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常告诉我的学生:不要指望你们的老师是个圣人,他也有许多缺点,你们需用自己的眼睛去识别并帮助他改正;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你们要用自己的胸怀去包容,尽管这比较难!给出一个真实的自己比给一个包装好的自己更容易取得学生的信任。  相似文献   

2.
维克在上学的时候,别人都说他是一个差等生。老师也断定他根本没法学到毕业,还不如早点退学,到社会上去当学徒或是打小工。他自己也在无形中接受了别人对自己的这些评价和看法,从而感到很自卑,真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差等生。他也一直做一些临时小工,因为他相信自己只有这点能力。但是,在他30岁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使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偶然去参加一次智商测试,结果令他非常惊讶,自己的智商竟然高达161分值。这可是天才的智商啊!他感到无比震惊和不可思议了,而以前,他竟还把自己当成智力低下的人,整天去干一些零碎的杂活呢,事实上,…  相似文献   

3.
1.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2.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3.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4.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5.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6.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7.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8.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9.给孩子一个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10.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少家长自我教育的十个策略  相似文献   

4.
旅人的心     
父亲相信着自己,也相信着他的儿子。我呢?我连自己也不能相信。虽然出发到同一方向的山边去,但我和第一次跟着父亲出远门时的我仿佛是两个人了。原来我这一次是去掘开父亲给自己造成的坟墓,把他永久地安葬的。  相似文献   

5.
我的作品里面有一种冷酷的美,这与本人的审美趣味有关,也跟自己的优势素材密不可分。人不可能写自己不喜欢不擅长也没感觉的东西。每一个作家的生活积累是不一样的,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作家要写什么东西,肯定要去体验生活,要亲身经历这种生活,甚至一定要到那个地方去,比如行走作家一定要到那个地方去。但是有些人可以关在家里闭门造车,他也要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惟一的源泉,这是没错的。但是他可以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积累,根据他自己的情感积累来推断他没有接触过的事件和人物,设身处地地去想在碰到某种情况时笔下的人物是怎样…  相似文献   

6.
我的一位同事,曾向我讲起他读初中时的一位生物教师:“当初我们并不喜欢听他讲课,也不欢迎他这样的教师。可他偏偏对我们一往情深。星期天他邀我们到他家去赏花,节假日他带我们去钓鱼、去爬山,去采集标本。他爱我们,胜过爱他自己的子女,你纵是块石头也会动心。于是我们也真心实意地爱他,敬他;尽管他讲课依然是那么枯燥乏味,但我们还是聚精会神  相似文献   

7.
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相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8.
他不习惯于发号施令,也不会搞轰轰烈烈的运动,他用自己朴实而又深刻的思想去影响他人,用自己深思熟虑的理念去教育人,用从实践中获得的真理去指引人。  相似文献   

9.
黄佩凤 《高中生》2012,(6):54-54
方小培常给人一种斤斤计较的小气感。大伙儿一起搞卫生,他总把任务分得清清楚楚;同桌学习上遇到麻烦向他求助,这本是举手之劳,可方小培也懒得去帮忙。同学们都觉得他不好相处.太独。他也有自己的说法:“我交了钱只读自己的书.干吗去多管别人的闲事?”其实,曾经的方小培,是一个热情积极的人。  相似文献   

10.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相似文献   

11.
思维的私奔     
100多年前的某个圣诞夜,凌晨2点15分,法国作家莫泊桑为庆祝新年快乐,割破了自己的喉咙,并对仆人讲:"你看我做的事,我把自己的喉咙割破了。"接着,他认为自己干的傻事不足以表达对圣诞老头的欢迎,就又举起手枪朝自己开火,但伤得也不太严重。后来有一天,他又突然从床上坐起,宣布开战了,他要去前线立功。他去了,但不是去前线,而是被关进巴黎一家著名的精神病院。这一天是1895年1月6日。  相似文献   

12.
古人有言:“人有爱乡心而后有爱国心,不能爱乡而言爱国者,是谰语也”。一位教育家也讲过:测量一个人的爱国心,得首先看他是否爱自己的妈妈。假如一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能真诚地去爱,很难想象他还真会去爱自己的故乡和家邦。同样道理,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家乡都漠不关...  相似文献   

13.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评价幼儿的作品也欠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郑承军 《大学生》2014,(13):107-107
“因此,当每一个人企图尽可能地使用他的资本去支持本国工业,从而引导那种工业使它的产品可能有最大的价值时,每一个人必然要为使社会的每年收入尽可能大而劳动。的确,他一般既无心要去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对之正在促进多少。他宁愿支持本国工业而不支持外国工业,只是想要确保他自己的安全;他指导这种工业去使其产品能具有最大的价值,他这样做只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也像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这样做只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促进一个并不是出自他本心的目的。”(摘自《国富论》)  相似文献   

15.
空钱包     
头一次进城去上学,因为路太远了,要花钱,妈妈也没空送我去,我要自己去,可是我自己去爸妈又不放心。正好,邻村有一个叫大星的人, 他准备到城里去做水果贩子,妈妈让大星带我进城去,路上好关照,他答应了。进城要带几百元钱学费,妈妈还是不放心,我  相似文献   

16.
有个年轻人,不远千里地去寻找一位宝玉师傅。他见到老师傅,说明了自己学玉的志向。老师傅拿起一块玉给他,叫他捏紧,然后给他讲中国历史,却一句也没有提到玉。第二天他去上课,老师傅仍然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又继续讲中国历史,一句也不提玉的事。  相似文献   

17.
正"因此,当每一个人企图尽可能地使用他的资本去支持本国工业,从而引导那种工业使它的产品可能有最大的价值时,每一个人必然要为使社会的每年收入尽可能大而劳动。的确,他一般既无心要去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对之正在促进多少。他宁愿支持本国工业而不支持外国工业,只是想要确保他自己的安全;他指导这种工业去使其产品能具有最大的价值,他这样做只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也像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这样做只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促进一个并不是出自他本心的目的。"(摘自《国富论》)"既然我们总是深深地为任何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所动而不为任何与他人有关的事情所动,那么是什么东西促使高尚的人在一切场合和平常的人在许多场合为了他人更大的利益而牺  相似文献   

18.
声音     
《陕西教育》2011,(10):5-5
“我宁愿把他送到英国去。我也不指望他能上牛津、剑桥,我就是希望他能回到我小时候那样子——上下学自己去,走几条马路就到学校,遇见陌生人也不害怕,不用家长去接,路上没那么多汽车,汽车知道避让行人,不用给老师送礼拍马屁,就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6,(5)
维克在上小学的时候,别人都说他是一个差等生,老师也断定他根本没法学到毕业,还不如早点退学去当学徒或打小工。他自己也在无形中接受了别人对自己的这些评价和看法,感到很自卑,一直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差等生。从学校出来后,他一直做一些临时小工,因为他相信自己只有这点能力。但是他30岁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使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偶然去参加一次智商测试,结果令他非常惊讶,自己的智商竟然高达161分值,这可是天才的智商啊!他感到无比的震惊和不可思议,而以前,他竟把自己当成智力低下的人,整天干些零碎的杂活呢!从那以后,维克不再相…  相似文献   

20.
艰苦寻亲记     
自小孤苦伶仃的艰苦,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亲人,也从没有人关心过他。饱受孤苦折磨的他,决定去寻找自己的亲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