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归一问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列综合算式解两步以上的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应用题,规律性较强,与比例问题关系密切,而且在实际中应用广泛,因此,对归一问题教学方法的探讨就是一个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通用五年制教材从第六册起编排了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遇到的典型应用题——归一问题。那么,归一问题的基本结构及特征是什么?解题规律又是什么?教材中的归一问题是如何编排的?怎样组织归一问题的教学?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教学前应该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归一问题是小学应用题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它形似简单,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正确、迅速地解答,却非容易。要使学生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在例题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结构特征”和“思维训练”这个重点来进行,本着掌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课本七册第三单元《应用题》一节的例3、例4,分别为一次直进归一和一次逆转归一问题。它们的结构特征及解题规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別,学生很容易混淆。为帮助学生掌握这两类题的结构特征,并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归一问题及比例问题作好铺垫,我提出如下整体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5.
根据知识内在联系,分段安排练习,可让学生自己发现归一问题的解题规律。第一段,“求单一量练习”。习题:①学校花132元买椅12把,平均每把多少元?②一辆汽车4小时行160公里,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公里?③一台织布机四月份(30天)共织布2850米,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学生口答后问:第一题要我们求什么?第二题呢?……然后指出:这些题都是要我们求每一份的数量,就是求“单一量”。边问边讲,边出示  相似文献   

6.
<正>[设计理念]归一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典型问题,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正归一和反归一两个问题的分析比较,充分体验和感知,经历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发现正归一和反归一的异同,引领学生建立归一问题的模型,了解归一问题的基本特征,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正反归一问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2.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和掌握比较、概括的思维方式,掌握基本  相似文献   

7.
归一问题的特点是先求出一个单位的量即单一量,再求几个单一量或包含几个单一量。其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联的量组成。无论是正归一或反归一,都是先从已知的一组相关联的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个单位的量,然后再求出几个单位的量,或  相似文献   

8.
关于“归一问题”的教学西吉县回民小学潘碧梅小学数学第七册应用题中的归一问题是正归一问题,它是由两个简单应用题组成的。归一问题解法的特点,是要先求出一份(即一个单位的数量)是多少,也就是先“归一”,再用乘法求出所要求的几份是多少,或用除法求出所要求的份...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页。教学目标:1.能从具体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2.经历整理信息、画图、分析、交流、对比、归纳等有效的数学活动,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养成认真审题、动脑分析、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渗透几何直观、数形结合、模型、一一对应等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88~89页。教学目标:1.经历解决较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法和摘录法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借助生活情境感悟“1”与“多”之间的关系,从不同角度理解“1”的含义。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发展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1.
归一问题在小学教学中占很大比例,学生对这类应用题的小数和分数部分难以理解,在实际教学中要增加许多课时才能让学生听懂。作者通过多年教学,总结出了解决该类问题的捷径,教师易教,学生易懂。 此类问题的解法关键是看求什么,根据应用题所给出的条件列出关系式,用所求一方的已知数做被除数除以其已知一方对应的量,乘以所求未知一方对应的量,即为问题所求。  相似文献   

12.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应用题”中,例3和例4是一次归一问题。它是本册的新知识,是今后学习二次归一问题和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础。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一个个训练阶梯,让学生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规律,以提高其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14.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中,从第七册开始将归一问题列入教学内容,以后各册均有安排,只是有整数、小数或分数之别。因而,归一问题解法的教学,也应有阶段性。例造纸厂用机器粉碎稻草做造纸原料,8小时能粉碎稻草360吨。照这样计算,14小时能粉碎稻草多少吨?(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这时的四年级学生,只能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堂简单的“直进归一问题”新授课。某教师讲完课本上的例题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给学生练习: “一个运输队4次运送72吨货物,照这样计算,5次可以运送货物多少吨?”多数学生是按照教师讲的“先求一份数是多少,再求几份数是多少”的方法,这样列式计算的: 72÷4×5=18×5=90(吨)有一个学生却写出了这样的算式: 72÷4+72=18+72=90(吨) 这位教师将两种解法都写在黑板上,肯定了前一种解法,而否定了后一种解法。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认为前一种解法,体现了简单直进归一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这种解法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一次归一问题应用题是应用题的教学重点,是今后学习两次归一以及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必须认真教好这部分内容。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归一问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一般属于份数与总数关系。所以在新授例题之前,可通过复习如下一些常见的份数与总数关系的简单应用题,为进一步学好归一问题应用题做好必要的铺垫。①王师傅每小时加工25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加工多少只? ②一辆客车5小时行驶200公里。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公里?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第5册. 教学目标 ①经历从直观图示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从不同情境中概括出共同的模型,初步感知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数学读本》四年级上第61~62页。教学过程:一、创设直观情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多媒体出示:3块黄色的小正方形表示75,大长方形表示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