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蔡丹丰 《培训与研究》2007,24(4):106-108
性别差异的研究经历了这样的发展过程:以生理上的两性差别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从心理性度的角度对性别差异进行考察,以及从社会文化的范畴探讨两性心理和行为的差别。这一过程显示出,性别差异研究的不同取向反映了研究者自身对性别差异所持的不同观念。应该说,两性差异的形成既离不开个体的生理因素也离不开社会文化因素,而后者的影响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
关于儿童教育中理想性别角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性化人格是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式,它结合了男性和女性心理素质的优点,儿童期是性别角色形成的关键期。影响双性化人格形成的因素包括:性别角色定型观念、家庭、社会角色期望等。在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教学中应摆脱传统模式束缚,致力于塑造更适应社会发展即具有双性化人格的新一代。  相似文献   

3.
女性广告形象性别角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角色是由一定的文化所认定的适合于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系统。国内关于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性别角色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非参数的内容分析上,或是利用性别角色的观点对广告中刻板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进行定性讨论和分析。这些研究缺乏对广告受众者的研究,因而无法说明广告与受众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缺乏科学的实证研究,因而无法评估不同女性广告形象对营销传播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玲  王雄雄 《高等理科教育》2005,29(5):23-27,64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钱铭怡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与SCL-90量表,对随机分层抽取的四所不同类型的2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双性化者心理健康最佳,其次为男性化、女性化以及未分化.结论:两维性别图式有其合理性,但传统的性别图式观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双性化人格以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及心理健康水平而成为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5.
性别图式理论融合了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中有价值的部分,代表了近年来性别差异和性别类型发展理论中强调社会性因素的趋势[1]。目前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性别差异尚不多见。通过222篇初中作文分析和236份问卷调查以及多次随机课堂观察,课题组发现:第一,初中生的性别图式承继并吸纳了"男生理科好,女生语言能力强"等传统观念;第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已出现明显性别差异;第三,这种差异与扩展后的性别图式对个体的信息加工和行为指导紧密相关,尤其是教师对男、女生不同的措辞和态度会固化学生性别图式中"女生比男生语言能力强"的偏见,男生会受到消极暗示和影响,其语言学习的信心、兴趣和效果会进而削弱。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老年教师性度取向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象为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年教师45人、老年教师29人,共74人。采用美国心理学家S.L.Bem编制的“贝姆性度测验量表”,用团体调查方法收集资料。经统计分析,发现:1.中年男性教师中缺少女性化类型而双性化取向类型最多占2/5强;2.老年教师中只有男性化和中性化类型,中性化取向者最多占1/2强;3.中老年教师在性度取向类型上,除男性化取向外均存在显著差异;4.中老年教师中均不存在男性女性化类型,只在女性化取向上存在性别差异;5.从性度取向类型发展看,男性化取向呈上升趋势,而女性化取向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培养中小学生双性化人格,可以激发男生语言学习潜能,消除女生语言学习上的精神负累。要培养学生的双性化人格,消除其语言学习及表达能力上的性别差异,就需要教育部门和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者和媒体各自承担起相应使命,营造性别公平教育的社会氛围,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性别公平教育。  相似文献   

8.
殷明 《培训与研究》2006,23(3):91-93
本研究首先自行编制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问卷,其次是利用现有的“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en Sex Role Inventory简称BSR I)来测定城乡中学生的性度取向。利用测试的结果一方面可以研究城乡双性化群体在各自总体中所占的比率,看其是否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使用自编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问卷将双性化个体进行城乡比较。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了刘电芝修订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量表,对西藏高校236个藏族女生的性别角色进行了调查,发现双性化占53%,未分化占36%,女性化占10%,男性化为0%。表明藏族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比较单一,双性化程度较高,单性化发展成为少数,未分化类型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0.
性别认同教育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关系着幼儿未来的发展。本文从性别认同的界定开始阐述了其内容,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最终提出了性别认同教育的策略,其中不断渗透着双性化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本体存在,根植于一定的文化传统与文化背景之中.传统教学研究深受理性主义、实证主义的规约,一味追求理论的普遍性和"科学化",导致教学生活世界的遗忘与疏离、教学实践功能的式微与乏力以及教学人文性的失落.教学研究的文化路向思考为教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与认识论基础,增强了教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文化实践关怀,是对教学的文化追问与文化回归.  相似文献   

12.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政策选择。实现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需要突破高中教育"双轨制"发展的限制,建立可持续的高中教育经费制度,建设高中学校建设的基础标准,实施内涵发展为主的学校改进,重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色。  相似文献   

13.
当前,研究者们关于阅读障碍的性质存在重大的争议,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发展缺陷模型和发展滞后模型。对此,心理学研究者提出了四条技术路线来探讨阅读障碍的性质:横断和纵向研究、阅读水平匹配研究、干预研究和个体发展曲线法。这四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研究结论也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三种主要教育规划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三种主要的教育规划方法——人力需求法、社会需求法和成本收益分析法,并对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分别进行了评述。文章最后指出,教育规划方法是影响教育规划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改进、综合这三种教育规划方法,或创造一种新的教育规划方法,仍是学者们今后需要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认知的四大理论症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认知方面,至今众说纷纭.导致这种境况的症结是未能梳理好以下问题,即全球化是单一的经济全球化还是全面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形态的异同;全球化的主客双重性的内涵与特征;全球化的同质化与异质化的关系.本文对上述四大理论症结作出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考察中学生空间图形的折叠、展开、旋转以及图形推理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存在男生优势的显著性差异。然而,在哪个年龄段男生在哪个空间指标上明显优于女生,尚待实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创造力研究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而这一意义的实现要以人们对创造力本身的深刻认识为前提。当前创造力研究有四种研究取向:创造力的认知心理学取向,关注无意识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为创造力的领域一般性和领域特殊性之争提供了综合性的理论阐释;创造力的发展心理学取向,关注创造力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强调早期经验、家庭、学校等因素对发展的影响;创造力的差异心理学取向,关注认知和人格因素在个体差异中的作用,并提出创造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要受到某些条件的制约,要同时考虑创造力领域、创造力的程度等;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取向,从重视个体创造力逐渐转向重视合作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自媒体是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和最新形式,自媒体的出现对图书出版业的选题、编辑、发行以及产权保护等各个环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自媒体的产生导致了图书出版业的选题追踪热点、注重表面、突出鸡汤化,让编辑们的编辑工作变得随意,过分关注如何吸引读者眼球而不注重内容本身,自媒体的出现对现行的图书发行渠道、发行流程、发行方式以及发行数量等带来了挑战,更是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难题。这就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厘清产权界限,强化图书出版单位的社会责任,创新图书发行,坚守自身责任底线,努力出图书精品。  相似文献   

19.
编辑是一种社会性、公众性极强的职业。编辑从事编审、把关的媒体出版物,历来被各阶级、各阶层、各政党、各政府和广大公众高度重视和极度关注。编辑的重大责任体现在多个方面、多个层次上,但最主要最集中地体现在四个方面:政治责任、导向责任、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责任。  相似文献   

20.
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现象也是随之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性别歧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自然会在语言中有所体现。本文旨在从语言这个媒介出发,探寻英语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同时从历史,文化,经济角度去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后阐述了它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