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都说“批评难”。也实在是难。一个小小的批评稿件,从采访到发表,已经是九九八十一难。即便见了报,也还是其难未已,被批评者胡说蛮缠,提供材料者无奈改口,如果再遇上某些上级不分青红皂白一直到对簿公堂,几经质证,没有一点“排除万难”的精神,真是遑论“争取胜利”。然而批评之难,真正地说来,也还不仅仅在于外力之难.在批评的这一方面,报纸的老总,版面的编辑,一线的记者,也还有一个观念的问题。所谓义正辞严,“辞严”囚不容易,“义正”则更难。比如报紙的批评“皮包”。说某公司实在“大兴”(上海市语,“正  相似文献   

2.
目前新闻工作中有所谓“批评难”的问题,不少记者感到写批评性的报道是一大“苦恼”。难在什么地方?难在这种稿子不好写,不易登,登出来麻烦多。这是实情。然而,如果全面地看问题,“批评难”也不光是难在外界的阻力大,也有难在新闻工作者这一方的。古语说:“事有不成,反求诸己。”解决“批评难”的问题,我们也不妨“反求诸己”。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济工作,既是企业报宣传报道的重点,也是难点。说它难,是因为这方面“禁区”较多,且难界定,稍不留意就闯进“禁区”,既使领导不满意,也  相似文献   

4.
吕海沐 《传媒》2001,(6):25-28
人们说:“人之初杂志创刊不易,办刊更难,办刊人的难处可想而知。”这话说得不错。但作为办刊人,我不只感受到这其中之难,而同时也感受着其中之乐。的确,在办刊中,我们  相似文献   

5.
我做管理也是“半路出家”。从小就喜欢看很杂的书,工作后也经历了很多.应该说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管理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能真正“沉”下去,做点实事.哪怕这件事很小,这是一个管理人员最基本的素质。以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如何“沉”下去管理。  相似文献   

6.
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我认为在实践中必须解决“三难”问题。 一、要解决舆论监督“动机不端正”的问题 讲起新闻舆论监督都说重要和必要,但在实践中比较难搞。为什么难,其中与动机不端正有关。所谓动机不端正,一方面表现为,有些新闻单位的领导对舆论监督有顾虑,总是担心有的采编人员素质低,掺个人私心,通过舆论监督会把  相似文献   

7.
从军报扩版之日起,就有了啦事明理》专栏,到目前为止,共见报45期。这是一个不定期见报的栏目,它的用稿原则是:有好稿就用,没有好稿就不用,所有用稿几乎全部是自然来稿。有的通讯员对我说:“在这个栏目上篇稿可真难呀!”其实,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关键是看选材如何。济南军区有位通讯员摸到了“门路”,一人就上了四、五篇稿子。从来稿情况看,大量来稿不能被采用,不是说稿件本身写得不好,而在于所选事例不符合本栏目的要求,不用析事即可明理,自然不会被采用。桥事明理——顾名思义,既要有可折之事,也要有可明之理,桥事…  相似文献   

8.
谷城新华书店农村下伸网点的建设,扎实细致,经得起风浪;这份调查报告也写得扎实细致,经得起推敲。调查报告就要这样写,不要花架子,不要大话、空话、废话。张扬别人“扎实细致”的调查报告,尤其需要“扎实细致”。下伸网点的建设,说难也难,说易也易。说易,是说只要一心扑在为人民服务上,不被“钱神爷”分神,什么好办法都能想出来,就是谷城新华书店大门上有一幅对联:千变万变,“两为”方针不能变;七改八改,“新华精神”不能改。说难,是说农村下伸网点的建设是一种综合治理的工作,不只要方向对头,肯于献身,还要符合实际,符合各种复杂因素综合形成的“现实”,“点子”都在“度”上。另外,还要得到上至省委下至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做工作就要是难处见“易”,易处见“难”,方能成事。  相似文献   

9.
郑立新 《视听界》2000,(4):58-59
时下电视晚会,要办好它确实不容易,好多电视晚会编导每每陷入黔驴技穷之窘境。这难那难,我认为最难的还是电视晚会出新问题,电视晚会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出新问题。“出新”问题是个系统工程,推新人、出新作、上新科技固然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作为一个电视晚会编导,我认为最为重  相似文献   

10.
有几位通讯员来信说评论文章难写,有时选了一个好题目,但一动笔就陷入“僵局”,往往是叙说老半天,绕题打转转,有理说不清,讲不透。我感到,这个问题提得好,的确是一些通讯员写评论文时常常感到犯难的一个问题。其所以难,因为这个问题很重要,它涉及评论文章写作中的主要之点,即如果选择论据和进行论证的问题。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体会,为大家提供一个思索问题的路子。评论文顾名思义,主要是“评”和“论“。因此,在选好题目,提出问题之后,关键是要对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这个过程也就是论证的过程。分析的正确程度和深刻程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相似文献   

11.
记者之间以“写本报讯”互相自谦,差不多已是一个“惯例”。自己也曾如此,所以见怪不怪。最近看了两本书,都说到新闻语言。我才突然意识到这个“惯例”中隐藏着一个错误的信息:“本报讯”不难写,写“本报讯”没意思。 我看的一本书是《董桥小品》。这些小品都是董先生在报纸上发表过的,差不多全部是关于语言的,其中一大部分谈新闻语言。在谈及施蛰存的一篇文章中,说施老先生曾有过“古有春秋笔法,今有官僚词汇”的话,并列举了施先生看不惯的一些官僚词汇,计有“有一定的贡献”、“基本上是正确的”、“可能有些问题”、“有相当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等等。董桥先生联系到报纸上的新闻作品,然后说:“新闻单位对语文的建树和摧毁,真的是‘有一定贡  相似文献   

12.
我从实际工作中体会到,在实行市场经济、对外开放以及政企分开、简政放权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出版管理,是一个需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探索和完善的问题。 出版管理面对每日出版的大量的书报刊音像制品,管理难度大,宏观调控更难,所以既要讲简政放权,又要讲加强管理,既要讲扩大自主经营,又要讲加强社会责任感。为了适应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出版管理的需要,过去我多次说过,出版管理也要多层次。我把想到的管理层次形象地分为:“自律行为”、“老板行为”、“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3.
点子与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拜读范敬宜同志的大作:《在点子的海洋里捕捉》,突然触发了内心的思索,就有关新闻和点子的问题唠叨几句“废话”,不怕献丑,姑且叫它点子艺术。 B 《大辞典,里“点子”的释意再明白不过了:一是指古乐器的一种,二是指主意、意思和方法。时代发展了,点子的意思也变得更单一明确了。新闻界行话所说的点子,无外乎指的是一个编辑或一个记者对一侧消息、一篇通讯、一组报道主题和题材、内容和形式上的总体设想、构思、把握。我们常说这人会出点子,意思也莫过于这人对稿件选取、剪裁、提炼的角度和手法比别人高一筹。说得再清楚一点,就是会想问题会出题目会“玩”花样。点子,看起来容易,想起来难;说起来容易,出起来难。一个好点子的出台如同一个婴儿的诞生,不  相似文献   

14.
我最近应邀去深圳跑了一趟,当了一回“南游客”。预定的任务,只足一剪之劳,原以为两三天后就可以回京。哪知到了那里,却被一个问题吸引住了,以致呆了一个星期,还稍嫌仓促。深圳给我的印象是很好的,建设速度之快令人吃惊。工厂林立,道路平坦宽阔,高楼大厦栉比鳞次。人均年国民收入超过1千美元,人民生活已提前步入“小康”水平。在那里,“住房难”、“吃饭难”、“乘车难”、“理发难”、“洗澡难”、“做衣难”、“上学难”等等,都是不存在的。宾馆服务员和商店营业员的服务态度也比较好。单是一件事就使我很高兴,一天晚上,十点半钟,我在马路上截了一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的文艺现象,对也算是“文人”之一种的记者来说,应该是或多或少、或此或彼地总要有些接触。因此写文艺报道,特别是写文艺方面的新闻综述,常常写的是眼见耳闻的一种印象。这说难也难,说不难也真容易。这要看怎么写。11月5日,人民日报三版头条刊载的新华社记者袁晞采写的《中国文坛舞台呈现多样化态势》的综合消息,就是这样一篇让读者读来叹服、而记者写来又显得十分洒脱的稿件。这确是一个难写的题目。面对街头琳琅满目的小书摊,面对一个个的国内国外影展,面对或唱京戏或  相似文献   

16.
朱健佳 《大观周刊》2012,(14):179-179
所谓自主管理能力.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一种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自我教育,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正常的教育。”只有“促进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能力,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没有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能力.教育就难发挥其效能。教育是一个从外部向内部转化,从外部的德、智、体教育内化为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过程.其目的就在于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度的概念来自哲学。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质的度,新闻也不例外。新闻工作难做,并非难在局外人所说的紧张和辛苦上,而是难在对度的把握上。所谓是非易混,火候难辨也。新闻的度,既是新闻学上需要回答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新闻实践中时时碰到的一个现实问题,有认真探讨之必要。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新闻不可能也不应该有闻必录,因为它不是对客观事物纤毫不遗的复制或“克隆”。不论记者主观上如何力求客观公正,如何完全不加褒贬地“纯客观”报道,但他在对新闻素材的  相似文献   

18.
人生陷阱     
一个农夫进城卖驴和山羊。山羊的脖子上系着一个小铃铛。三个小偷看见了.一个小偷说:“我去偷羊,叫农夫发现不了。”另一个小偷说:“我要从农夫手里把驴偷走。”第三个小偷说:“这都不难,我能把农夫身上的衣服全部偷来。”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上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专家,书评作者多为知识分子,他们也热望自己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丰硕的成果,从而成名成家,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可是“书评家”在哪里?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不要说在今天,即使是在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似乎也难找到一个。比如听说书评界的同志要编一本书,介绍中国自古以来为书评事业作出贡献的人。人数相当可观。这些人均以“书评人物”名之。“人物”是一个中性名词,与“书评家”自然还相差一大截。这是不言自明的。那么是不是的确没有书评家呢?我看不  相似文献   

20.
新疆积极探索由政府主导建立担保公司并将实行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动态管理 坊间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中小企业是被四把刀子和一根绳子捆住了”,“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猛涨、用工成本激增、外贸困境”是“四把刀子”,贷款难则是“一根绳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