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杨伯峻先生《文言语法》中提出所谓“兼词”,即“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一身而二任。”提出“兼词”之说,这对古汉语研究是一大贡献,但他又说兼词中有的是合音词,即合二字之音为一字之音。急读之,是一个音节,即一字,缓读之,则为两个音节,即两字。所以,合音词可兼二字之用,可看作两个词。而另一部分却不是合音词。于是现在有些语法书就据此解释说:(这另一部分)虽然也是一个音节作两个词用,却只能说是合义而非合音词。①这种说法值得研究。因为,从兼词的形成上看,就是由两个音节“急读”为一个音节的,因而,它仍可照“缓读”的办法加以还原,来作为两个音节(两  相似文献   

2.
"兼词"是古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对于兼词,我们可以从词义和读音两个方面去理解。从词义上说,兼词的词义是两个词的词义的组合:从语音角度看,兼词基本是合音字,即其读音是由两个字的声韵调拼合而成。杨伯峻在《文言文法》中说:"这类词的特点是,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有些是合音词,有些却不是合音词,譬如常用的‘诸’字,有时是‘之于’两字的合音,‘之’是代词,‘于’是介词,那么,这一‘诸’字便同时既起代词  相似文献   

3.
一字一个音节,是汉字的特点。但有时也会碰到一些特殊现象:一个音节是两个字的合音,或两个字复合为一个音节。前一种现象称为“合音兼词”,后一种现象称为“复音单字”。  相似文献   

4.
兼词是音单意复的词,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类。古汉语中的兼词,比现代汉语多,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其中以“诸”、“焉”最为常见。据顾颉刚《尚书通检》统计,《尚书》正文“诸”字共出现12次(不包括《书序》),其中作兼词用的3个。“焉”字共出现4次,其中作兼词用的3个。据杨伯峻《论语词典》统计,《论语》中“诸”作为单词(不包括“诸侯”、“诸夏”之类的复音词),共出现36次,其中“之于”的合音18个,“之乎”的合音14个。“焉”字共出现88次,其中作兼词用的9个。据杨伯峻《盂子词典》统计,  相似文献   

5.
“兼词”是古汉语里一种特殊形式的词。所谓“特殊形式”,从写出来的词形看是一个字,实际上却包含着两个不同词性、不同意义的单词。一般说来有两种情况:绝大多数既兼意又合音,少数只兼意不合音。这类词为数不多,但在古籍里使用频繁。从它的词汇意义看大于单词,就其语法功能而论,有的充当句中某一成分,有的既充当某一成分,又兼表与另一成分之间紧密的衔接关系或某种语气。这里,就常见的“兼词”举例以析之。  相似文献   

6.
一、兼词古汉语中的兼词,常用的有“诸”、“焉”、“曷”、“盍”等。这些词可分为两类。1、合音兼词“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或助词“乎”)相结合的兼词。它不但在意思上是“之”同“于”或“之”同“乎”的相加,而且在读音上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中有一些合音字,这些字其实分别是另外两个汉字的合音,它的含义也是那两个汉字的合义。例如“诸”是“之于”或者“之乎”的合音。(虽然其中“之 zhī”和“乎 hū”现在的读音合起来,正好是“诸 zhū”的读音,但是这种古代流传下来的合音字的音,是指古音而言的。)还有  相似文献   

8.
朱安义 《语文知识》2004,(11):17-18
古代汉语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词,它只是一个字,却表示两个词,从语法功能上看,这个字兼有这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因而称为兼词。同时,这个字的读音又是这两个词的合音,一般是前一字的声母与后一字的韵母的拼合,因此又称为合音词。两方面结合起来,可以称之为合音兼义词。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常见的有:  相似文献   

9.
文言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这种字的读音有的是它代表的两个词的声音的拼合,例如:“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于”古音“Wu”)的合音,“叵”是否定副词“不”和动词“可”的合音。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兼词呢?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杨伯峻先生。杨伯峻在《文言文法》中说:“这类词的特点是,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有些是合音词,有些却不是合音词。譬如常用的‘诸’字,有时是‘之于’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教材和语法学著作中有“兼词”说,最有代表性的兼词是“焉”。对“兼词”内涵的界说和外延的圈定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兼词”是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有的认为“兼词”是合音词,有的认为“兼词”是一个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在列举各种说法的同时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一些古汉语教材将“衣”字带宾语或受副词修饰作谓语中心的用法视为“词类活用”的问题,章引用了大量例证来说明“衣”字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绝不是临时的、个别的现象,因此,“衣”字在古汉语中应当是一个兼有名词和动词语法特点的兼类词。章还分析了“衣”字活用说产生的原因,提出严格界定活用与兼美的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焉”字处在古汉语句子的末尾,是兼词呢,还是纯粹的语气词呢?笔者想在这一问题上提出与传统见解不同的看法。众所周知,明清学者,近今专家,皆训句尾“焉”字为兼词。象杨树达、王力、杨伯峻、郭锡良、韩峥嵘诸先生,都明确指出、古汉语句末尾的“焉”字是兼词。而《辞源》、《辞海》等辞书,亦因近人旧  相似文献   

14.
吕叔湘先生在《近代汉语指代词》一书中,谈到“自家”和“人家”这一组相对的人称代词,并指出“咱”即是“自家”的合音字,论述透辟精到,令人折服。其实,在这一组互对的人称代词中,不独“自家”有合音字,“人家”一词亦有合音字。只是由于各地不大统一,使用范围不如“咱”字那么普遍,故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罢了。 “人家”二字合音,在山西方言中大体有三种情况:(一)在晋东南地区读作ra;(二)  相似文献   

15.
浅析兼词     
一个单音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叫做兼词。现代汉语词汇里的“甭”,“咱”,“别”等是兼词。“甭”兼用“不”和“用”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咱’兼有“早”和“晚”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多早晚”就是“多咱”,意思是“什么时候”或“几时”。在“别动手”和“别开玩笑”里的‘拐IJ”,兼有“不”和“要”两个词的意思和作用,表示禁止或劝阻的语意。“甭(beng)”是“不(bu)”和“用(yong)”的合音“咱(zan)轻声)”是“早(zao)”和“晚(wan)”的合音。它们是“合音兼词”。“别(bie)”却不是“不(bu)”和“…  相似文献   

16.
一个字含有两个字的音和义,叫"合音兼义"。最常见的是"诸"字。"诸"字是"之乎"二字的合音兼义;又是"之于"二字的合音兼义。一、相当于"之乎"的合音兼义  相似文献   

17.
从古汉语语法中的兼词理论看,英语表处所的"-ere"形词可视为英语中的兼词,它与古汉语兼词"焉"都伴随着语音的简化,都有与之同形的地点代词,都可作陈述句的地点状语,都可对地点状语提问。不同的是"-ere"形词是取舍式缩音,"焉"是合音式缩音,两者表示同一意义的兼词数量不同,"-ere"形词有近指远指、陈述疑问之分,通常只有焉的隐含介宾可以是复数,"焉"的隐含介宾类型更广泛,含义更宽泛,二者所在句的语序和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在古汉语教学中,有时为了讲授的方便,并不十分强调“字”和“词”的区别。这是由于古汉语单音词较多,而汉字是一种表意的音节文字这两个原因决定的。但是,不强调“字”“词”的区分,也会带来一定的麻烦。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就在这个  相似文献   

19.
在古汉语中,“莫”字是表示否定意义的词,本文从词性研究的角度,论述了“莫”字在古汉语中作否定性元定指代词及否定副词的一些应用情况,阐明了“莫”字在不的句式中所具有的实际含义。  相似文献   

20.
岳泽和 《语文知识》2000,(10):26-27
在汉语中,有时为了节省文字,或是为了协调音节,便用一个单音词替代两个单音词的意义和作用,这种兼有两个单音词的意义和作用的特殊的单音词就是“合体词”。“合体词”可分为合音词和合义词两种。合音词的读音是它兼有的两个单音词的古音的拼合。主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