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溪今昔     
金溪县是个早就吸引我去一看的地方,原因是,读过王安石的一篇短文。出生在距离金溪县不远的宋代名家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文章,记叙说宋朝时金溪有个务农的方家,出了个神童叫仲永,5岁时即能诗,而且“指物作诗立就”,“邑人奇之”。王安石听说后不太相信,还亲自去看了这个方仲永。这样一个天赋极好的孩子,如果给以充分的学习机会,那么也许“唐宋八大家”会成九大家也说不定,或者宋朝如许的诗人、词人中又会多增加一个耀眼的新星。可惜的是,方仲永之父只把仲永这个儿子当奇货,炫耀于人,而不知后天教育,于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材,到了方仲永20岁时,终于变成了一个平庸之辈。王安石在《伤仲永》一文里曾感  相似文献   

2.
金溪今昔     
金溪县是个早就吸引我去一看的地方,原因是,读过王安石的一篇短文。出生在距离金溪县不远的宋代名家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文章,记叙说宋朝时金溪有个务农的方家,出了个神童叫仲永,5岁时即能诗,而且“指物作诗立就”,“邑人奇之”。王安石听说后不太相信,还亲自去看了这个方仲永。这样一个天赋极好的孩子,如果给以充分的学习机会,那么也许“唐宋八大家”会成九大家也说不定,或者宋朝如许的诗人、词人中又会多增加一个耀眼的新星。可惜的是,方仲永之父只把仲永这个儿子  相似文献   

3.
不该批评王安石不知道是不是从北宋时代开始的,人们就一直流传着一个王安石错改他人诗稿的故事。说是王安石有一回,路过一个小地方。当地一位诗人拿了自己写的一首诗,求教于王安石。诗中有两句是这样的: 明月当空叫, 黄犬卧花心。王安石觉得此两句文理不通:“明月”怎么能“叫”?偌大的“黄犬”  相似文献   

4.
李黎黎 《大观周刊》2012,(38):226-226,212
高考时我报考了师范院校.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毕业后当一名中学教师。2009年大学毕业.我参加了“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的考试.被分配到了一所偏远的山区小学——王沟小学任教。  相似文献   

5.
台湾作家姜穆有感于今日之时政与北宋时代金权政治风气下官商私通、后党为非作歹等乱象相似,便立意写出《王安石大传》,想借此痛砭时弊。这部重现历史的“历史小说”,并非记述王安石一生经历,而着重在王安石47岁被延揽入朝,推行“熙宁新政”的始末。姜穆认为,北宋始于“陈桥兵变”后的黄袍加身,王安石的变法虽以经济为主轴,但成败却关系着两宋的国祚,甚至中国的发展。从许多历史资料看,王安石的改革和当时反改革的斗争手段,很像今天的台湾。除了金权政治、官商勾结,就连激烈的政争、生活的奢华、及当年  相似文献   

6.
读书是不能跟着感觉走的,但读书时确有不同的感觉,有时味同嚼蜡,有时拍案叫绝。而读《王安石人才思想论稿》(以下简称《论稿》)则往往是使人凝卷沉思,有时甚至是长思不已。俗话说:“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后人论短长。”这位曾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大概是属于那种在身后遭议论最多的人物之列。古往今来,人们陈述了各种各样的见解。现在这本《论稿》则转换了一个新的角度,对王安石的人才思想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比较系统的阐述。这不是一本单纯  相似文献   

7.
古人作文力求意新,而忌与人同。《南方日报》登过一则故事说:一天,北宋史学家刘攽去拜访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王安石正在吃饭,门官请他到书房用茶。刘发现书桌上有一篇论兵的文稿。马上阅渎,十分赞赏。读毕。放回了原处。王安石进来后问刘“您近来又写了什么文章?”刘开玩笑地说:“写了一篇《论兵》。”接着便把王安石的文章复述了一篇。王安石不知他在开玩笑,以为自己的文章没有出新,和别人的雷同了,算不得好文章,便将它撕掉了。  相似文献   

8.
“圈阅”一词现在已很常用,它给人们的印象是文件已经领导审查,意味着当然的权威性。据说“圈阅”的来由和王安石有关。王安石于1067年被宋神宗起用,先任江宁知府,两年后任参政知事和副宰相。他每次阅过文件,都要写上一个“石”  相似文献   

9.
师克谦 《兰台世界》2013,(10):96-97
王安石变法,即“熙丰新政”,是王安石对北宋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文化教育等社会诸多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深远的改革.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王安石变法”前后北宋教育的不同之处,来重点探寻北宋时期教育改革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不容易     
如果北宋也有报纸,而那时的报纸也有“精神文明小故事”之类专栏,那么王安石的两个老弟真是够格登上去的。一个老弟叫王安国。《宋史》上说,当王安石“青苗法”大行其时之际,宋神宗曾向安国调查外界舆论:“卿兄秉正,外论谓何?”他是希望也预料安国会讲好话的,不料安国答道:“都在抱怨他知人不明,聚财太急呢!”另一个叫王安礼。有一次,苏轼为冤枉不过的“乌台诗案”下狱,旁人知道苏轼与王安石势同水火,当然都缩头不语。唯独安礼挺  相似文献   

11.
北宋玉安石曾奉命重新注释《周礼》、《毛诗》、《尚书》,即所谓“三经新义”.《毛诗·风·七月》中,有“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一首,其中“八月剥枣”一句虽有旧注,(剥,去也)但王安石看后,“一概不取”,而自己作出了一个“新义”,曰:剥,剥其皮而进之,所以养老也.”这恐怕是他只从“剥字的字面解释和“以介眉寿”一句联系起来作出的“新义”.《新经毛诗义》完成后颁行于学官.可是几年后王安石却向神宗上书曰:“尚有‘七月’诗‘剥枣者,剥其皮而进之,养老故也’十三字谓亦合删去.”(见《王文公文集》)王安石为什么要求删去以前对“剥枣” 的注释呢?原来王安石在  相似文献   

12.
“我正在站好最后一班岗,”2月12日,辽宁省某地级市的一位区委副书记(副县级)在电话的另一端对本刊记者说。  相似文献   

13.
“蜀岗”位于扬州西北部,历史上因产茶闻名。“蜀岗”茶叶能与四川的蒙顶茶相媲美,宋朝曾列为贡品。五代毛文锡在《茶谱》一书中说:“扬州禅智寺,随之故宫,寺傍蜀岗,其茶甘香,味如蒙顶焉”。据  相似文献   

14.
报纸与历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历史所记述的,往往就是当时报纸上的新闻。报纸上的新闻,过了一段时期以后,又会衍变为被后人记述的历史。王安石就曾经把孔子撰写的编年史《春秋》比喻为“断烂朝报”。“朝报”在王安石所处的那一时代,是士人们对官办的邸报和民间小报的一种通用的别称。今人也有“报”即“史”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内涵及其重要性,并就我馆“优质服务岗评定办法”进行了详述,说明了人本管理与制度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想到书籍装帧艺术的特点,我总喜欢用王安石诗句中的“锦上添花”来作比。好的书稿又配上好的装帧设计,这还算不得“锦上添花”吗?两者相得益彰,必能博得读者的赞许。有时也会有这样的情况:书稿是好的,装帧设计没有搞好,就会得到反效果。对它我也有个通俗的比喻,叫做“佛头著粪”。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不是出白设计者的主观愿望,并且为数也不是很多。不管怎么说,装帧设计总应当以“锦上添花”作为努力的目标,力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内涵及其重要性,并就我馆“优质服务岗评定办法”进行了详述,说明了人本管理与制度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古代文人为文是很讲究修词炼字的. 南宋文学家洪迈的《容斋随笔》卷八,记载了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修改《泊船瓜州》一诗的故事“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王安石真是做到了一字千改始心安,“语不  相似文献   

19.
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最近发出《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我作为一个在新闻工作岗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1,(34):37
历史上,改革人物向来受到争议,而尤以宋朝的王安石为最甚。有人骂他是“民贼”,是“古今第一小人”;有人赞他是“圣人”,是“古今第一完人”。罪恶的阴影与神圣的光环从来没有如此纠结地围绕在同一个人身上,除了王安石。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出一系列变革措施,力图挽救积弊已久的大宋王朝。可是,他试图富国强兵,却招致朝中几乎所有大臣的群起攻击;他想为民谋利,不料百姓却拿他像猪狗一样谩骂。而且,他不但生前不被理解,死后数百年也都背负着骂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