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三四年级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象征着其语文能力。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文学长河可谓是浩渺无边,对于文章情感的理解,学生也不是很容易就能感悟出来的。刘国正先生在《我的语文工具观》一文中指出:获得语言的技能,主要依靠语言的实践,对理论知识的依赖是较少的。而在所有的语言实践中,朗读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许多人都有这种体验:阅读演讲稿远不如观看演讲实况的效果好,即使演讲稿一字不易,全盘记录演讲内容,它也不如演讲实况的感染力强烈。这里面除了其他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口语书写到纸上变成文字之后,那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声调就隐去了,在声调中所包含的那部分感情色彩也就随之“隐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朗读对理解文章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郭艳 《河南教育》2007,(7):70-70
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项重要技能。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正>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学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是用声音增强原作力量的手段。 朗读是一种技巧,它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达到一般的要求,才能传情达意,起到感染和教育作用。朗读一般要求包括读音、停顿、速度和语调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学科教学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对于高效课堂非常重要,就语文教学而言,有一种独有的重要教学方式就是朗读教学。朗读是学生将内部言语外化为有声言语的思维活动,对学生进行朗读培养也就是在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阅读欣赏能力,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与字词句段的分析能力,进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感受文章叙述的节奏与音乐美,这对学生正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帮助,朗读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并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因而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朗读训练中,许多教师只重视朗读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语感训练。其实语感训练才是掌握朗读技巧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梁俊敏 《成才之路》2009,(23):41-42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是一种口头的语言艺术。它要求朗读者在认真分析理解文字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感受、体味,然后运用有声语言的各种表达技巧.准确、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原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绝不是简单地大声念书,而是一种把书面作品变成有声的、创造性的语言艺术活动。朗读者可以用有声的语言给书面语言注入新的血液。使其“起死回生”;可以通过各种语调语气再现出作品的具体情境,给人留下具体生动、久久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上的朗读越来越受重视,占了课堂相当长的时间.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课堂朗读,在倡导课堂朗读的同时,必须注意读什么、什么时读、为什么读、怎么读等问题.在坚持基础教学的基础上,把握好朗读技巧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一、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许多课文用文字难以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都可通过朗读体会出来。有些老师只注重课文理解而忽略朗读训练,殊不知,朗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在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阅读教学中更要注重朗读。进行朗读训练时,要让学生明确朗读的目的,然后保证朗读的时间,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朗读,朗读不是遵照教师的指令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自己求知的需求。不要烦琐地分析问题、机械地练习、无必要地表演,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以充沛的感情,运用爽朗生动的普通话语音,清晰响亮地把文章读出来,它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说话”,是把书面语言变成绘声绘色的有声语言的艺术活动。它能深刻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产生较强的感染力。要较好地朗读一篇作品,首先必须深人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其次是要熟练地掌握普通话,同时,要恰当地运用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朗读技巧。这样的朗读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意趣。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言教学中,朗读训练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可以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从而把语言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其语言能力.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语言教学,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15.
为学生朗读,是介绍优秀作品,.帮助学生学生语言,培养语言感知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在朗读时,要掌握朗读技巧,有声有情地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一种有声有色的语言艺术,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学会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一、重视示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规范、优美的示范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陶冶高尚的情操都能起  相似文献   

17.
朗读的意义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的读出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水平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可见,朗读就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朗读,是语义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没有朗朗读书声的语课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认为——不读,就不是语课。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克炎 《考试周刊》2011,(24):60-61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的口头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