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读书琐记     
受父亲的影响,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看书.奶奶说,爱跑爱跳的我,只要有书看,就会很安静,坐在那儿一页一页地翻,看得很入神.  相似文献   

2.
读书琐记     
受父亲的影响,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看书.奶奶说,爱跑爱跳的我,只要有书看,就会很安静,坐在那儿一页一页地翻,看得很入神.  相似文献   

3.
“范用是一位了不起的真正的出版家”赵家璧先生在《谈书籍广告》一文中说:听说了这样的话,就特别想要知道有关范先生的事:前两天导师交给我一本书,我一看,是范先生新编的《爱看书的广告》(三联书店2004年版),高兴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4.
明星书的特殊之处在于拥有自带的广告,一个明星的名气越大,其写的书广告效果就越好。但是,广告好不代表商品好,最后能不能经受得起市场的考验,还是得看书的内在品质。正如面目模糊的演员无法大红大紫,内容泛泛的明星书,其命运也必定是被打入冷宫。  相似文献   

5.
禅的智慧     
我读书的一个最大毛病就是目的性不强,喜欢买书,但门类杂乱,有的书买回来压根儿没看过,看书更多是为了消遣,想看了,就随便拿一本  相似文献   

6.
范用先生编了一本《爱看书的广告》,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我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平常也喜欢看书的广告,所以有不少体会。  相似文献   

7.
<我希望能看见>一书的作者彼纪儿·戴尔是一个几乎瞎了50年之久的女人,她写道:"我只有一只眼睛,而眼睛上还满是疤痕,只能透过眼睛左边的一个小洞去看.看书的时候必须把书本拿得很贴近脸,而且不得不把我那一只眼睛尽量往左边斜过去."  相似文献   

8.
用了"闲话读书与看书"这样一个题目,读者也许会说,读书与看书有什么区别,这不是一回事吗?我以为,"读书"和"看书"还是有区别的.严格说来,二者并不是一回事.作为一种行为,"读"一定包含着"看",但"看"却不一定有"读".  相似文献   

9.
"农家书屋"聚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老家在松花江畔,一个比较典型的东北乡村.30多年前,"文革"后期,村里有间图书室,父亲是管理员,我常溜去看书,<水浒传>就是在那儿看的;20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图书室没了.那时我上初中,仅有的两本课外读物是<今古奇观>和<金光大道>;10多年前,我回村里过年,闲来无事,想找本书看,左邻右舍找了几家,除了课本,还是课本,竟无书可读;近几年,村里生活改善了,电视普及了,网吧也有了,但想找本书读,仍然是一件很难的事.用科技知识指导种田和养殖的情况很少,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单调,这种情形,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全国60多万个村屯的现实.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成为农村挥之不去的文化痼疾.  相似文献   

10.
书有名,文有题。书名暂且勿谈,只来说说标题。标题被称为“文章的眼睛”,“新闻的广告”。读者阅读报纸,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标题,即人们常说的“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标题制作得是否新颖引人,直接影响读者的兴致。特别是在报刊如林,竞争日烈的今天,可以说报纸之间的竞争,标题制作的好坏也起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看范用同志的一本书名怪怪的新书:《爱看书的广告》。这句随便的话。是范用同志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新华书店营业员观察购书顾客的心理,总结出购书名言"一看书名二看皮,三看价格四看题".书名取得好不好,书名是不是吸引人,对书的销路影响极大. 同样一部书因为书名的改动而改变命运的例子在中外发行史上数不胜数.如美国一本销售平平的图书<争吵艺术>,改名为<如何符合逻辑地争吵>后,居然立刻就成了畅销书.  相似文献   

13.
在四川地震灾区,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中学生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书,成了女孩心中不灭的灯火.  相似文献   

14.
北宋文学家司马光藏书甚丰,总数在万卷以上。他读书甚勤,但书籍仍簇新如故。原来,司马光对书非常爱惜,他每次看书之前,要把几案擦拭干净,把书放得端端正正的,然后坐下看书。他还专门做了一个木制方板,每当他要一边踱步一边看书时,他就将书放在方板上,用手捧着方板看,唯恐手上的汁渍会沾到书上。他曾多次教导儿子公  相似文献   

15.
不久以前,三联书店向我了解“竭诚为读者服务”这一广告用语,生活书店是什么时候采用的?据我了解,早在20世纪30年代生活书店刊登广告就有这一用语。那时我还是一名小读者,但这句话就印在脑子里了。1938年逃难到汉口,天天到交通路生活书店门市部去看书(没有钱买书,只能揩油看书),生活  相似文献   

16.
图书情缘——谈谈我从义务图书馆员到馆长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知何故 ,本人今生与书有缘。读小学的时候 ,我就喜欢看连环图画 (即俗称“小人书”) ,每次从同学处借到图书 ,总是爱不释手 ,忘记了吃饭和睡觉 ,看得津津有味。母亲常唠叨说 ,这么爱看书 ,将来去书店做工 ,大把书任你看呢。读中学时 ,我报名参加了中学图书馆的义务学生管理员工作 ,除了上课和做作业外 ,很多时间我都沉醉在学校图书馆里 ,中国的名著 ,世界的名著 ,让我大饱眼福 ,使我激动 ,常常为书中的主角行为兴奋和叹息 ,有时自己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书中的情节里去。每次课后 ,我都利用课余时间为校园师生开展图书资料的借阅服务。参加…  相似文献   

17.
李强 《河北广播》2007,(2):32-32
关于《便民指南》我看了看,有那么几点建议,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这个书还是有些厚,很多需要《便民指南》的是不熟悉石家庄人,是不是薄一点,把它分的细一点,书前面带广告,后面带彩页,彩页可以收广告费,这在别的城市都有。  相似文献   

18.
姜岳 《图书馆学刊》2009,31(7):110-110,F0003
留不住岁月,却能留住记忆。记得1974年到1977年在大学读书时,我就很喜欢到图书馆看书。那时候,我们的宿舍一共8名同学,且空间狭小,写作业与看书都没有多余的地方。于是,大家常常或背着书包或夹着几册书到图书馆学习,我也不例外。当时觉得,辽宁大学图书馆的书刊太多了,真可谓书的海洋,这么多的书,我当时还是第一次看到。  相似文献   

19.
书缘     
提起书,本来静得一潭春水的心,悠然间泛起微波,有几分愧疚在心头油然而生。 我生在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幼时除了依照都是照本宣科的教学外,惟一能看书的地方便是每逢庙会的小书摊。书摊上大都是些童话、连环画、小故事之类的书,花上三分钱可读半天。家境困窘的我只能眼巴巴等到租看书人多的时候,像小偷似地壮着胆量蹑手蹑脚紧跟其后,摆出一副挑书的架势边翻阅边用心偷看,幸亏卖书的老大爷看不出什么破绽,一旦被发现,他会毫不客气地赶我走开。后来,我在看书前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先浏览他所列的书目,觅自己所嗜好的书,先拿起一…  相似文献   

20.
书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知识的海洋,给人以智慧和力量。我从小就爱看书,吃饭、走路……都看。睡前看书已成习惯,常常看到深夜,直至听到母亲的劝告声才不得已闭灯。为此小小年纪就架上了一副近视眼镜,然而依然那么爱看书。 好像我与书有缘,大学毕业就分到出版社当编辑。这使我感到书是那么亲切,那么神圣,编辑工作却是那么陌生,那么枯燥、费时而又累人。 我体会编辑工作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工艺。它的艺术性,在于编辑要善于判断,有想象力和直接感知力,具有广博、熟练的学科知识,准确地运用于对稿件的处理,即精雕细作,才会使一部高品位的好书问世。 众所周知的自传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刚送出版社时,曾是一部从逻辑结构到文字都相当混乱的手稿,经编辑逐章逐段,逐句逐字呕心沥血加工,付出巨大劳动,才将其琢成精致完美的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