爱国情怀的赋家和赋作,更加拓展了赋的题材和内容。明清已还,赋论和赋集渐多,为研究辞赋奠定了基础。汉赋繁盛乃盛世必然。21世纪初,正逢盛世,新赋创作蔚为壮观,但是作家的国学修养、作品的思想深度、创作技巧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要向以欧阳修和苏轼为代表的宋代文赋作家和文赋作品学习。  相似文献   

17.
傅山是明清之际开创诸子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诸子学研究中,对千百年来少有人问津的墨子之学进行了注疏及研究,以自己的方式解读和阐释墨子及其学问,对墨子思想多有阐发,并借注疏墨予表达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观点。  相似文献   

18.
徐复祚的戏曲理论属于曲学体系。他继承与发展了前人对戏曲创作要求的本色理论 ,在品评作家作品的过程与本身的创作实践中明确了对于戏曲创作的本色当行的要求 ,将本色理论提升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其次 ,徐复祚十分强调戏曲创作的音律 ,特别是曲韵。作为传奇作家 ,他在用韵方面属于“《中原音韵》派”,但又并非一味死守《中原音韵》,体现了文艺创作过程中形式服从于内容的客观要求。另外 ,徐复祚的戏曲理论还涉及到了叙事理论即文论的探讨 ,从叙事文学的角度来阐发戏剧故事 ,注意到了戏剧的虚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由汉赋而明文学思潮,又转而观汉赋,可对汉世文人在规范与异化中的沉浮与挣扎,及由汉而明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文化人格与精神追求的心灵历程有更深刻的体味与感悟。书名"书写策略",切中了汉赋自觉为文的本质,可见汉人的创作心态。而"集体汉赋"之说也堪为赋学研究史上的创见。  相似文献   

20.
在世人眼中犹如"神仙中人"的隐者沈周,是在价值观和生存状态选择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中国古代新型知识分子的代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位隐者的诗篇中却清晰地含蕴着崇杜倾向,显现出虽隐而从未忘世的现实关怀。他是古代诗人中少有的直议朝政者,亦常以热切的目光关注百姓的忧苦。所以,并非如一些论者言,明代知识分子的济世精神在退化,以沈周为例,可以看到明代士人在以新的姿态和方式表达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