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跃辉 《语文学习》2023,(11):81-85
<正>拿到一本书,我一般会“三看”:一看作者,二看目录,三看前言和后记,通过三方面的信息判断本书是否值得一读。对于《“1+X”文言文专题阅读》这套书,也不例外。我首先关注到了四位编者的信息,尤炜老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的副主任,我在各大期刊都拜读过尤老师的论文;陈恒舒、高笑可、张珊三位都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单凭这几个名头,就可以判断本书的质量应该是很高的。通过目录和前言,我认为这套书值得一读。阅读了这套书后,我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是一套有用、好用、可用的书!  相似文献   

2.
推荐书目:《突破》迈克尔·富兰、彼得·希尔、卡梅尔·克瑞沃拉著孙静萍刘继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突破》这本书,我在多种场合都曾提到过。这本只有百余页的书,内容丰富,观点鲜明,预见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值得教育工作者经常阅读学习。这本书写于八年前(英语版2006年出版),作者已在书中明确提出"转型"的概念,对于整个教育发展形势的判断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作者认为实现转型就需要突破,并论述了突破的内涵和途径,这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尤其是书中分析的很多情况和当  相似文献   

3.
一位学生把《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推荐给我时,说这本书能让我想起童年许多的往事。阅读之后,这本书的确唤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然而更震撼我的,却是它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七位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作品.本书讲述的是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经历。作者因淘气被学校退学而来到了巴学园。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本能够引起你阅读兴趣的书,是一本能够吸引你读下去的书,是一本值得你放在案头,经常拿起来翻一翻的书。现在,教育方面像这样能够给人留下印象的书是不多的。书的作者是高峰,一个在一所远离大城市喧嚣的小学——胜利油田四小,仅仅当了三年校长的小字辈校长。实际上,他的真正教龄也就是三年。引起我兴趣的首先是这本书的名字。《寻找原生态的教育》,这书的名字一下子便吸引了我的眼球,我的眼睛立即亮了。我历来主张教育要“回归常识”,要恢复它的本来面目。之所以这样主张,是因为我们半个多世纪的教育玩的花样太多,而真东西甚少,结果越…  相似文献   

5.
<正>这几天,我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这本书并不像想象中的心理学书籍那样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相反,这本书很有趣,非常吸引人。全书向我们展示了66条心理学的规律和效应,每一条规律自成一篇文章。每篇文章之前,作者都为读者呈现一个经典的实验、案例、故事或者问题情境。这样安排是为了激活读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唤起读者的探究兴趣,降低阅读难度。这本书我还没有  相似文献   

6.
初次遇到《解忧杂货店》这本书,是在一次晚自习值班的时候。所在班级前面的墙角有一个读书角,里面放着一些图书,作为一名高中专职的心理教师,我一眼就被《解忧杂货店》的书名吸引住了,它的作者是日本的东野圭吾。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书中描写的解忧杂货店是怎样的呢?它的店主是谁呢?店主是如何帮助有烦恼的人解忧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拿起这本书来阅读。晚自习时间有限,我只是快速地浏览了一遍这本书。它由五个故事组成,大致情节是,三个年轻的小偷误打误撞地进入了一间废旧的杂货店,并且无意中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就是这间杂货店中有一个牛奶箱,可以收到40年前人们的求助信。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什么?是征服。或是书征服人,或是人征服书。一本书,读了就放不下,读了就再也无法依然故我,这是书征服了人。一本书,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看了一遍就摸透了底蕴,就洞悉了作者的全部“家当”,这是人征服了书。这些都不是阅读的最高境界。阅读的最高境界先是人被书征服,最后  相似文献   

8.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是一个问题吗?仔细想想,还真是个大问题:读书是读快些好,还是慢些好?为什么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收获会大不一样?为什么有的书常读常新,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感受?读到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一版),我和译者的心情一样,既感到羞愧,也感到幸运。羞愧是因为,从识字起读书近30年,对如何阅读我却知之甚少,徒然走了许多弯路,很多好书让我错过了,很多时间叫我浪费了。幸运的是,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阅读的方法、技巧和理念。兹举数例,与读者分享。本书序言中,作者引用了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詹姆斯.黑塞尔教授写于1939年的文章《学校教育的失败》,给人极深的  相似文献   

9.
秦越霞 《广西教育》2014,(28):68-68
正都说"你所读的下一本书就在这本书里",在《童年与解放》一书的前言中,该书作者、台湾大学数学系教授、台湾教改先驱黄武雄屡次将新作《学校在窗外》与《童年与解放》对照着进行论述,并称其为《童年与解放》的姊妹书,这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在写法上,《学校在窗外》与《童年与解放》一脉相承,许多章节都是先以著名人物的经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语段等作为引子,引出问题,再一步步地深入探究。在内容上,《学校在窗外》是一本充满人本关怀、  相似文献   

10.
教育呼唤爱     
陈晓映 《广西教育》2012,(40):68-68
几年前,我无意中发现读四年级的侄女津津有味地阅读着一本书,拿来一看,原来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所作。它讲述的是意大利小男孩安利柯从四年级10月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我当即决定和侄女一起阅读。这本书总共有一百篇文章,我们每天看两篇到三篇,看完就交流。由于书写得生动有趣,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把书看完了。  相似文献   

11.
一、读什么书——培养学生自主择书的能力 1.授其自主择书法.检视阅读也叫略读或预读,这种类型的阅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了解这本书的内容,抓住这本书的重点,并判断其阅读的价值.很多同学在阅读新书时,往往从正文第一个章节开始,却忽视书中很多有意义的信息,如作者介绍、目录、内容简介、序等.事实上,这些信息都是能快速了解这本书内...  相似文献   

12.
感受幸福     
《新作文》2007,(4)
人一生在世的几十年中,一本书将一直被我珍藏在心中的殿堂。我将耗费一生的时间去读她,读懂她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这本书便是我们的父母。阅读父母有时通俗易懂,有时又那么深  相似文献   

13.
徐金花 《福建教育》2023,(11):14-15
<正>如何摆脱“走马观花式阅读”,让阅读走向高效与深度呢?这是作为一名阅读者经常要思考的问题。暑假期间,我阅读了闫学老师的《给教师的阅读建议》一书,发现她在书中说“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从一句话到一本书,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从许多书到一个知识谱系,从一个知识谱系到更广泛的知识谱系,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谱系。这个过程让我想到一片叶子的脉络,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经由那些脉络源源不断地输送进来,最终长成一片碧绿的叶子,我把这称为‘叶脉式阅读’”。我很好奇这样的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14.
张俊 《现代教学》2013,(3):76-77
今年寒假,对我而言充满了恬静和幸福,因为我终于有一段时间可以在一种平静、闲适的心情中来读几本好书了。在我所阅读的几本书中,最值得品味的是由潘裕民老师所著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一书。这本书是一位同事向我郑重推荐的,他知道我对“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话题非常感兴趣,也曾经就这一话题在《现代教学》杂志上发表了几篇论文,于是建议我认真读一读这本书。当我拿到这本书时,简洁清爽、富有现代气息的封面就吸引了我。翻开此书,字里行间似乎有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书中独到的见解和专业的表达,大都源于作者在教育领域的理论主张和实践关怀,给正在迷惘和渴望成长中的教师以灵感顿悟和方向的昭示。与一般纯理论的著作不同,本书立足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结合上海基础教育转型阶段的背景和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是我相当喜欢的一本书,说起与这本书的相识,颇有些一见钟情的戏剧性情节,在同学处偶遇这本书,借来一阅,一口气把书看完后,当即便有了要拥有它的冲动,在雨夜冲到书店,如获珍宝似地怀揣它回来,当晚又阅读了一遍,爱不释手。书中精彩的片断甚多,我只能撷取它的一点光彩,愿它能照亮您的思维。片断一:打破自我,体验他者  相似文献   

16.
《教师》2011,(36):F0002-F0002
本书从作者的学生时代谈起,追忆其学习、成长、从教、治校的历程,回首励精图治。重铸上海中学辉煌的岁月。“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写成一本‘书’,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教科书’.则是启蒙孩提人生的‘钥匙”以“终生的准备与超越”命名,意味着上海中学校长为超越世界名校做着终生的准备。相信读者能够于书中有所获益。书中许多观点新颖,发人深思,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阅读。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真有世界末日,我也愿意去阅读一本书。这次,我想读的是C·S·路易斯的《从岁首到年终》。这并非刻意挑选,而是阅读序列里,刚好排到了这一本。而C·S·路易斯对信仰的论述,对人生意义的追问,恰可以在末日来临之前(假如真有末日的话),借以拷问我们自己的一生。通过阅读,解决人生疑惑这一年,春华秋实,寒暑更替,一年便是一生的缩影。《逍遥游》里,庄子说,蟪蛄不知春秋,朝菌不知晦朔。可是,对于蟪蛄与朝菌而言,这何尝不是一生?世界末日的传说,正好让我们考  相似文献   

18.
一生的财富     
有一种书是蘸着生命的汁液写就的,《给教师的建议》就属于这样的精品。 我把这本书当成是我一生的财富。  相似文献   

19.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本非常值得收藏的好书.捧书细看,我的心灵一次次被震撼.在这间教室里,雷夫老帅创造出了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中,雷夫老师重视阅读的教学理念,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是我每日必品的心情咖啡. 阅读过<心灵鸡汤>这本书,我格外惊喜,从没想过这本书竟有如许价值,这真是一碗鸡汤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