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棍法实战运用详解: (1)膀手棍法:膀手棍法为主动防御型棍法,即在对方攻击时进步迎击防御,运用时通常与其它棍法组合防守反击。对于朝我头部直向劈击的对手,我以膀手棍法进行防守,同时进步迅速将棍法转变为摊压棍法,压其手臂左手推封其肘部,右手棍斜劈其头颈部(图  相似文献   

2.
一、棍术对短凶器1、棍术对匕首要领:当不法分子右手正握匕首上步向我胸部刺击时(图1),我用棍梢端向前戳击不法分子胸部(图2);当不法分子上右步再次向我胸部刺击时(图3),我迅速用棍前段劈击不法分子右手腕(图4),并上步用棍把端盖击不法分子头部(图  相似文献   

3.
1匀绞压绊摔夺伞 动作:当对方右手持伞用伞尖向我胸部刺来时,我迅速向左侧闪身,右手抓住雨伞,左手抓住其右手腕部,用力向外拧转,同时上右步向左后转身,右脚紧紧贴住、吃住其右腿外侧,用力贴地后蹬,将其摔倒。(图1-4) 要领:双手抓握雨伞向外旋拧的动作要准确、迅猛而有力,右脚后蹬一定要紧贴地面。 动作:对方用长棍向我捅击而来时,我迅速向外侧躲闪,同时双手分别抓住棍的前端和中部,两手用力沿顺时针方向绞压,迫使其松脱,借力将棍夺下,用棍横击其头部。(图5~7) 要领:躲闪要及时,两手抓棍要准确、有力,绞拧时…  相似文献   

4.
(一)对右腿上段旋踢的防守反击。1 架挡还腿:从预备势开始(下同)。对手以右腿旋踢击你头部;你以左前臂后侧和右掌底为接触点,架挡其胫骨前侧,并向对手后方推挡(图1),随即以右腿旋踢反击对手大腿外侧(图2)。右旋踢可根据对手防守情况改击上段或中段。架挡的同时亦可用左腿踹对手的支撑腿之膝部内侧。  相似文献   

5.
雪夜 《精武》2004,(8):26-28
(接上期)9接上式,左手带棍向左腋下劈回,同时提右腿,略向右侧撇,右手棍向右腿内侧劈(图53),在右大腿内侧停棍、弹棍后,右脚向外撇,右手带动右棍向上、向右挥至右脚掌,同时左手带棍上撩至左肩背上方(图54)。双棍同时到停棍点后,左手棍在左肩背处停棍、弹棍,带动左棍劈回左腋下,  相似文献   

6.
与敌临阵对抗,敌迎面用右腿正蹬击来,我右脚迅速后撤避闪的同时,左手抱抓敌右腿,右手握棍用力下劈,砸击敌右膝。左手抱腿上撩后扯,右脚前跨别绊敌左腿后侧,右手握棍屈臂抱搂敌脖颈,向外转体抛摔,怒视对方。  相似文献   

7.
曹广超 《精武》2007,(2):12-14
弃眉棍,又称门旗棍,是洪拳拳系中古老而著名的棍法。因棍之长度与练习者眉齐,故名。又因它身兼劈、扎、拦、砸、云、挑、格、挂、抡、扫、戳、崩、绞、点、拨、插、转、滚、扣、横、分、击、架、托等二十四法,故又有“二十四棍”之称。它以顺势持棍、调把换势、梢把兼用、长短兼施、刚柔相济而著称,更有灵猛泼辣、密集如雨、气势恢弘的演练风格。此棍可单练,又可对练。本拳门人常因不会此棍而不被认作传人,更有其它拳种武师因得不到此棍而引以为憾。本地又流传有“西关的梢子东关的棍”,东关棍即指此棍。  相似文献   

8.
9.接上式,左手带棍向左腋下劈回,同时提右腿,略向右侧撇,右手棍向右腿内侧劈(图53),在右大腿内侧停棍、弹棍后,右脚向外撇,右手带动右棍向上、向右挥至右脚掌,同时左手带棍上撩至左肩背上方  相似文献   

9.
曹广超 《精武》2007,(3):12-13
齐眉棍又称门旗棍,是洪拳拳系中古老而著名的棍法。因棍之长度与练习者眉齐,故名。又因它身兼劈、扎、拦、砸、云、挑、格、挂、抡、扫、戳、崩、绞、点、拨、插、转、滚、扣、横、分、击、架、托等二十四法,故又有“二十四棍”之称。它以顺势持棍、调把换势、梢把兼用、长短兼施、刚柔相济而著称,更有灵猛泼辣、密集如雨、气势恢弘的演练风格。此棍可单练,又可对练。本拳门人常因不会此棍而不被认作传人,更有其它拳种武师因得不到此棍而引以为憾。本地又流传有“西关的梢子东关的棍”,东关棍即指此棍。  相似文献   

10.
警棍在手     
警棍是公安,武警和司法、保安人员的擒敌利器,其作用广泛,攻击性强,防守严密,在制止骚乱、抓捕罪犯、维护治安、防身自卫等方面大显神威。"家什好不如功夫高",警棍术可是一门大学问。如在进攻时,挥舞警棍的动作不要过大,以免被对方抓住,要发挥手腕的灵活性,结合手臂之力打击对方,晃上击下、取上打下、上下翻飞、左右配合、攻防并用。具体来说,警棍术有拳腿在先、棍击在后、持棍诱攻、拳腿后发、架棍脚踢、截棍拳打、前捅后戳、左右劈挂、横击扫腿、崩点盖把、防守化攻等灵活变化。在防守时,判断要准确,防守要牢固。在防守反击时,则要求与对方距离不要太近,充分发挥警棍的长度优势,做到长短结合、灵活进退。本文就持警棍对付徒手之敌为您详述一二。  相似文献   

11.
实用擒拿法     
1.扳颈推拿 动作:当对方用右拳(或右掌)向我胸面部击来时,我迅速用右臂自外向上推架;同时上左脚,贴住对方右腿,以左脚别住对方的右脚,左手顺势按抓住对方的前额,右手将对方右臂架出后顺势抓住其下颌部,两手同时用力将其头部向左后方扳转,使其颈部疼痛失去重心,被我拿住或摔倒。目视对方(图1-3)。 要领:上左脚时一定要紧紧贴 住对方的右大腿,使其身体不能左 右转动。两手将对方头部向左后方 扳转时,动作要突然、迅猛,用力要 协调。 2.金丝拿 动作:当对方用右手抓住我右 手腕时,我先用左手抓住对方右 手,使其不能…  相似文献   

12.
肖春明 《精武》2005,(2):10-13
警棍是公安,武警和司法、保安人员的擒敌利器,其作用广泛,攻击性强,防守严密。在制止骚乱、抓捕罪犯、维护治安、防身自卫等方面大显神威。“家什好不如功夫高”。警棍术可是一门大学问。如在进攻时,挥舞警棍的动作不要过大。以免被对方抓住。要发挥手腕的灵活性。结合手臂之力打击对方,晃上击下、取上打下、上下翻飞、左右配合、攻防并用。具体来说。警棍术有拳腿在先、棍击在后、持棍诱攻、拳腿后发、架棍脚踢、截棍拳打、前捅后戳、左右劈挂、横击扫腿、崩点盖把、防守化攻等灵活变化。在防守时。判断要准确。防守要牢固。在防守反击时,则要求与对方距离不要太近,充分发挥警棍的长度优势。做到长短结合、灵活进退。本文就持警棍对付徒手之敌为您详述一二。  相似文献   

13.
俞大猷  向恺然 《精武》2007,(8):44-47
他鸡啄。我须起凶棍入。剪他前手二尺之间。注:此条即是证明他弱我用强、他强我用弱之意。他鸡啄连起,向我中下部打来,故我棍须起得高,直走大门对准来棍劈下。经中主用剪,且须在他手前一尺之间者,因直起劈下,恐他换步穿我小门,则我棍反在他下也。然我用剪,他亦必换步穿我小门,或抽棍退回半步,待我打入。  相似文献   

14.
李荫华  张金铭 《武当》2001,(9):7-11
31、金瓜击顶.接上式,腰胯继续向左旋转,迅即向右旋转90度,同时,双手握棍左手领棍向左后、向上向前下方击打,左足随转体的同时向前上一步,与棍下击同时到位,左手直臂在胸前,手心向下,右手屈臂在心口,手心向上。目视棍端,面向正西。  相似文献   

15.
高鹏怡 《武当》2009,(2):36-38
1、当敌迎面右腿向我腹部击来时,我即可右脚后撤步收腹避闪,乘敌分神速以右手握棍用力下砸敌右腿,左手握拳置护喉前,目视对方(图25)。  相似文献   

16.
三节棍属武术软器械的一种。它由三条等长的短棍中间以铁环连接而成,又称“三节鞭”。三节很全长等于习者直立直臂上举至手指尖的高度。因而放开使用如同长器械一般,可作远距离击打。折叠则是一短棍,约同臂长,携带十分方便,常作自卫防身的随身之物。由于三节很是三节相连,节节能用。且三节互换,攻守兼备,可长可短,远近兼顾。根法有劈、扫、抡、击、戳、绞、格以及各种舞花等,非常丰富。并具有伸缩自如,出人难防,软硬互具,变化多端之特点。深受习武者的喜爱。但因三节棍是硬中带软的器械,方向易变,不易掌握,加之其运行起来速…  相似文献   

17.
凌召  余文平 《中华武术》2001,(11):40-42
十四、斜飞势。1.技击用法:敌我双方对峙而立。当对方左脚前进一步,同时用右直拳击打我方头面部时,我方迅速上翻左掌外裹化其后腕内侧,化开其拳的攻击。假如对方右拳落空时紧随发出后踹腿击我胸腹,我方立即左脚朝左侧后方摆跨移步避闪的同时,右掌下挂搂对方右小腿后侧。如果对方后脚顺势落地,并用左旋踢向我头面部攻击而来,我方左脚后撤步的同时,左手屈臂格架其左小腿,右脚前移扣绊其支撑脚,右手立掌从对方左腿下向前穿击其裆部,左手粘制其腿向左前“捋”化。紧随右臂立肘前“靠”.撞其裆腹将对方击向后倒跌出(如图59-63所示)。  相似文献   

18.
警棍制暴术     
杨文波 《精武》2006,(8):36-37
一、顶腹绊摔击头开始姿势:我(着迷彩服者)与敌正面对峙,双手持警棍(或身边其它棍状物,不必拘泥,灵活运用),欲将敌制服(图1)。制敌动作:1.敌以右手摆拳向我面部击来,我上体左转,迅速以警棍向外格挡敌右前臂(图2)。  相似文献   

19.
16.砸脑削喉 当敌左拳朝军警胸部直打击来时,军警即可左手至外快速挡抓敌左臂,同时右手握带用力下砸劈击敌之脑顶百会穴(图16-1)。紧接上动,如敌侧闪躲避,军警左手扯臂,右脚前跨步,顺势右手持握带  相似文献   

20.
动作:对方右手持菜刀由上向下向我头部劈砍时,我立即用左臂向上格架,回手抓住其右前臂(最好是抓右手腕),向外翻拧。同时右脚向前上步,紧紧贴住其右腿.用脚跟后蹬,右手张开虎口向前掐其咽喉,以右脚后绊与右手掐喉合力将其摔倒拿住。(图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