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将学生作为生命成长的学习主体;尊重学生自主体验的教学目标设计;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教学内容设计;关注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设计;凸显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教学活动设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设计;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设计。  相似文献   

2.
在关注学生生命整全、自由成长的当下,工具理性教学设计的困境日渐凸显,关照学生整全、自由发展需求的生命化教学设计呈现出萌动发展之势.生命化教学设计以生命“人”的回归、注重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及教学设计范围的拓展等为特征.生命化教学设计注重支持性学习环境的设置,激活学习内容的潜在生命力,对学生的分析具体到每一个整全的生命个体,提倡简化的多套设计方案,满足教学生成及学生生命多维发展之诉求.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理念:教学的本质是促进生命成长,本课的设计从生命成长需要出发,从学生的视角审视文本,以学生的认知设计流程,关注他们需要的语文素养。读写结合,让他们在品读中感悟文本诗一般的语言,在练笔实践中,学会诗意表达。学习目标:⒈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⒉学生通过"自问自探",学习课文具体的语段,理解"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这句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丁恺 《现代教学》2010,(11):20-20
关注学生绝不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要求教师真真切切地从生命成长的视角关注每一个学生。七宝明强小学多年来本着"关注学生学情,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立场设计教学,从细节中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本期,我们刊载了该校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宋红秀 《考试周刊》2010,(48):31-32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一种师生教学互动的过程,而且应该视为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我们应该从生命成长的需要出发来考虑课堂教学生活,把教学当作生命的释放、生命的张扬、生命的成全,使课堂教学从纸面化的文本世界走向学生生命化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现代社会人的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历程。品德教育是直面生命并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的活动,对于生命成长起着毋庸置疑的作用。在品德教学中要深入研究与探索切入点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满足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实现品德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情境创设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它是一个通过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来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创设情境不是为了给小学语文教学穿上一件美丽的华衣,也未必是完全为了“有味儿”.它要求教师真正地聆听学生生命成长的声音,关注他们生命成长的足迹,真正地滋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高品质语文教学源于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需要基于文本从而开展教学解读,即教师把解读文本时的思考感悟进行智慧转化,设计以学生的学为基点的教学活动。遵从课标精神、体现教材意图、把握真实学情是实现教学解读的一般路径。本文以《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教学设计为例,呈现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之间隐形的关键转换路径——教学解读,从而架起文本、师生与课堂的生命通道,真正实现学科育人。  相似文献   

9.
窦桂梅 《广西教育》2010,(7):25-26,41
一、主题教学的确定与界定主题教学的“主题”属于生命价值观范畴,指向人的精神生命成长。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的自我发现和精神成长。基于以文选为主要形式的语文教材体系,主题教学立足于文本之中,从文本中挖掘出促进精神生命成长的价值的核心“主词”,即主题。这里的主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它一定与生命体验有关,与精神成长有关,与生命意义的丰富有关。由此看来,主题不同于某些以“主题单元”编辑的教材中类似的话题——它们仅从内容上加以归类,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分享,尽情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课堂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让孩子在诗意浓浓的课堂里体验和享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学生和文本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教学不再是一种告诉,而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相似文献   

11.
肖雪平 《生活教育》2012,(18):54-55
在教育设计中要重视人的价值,本着学生成长需要进行"三位"设计,即教学设计的服务性不可"越位",教学设计的服务性可以"上位",教学设计的服务性如何"到位"。  相似文献   

12.
有效、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建构数学知识并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研究学情既要依赖经验,又要依赖教育教学心理学知识.将自身的教学经验与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才能为知识教学、能力培养以及素养提升夯实学情基础.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预设学习过程,以学习过程决定教学过程,需要根据教学经验判断学生的学习特点,需要结合学习理论预设学生的学习过程.学情分析贵在概括,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需要评价.做好学情分析,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合乎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还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奠定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教学个性,建立在成熟的思想、独立的人格、进取的品质、出众的专业技能之上.语文教学,需要一大批有教学个性的教师.语文教师的教学个性,应服务于语文课程的建设需要,服务于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语文教师的教学个性的释放与张扬,是为了更好地激活学生的个性,点亮学生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切实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而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教育评价功能被扭曲,激扬生命的功能被弱化,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呼唤回归生命,让学生在富有生命意蕴中成长;体育教学中缺乏生命意识,导致教学中对生命钝化,体育教学应关注学生成长需要,提升课堂教学内涵;通过对体育课堂教学中生命异化的成因分析,提出构建生命体育课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生命发展,逐渐认识到个体生命体验在学生成长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教育教学文献中,“体验”一词出现的频率呈上升趋势,学生体验缺失所引发的问题促使学者们反思教学、课程文本、教师教学观念上存在的问题。数学作为学校教学中的主要学科,不仅承载着知识传授的重任,也承载着育人的功能。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验能力,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生命成长有着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点看法、一个表情和一次顶撞这种刹那间资源的产生,谈了生成所带来的独特的价值;一张新型教学设计表的构建,具体从四个方面谈了如何给生成的出现留出空间;又从一个互动教学流程的形成,谈了让生成促进师生成长。同时指出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预设,也不要过分推崇生成,要按照动态生成的理念,去探索新型的、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路上,教师需要在专业领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生命的底色,让专业底气更加厚实;需要从学生的起点出发,不断探寻语文学习的要义,找到教学的关键点与发力处,引导学生不断探寻语文学习与个体生命成长的关联,展开“深度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这是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19.
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于教师和学生的生命都能在课堂中得以提升,及在教师对文本进行有效解读后再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个体化的解读,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实现个体生命的成长。以此来达成语文和教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精心的教学预设是成功课堂教学的蓝图和先导,也是生成的前提条件。教师要重视教学前的预设,需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生命成长的发展为本的预设,需要深入研读教材,挖掘出教材的独特价值,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重视弹性化设计,给予学生更多开放的时间和空间。唯有如此,课堂才会有效地生成,课堂才会焕发出师生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