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程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首先说明了课程生态观就是把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看作是有机的统一。然后阐述了确立课程生态观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社会和人的发展对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最后提出应该确立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强调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使学生在面向自然、面向他人、面向生活中和谐而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森  王银飞 《早期教育》2006,(3):I0002-I0002
以往的课程似乎总是过多地关注间接经验、书本知识和科学世界,漠视学生的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和心理世界,造成学生情感世界的“荒漠化”、生活世界的“殖民地化”和心理世界的“冷漠化”。现代课程观之所以强调回归生活,就是因为生活世界的被剥离、被异化。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关系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课程观是课程的灵魂,是人们对课程的基本看法。新课程背景下人们对课程本质、课程内容、课程学习方式、课程目标和课程主体都有了全新的看法。新的课程观要求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教师、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等以新的面孔呈现。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体现着一定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的课程价值取向。要构建符合时代精神融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课程体制,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封闭的旧课程观,树立新型的、开放的大课程观。新时代课程观的转向实质是人与知识、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这三对关系的转向.是向完整的人及其完整的生活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我国德育现状:课本内容陈旧,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德育目标太高;德育内容编排欠灵活:知与行严重脱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德育”两字,但字里行间又处处有德育,时时在强调德育,只不过它将德育的字面表述意义简略而直接渗透和融纳到对具体的目的和要求的阐述中,从而使德育的任务更加明确,使德育的内涵更为具体,德育的实施途径更为实际,德育的操作化要求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6.
我国课程的改革,挑战与契机并存,课程观的更新又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用什么样的课程观来指导课程设置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引入“生命”,“和谐”等理念,以生态课程观的发源,发展为切入点,对生态课程观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论述课程资源的价值,指出课程资源意识增强是由于课程功能转向,并通过分析其深层原因,揭示课程内容观对课程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赵彦 《青年教师》2006,(2):38-39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的改革也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学生素养的提升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当前,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可是面临考试的压力,学生的作业依然沉重,呆板、重复、单一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在小学,考试在不断地升温,促使了作业量不断地加大。这些现象的反弹,不能不使我们产生对课程改革的忧虑。前一段,笔者对小学生作业展开了调查.发现教师没有不留作业的,并且随意性很大,也就是说,教师高兴怎么留.就怎么留,想留多少就留多少。根本就不考虑科学性与适应性。作业内容大部分是教材中的练习题,并且是反复的操作,另外,还有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以及从书店购买的各类过关性习题。教师很少从学生的实际与自身的研究出发,研制适合学生兴趣的作业。现行作业内容与方式,已经成为阻碍新课程实施的一堵高墙。  相似文献   

9.
生态观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生态失衡现象存在诸多表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要坚持生态理念,必须使得课程体系系统化、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目标人本化和课程资源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郑利霞 《教育学术月刊》2007,(1):99-100,116
课程改革体现着一定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的课程价值取向。要构建符合时代精神、融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课程体制,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封闭的旧课程观.树立新型的、开放的大课程观。新时代课程观的转向实质是人与知识、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这三对关系的转向.是向完整的人及其完整的生活的转向。  相似文献   

11.
探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学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已经深入课堂,它不仅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只有深入研究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美玲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7):19-20,81
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重组,职业教育的供需关系、人才培养方向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课程改革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紧迫任务。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应该充分结合我国产业状况与教育政策,进行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新型师生关系、品牌教育等内容的全方位改革,树立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观。  相似文献   

13.
基础日语课程作为高校外语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提升关系到整个外语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实施的有效进程。与此同时,随着中日友好关系的建立,我国与日本在教育、经济、贸易、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十分密切的交流与往来。此种情况下,社会对于日语专业人才在需求量以及专业素养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反观对日语人才进行培养的专业高等院校,虽然在国家教育部门倡导高等教育改革的作用下,其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相比较以往都有了一个质的提升,但受各方面现实因素影响,其在教学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弊端。为此,本文总结了新教改环境下基础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了推动基础日语教学创新的策略,从而更好地满足新教改环境下对基础日语教学的需求,推动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回顾十多年来的课程改革,观念的转变与教师的成长、行政方式推进和教师的自我实践同步,大学和中小学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改革范式。变革是课程的本性,课程改革始终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相伴而行。课程改革是社会活动,始终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相伴而行,为此,要置身于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适应课程的变化发展性,以科学辩证的教育观看待学生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发展。教师是课程改革是否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要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生态学是一门具有时代意义的学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对生态学的教学提出更广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必须不断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多学科交叉是生态学最大的特点,要求在教学中必须注重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前沿性,体现生态学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提高学生课堂内外学习的兴趣和效率,领略生态学的目的和任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新的国际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化因素自觉融合的特点。因此,新环境下的民族文化发展不断离开社会效益的和经济效益两方面,但根本上,民族文化的内部推动力还是来自精神层面的自觉融合的现代化因素。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课程观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及其基本特征,综述和分析了这一思潮在教育领域引起的冲击和变革,特别是在课程领域所带来的观念上的革命。同时评析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所产生的变革及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课程生态观视野中的高校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高校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存在着科目繁多但缺乏整合的弊病,教育过程丰富的社会历史性被冷冰冰的知识授受和机械的理智训练所替代。“生活世界”里那种“生动的主观性”荡然无存,学生的主体性严重失落。生态主义课程思潮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对当前高校课程结构的重建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边缘化”是对社会系统局部性结构变迁和社会分化中发生的某一类社会现象、效应及趋势的整体性描述与理论表达。它强调一种演变,强调正在发生的过程。在城乡二元化结构下,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首先满足城市的需要,政策倾向于城市,农村则处于发展的边缘。农村在与城市进一步疏离的同时,农村教育也不断被边缘化。新课改是否会加剧农村教育边缘化?在农村实施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应对?……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辩证地、客观地理性思考和讨论,以指导农村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一、新课改下农村教育边缘化的表现(一)理念设计此次课程改革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