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是知之始     
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以为不对。应该是"行是知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们先从小孩子说起,他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  相似文献   

2.
行是知之始     
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以为不对: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们先从小孩子说起,他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太阳地里晒过几回,厨房里烧饭时去过几回,夏天的生活尝过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热。雪菩萨做过几次,霜风吹过几次,冰淇淋吃过几杯,才知道抽象的冷。  相似文献   

3.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具有普适性,应该引起教师的广泛关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展开角色聆听、对话诉说、诗情诵读、个性抒写,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行是知之始     
陶行知认为“做”既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他一生反对死读书,提倡动手实践。《行是知之始》《思想的母亲》两篇文章用故事和比喻来解释教育原理,蕴含着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行而知之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何为"行"?行,就是行动,就是实践,就是探索。行而知之,就是在不倦的实践中、勇敢的探索中获得真知,从而更好地"行"。我们回首沧桑的岁月,抚摸那亘古不变的信条——"行而知之";我们迎着那穿越时空的猎猎阵风,领略那弥漫天际的"行而知之"的求知风尚。"行而知之",这难道不是先贤对我们的祝福与嘱托吗?  相似文献   

6.
行而知之     
<正>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何为"行"?行,就是行动,就是实践,就是探索。行而知之,就是在不倦的实践、勇敢的探索中获得真知,从而更好地"行"。回首沧桑岁月,揣摩那亘古不变的信条——"行而知之";迎着那穿越时空的猎猎西风,领略"行而知之"的内涵。"行而知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获得新的知识和体验与之一脉相承。本文就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活动中的创设情境、指导方法、促进合作、倡导反思几个环节运用陶行知"行知"理论取得的实效,结合相关的活动课例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行与知     
在当今这个飞快节奏的时代,学生的压力与也与日俱增,曾经的愉快童年,欢乐雨季花季似乎不是那样美好,本文通过论述"行与知"的关系,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生涯有所帮助,让学生能用"行"去感悟,用"知"去感悟。  相似文献   

9.
"知——思——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授之以知""启之以思"和"导之以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完整过程,以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在"知——思——行"一体化教学模式视阈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显得非常必要,并且可以采取诸多形式。要想取得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就必须坚持一体化、针对性、选择性、可行性、"双调动"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顾竹平 《文教资料》2011,(22):146-147
"思想品德知识"与"数理化知识"的区别相当于中国古代"知识观"中的"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的区别。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适当解释和强调诸如"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的区分;"德性之知"是"见闻之知"的根源;以"德性"主"见闻"等基本命题,有利于学生自觉重视和认真对待思想品德教学,真正认识到思想品德课不仅"有用"而且"有大用",不仅"实在"而且"最实在"。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5月12号到5月20号笔者怀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有幸参加了由福州市教育局主办、福州教育研究院德育中心承办的福州市德育骨干教师上海领航培训班,收获颇丰,实乃一次头脑风暴之旅,刷新了笔者的中学德育三观。整个培训过程是个高大上的德育工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盛宴,极大地开阔了与会者的德育视野。上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其近年来的高考改革成果位居全国前列。此次培训所涉及的讲座,内容涵盖诸如美育方面、安全方面、生涯规划、德育顶层设计、教育理论、德育主题创意、班级管理、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既有理  相似文献   

12.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这寥寥数语就概括出实践与认识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行要建立在知上,知因行而实现,行成就知。在知行一体的情况下,自"明"就自然如群星拱月般出现。但在学科教学中,教师总是忽略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及生活体验,将行与知各自囚禁在两个空间里,知行的不统一让学生  相似文献   

13.
所谓"先行后知",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任务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陶行知先生写了一首短诗《三代人》:"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他曾解释说,我的理论就是行、知、行。行是知之始,知又可以反过来引导行。先行后知,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理论和实践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知-研-行"教学方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阐述了"知─研─行"教学方式产生的背景与实施的理论依据,介绍了具体的操作程序,提出了顺利运转应具备的几个条件,阐明了"知─研─行"教学方式应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紧迫感,以缩短毕业与就业之间的距离,让教学更好地为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预防的“知”与“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预防是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治理的关键所在。在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预防中,不仅要知此类事件之含义、特征、变化及重要性等,而且要将预防知行贯穿于此类事件的始终。"知"是思想基础,"行"是实践载体,知行合一是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预防逻辑。  相似文献   

16.
转变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阐述了"知─研─行"教学方式产生的背景与实施的理论依据,介绍了具体的操作程序,提出了顺利运转应具备的几个条件,阐明了"知─研─行"教学方式应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紧迫感,以缩短毕业与就业之间的距离,让教学更好地为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7.
见闻之知在作文教学中指的是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所知;德性之知指对生活独特的感悟与见解,闪耀着理性的光芒。两者统一于作文教学中就是内容与思想有机结合。通过积累见闻之知,丰富德性之知,写出有内容有思想的鲜活文章来。  相似文献   

18.
荀子作为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其"知之不若行之"的道德实践法对当今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一方法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要重视实践教育的作用,同时也要重视"行"的教育,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9.
师范政治课教学的知与行是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有的放矢 ,面向社会 ,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73):23-24
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融探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一体的基础性课程。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教材编写的方法、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及学科的教学目标都要求为学生创设从"行"到"知"的探究过程。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科学知识、才具有真实性和真理性;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科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