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灵运的山水诗中出现了大量的风景骈句,这些风景骈句主要有三种形态,体现了立体空间之美、光色印象之美与原生态的地理风貌。在山水诗创作中,谢灵运充分利用了骈句的形式特征来体现自然风景的美,树立了以骈句写景的范式。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谢灵运影响深远。从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审美风尚而言,他是推动其变化的关键人物。他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出来,把自然界的美景引入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客体,是山水诗的不祧之祖。《宋书·谢灵运传》称其“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足见其诗是流传之广,影响之巨。谢氏同时也是当时的著名辞赋家,流传至今的赋作计有14篇,内容大多以山水游览和纪行叙事为主。其中,尤以《山居赋》最能代表其赋作的创作成就和艺术高度。而谢灵运在《山居赋序》中有两句未尝有…  相似文献   

3.
谢灵运是晋宋之间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重要的佛教徒。他著有大量有关佛教的著作,主要包括:改治本《大般涅槃经》、《金刚经注》、《与诸道人辨宗论》、答法纲、慧琳、法勖、僧维、慧驎及王卫军(弘)论佛性书、《十四音训叙》及佛影、佛像赞颂和法师诔等。考察谢氏的这些有关佛教的著作,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谢灵运的思想及南朝佛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的先人执着于“天人合一”的观念,他们确认自身与山水处于和谐的人生伙伴关系,进而将山水视为对象化的自身,山水与人有类似的感觉和情绪。当这种渊源深远的集体意识转入到艺术领域,音乐家首先发明“移情”山水之说,画家以“势”表现山水的生命态势,文学家以“情往似赠,兴来如答”表述人与山水双向交流的关系。山水艺术的生命意识在绘画领域得到更生动更直观的表现,从荆浩到郭熙,画家们描绘山水鲜活的生命有非常自觉的意识,进入到山水“人化”的境界;继而至石涛,提出“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的新命题,山水真正地成了画家的自身,画家生命意识与山水的生命态势有了主客一体契合无间的融合,于是中国山水艺术再次上升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最高审美境界,辉煌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5.
《兰亭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晋文人的山水自然观。自然山水被当作“道”的外在表现和体悟“道”的工具 ,被当作精神寄托之所在和隐逸的终极归宿 ,被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浓缩了中国文人自然观的阶段性演进过程 ;而《兰亭诗》作为这种山水自然观影响下的产物 ,越来越多地把山水作为诗歌表现的主体 ,从而展示了东晋诗歌从玄言诗向山水诗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18世纪以前,西方和中国都强调诗画相通论。18世纪,西方逐渐开始强调诗画相异论,而中国则继续坚持诗画相通论。王维从山水画创作实践开始了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画中有诗”路子;苏轼从文艺理论的高度引领了古代文人画的诗意创作,推动了诗画一律化进程;倪瓒的山水画创作达到了“画中有诗”和“诗画本一律”的艺术巅峰。中国古代山水画之“画中有诗”,就是象外之意、画外之音,是通过意象和意境所传达出来的画家的丰富意绪,是画家对历史、社会、自然、宇宙、人生等诸方面有了深刻体验之后通过画面所渗透出来的浓郁情感。画中有“神”,画中有“意,”画中有“我”的创造,也就是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7.
关于毛公所标兴体的意义是否与诗序相联系 ,古今诗经学者虽然看法不同 ,但几乎一致认为毛传“兴义”都与喻义有关。本文采取将诗序与毛传分开 ,仅以毛传文本为准的统计方法 ,在逐篇分析毛传“兴句”和“兴义”之间各种思理联系方式的基础上 ,归纳出毛公标示的三类兴体。认为其中至少有 2 3首与喻义无关 ;其余 80多首含有喻义的兴体中 ,有 38首并无附会政教之嫌 ;另外近 5 0首确实大多穿凿附会。但从毛公对这三类兴体的注解可以概括出“兴”在形式和思想上的一些共同特点 ,可见他确实抓住了兴体最重要的特征 ,即使是对“兴义”的附会 ,也正是利用了他对兴体特征的把握 ,这就在实践上为后人提供了理解兴体的基本思路。在诗经解读得到极大发展的今天 ,重新审视毛公所标兴体 ,对于追溯兴体理念的形成 ,以及深入而又通达地分析兴的艺术思维原理 ,都是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证了唐高宗上元二年至弘道元年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杜审言、苏味道、崔融、刘希夷、沈期、宋之问、陈子昂等51位诗人175首诗歌的创作年份。这九年中,王勃、刘希夷与卢照邻相继谢世,而沈期、宋之问与陈子昂已开始登上诗坛。系年涉及作品真伪、作者考辨、诗人生平、创作背景、校勘训释、史实地理、诗歌本事以及诗人间的交往唱和,对史志记载有误及旧说不确者,时有订正。  相似文献   

9.
论谢冰莹前期散文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冰莹的前期散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独特的东西,那就是真实地反映时代的某些侧面,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具有醇真自然的艺术风格.本文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香,在溶水之后才显出张扬;绿,在遇火后才得到纯粹……”在杭州市少年文学院两名小诗人满含诗情的朗朗童声中,由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浙江国际茶人之家基金会主办的“2006春茶诗会”在环境优雅的西湖国际茶人村举行。来自国内外的近百名中外诗人和文艺界人士共醉新茗,以茶联谊、以诗会友,共叙打造茶为国饮、诗意杭州,推进茶文化与诗歌文学创作传承和发展的话题。中国是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许多彪炳千秋的伟大诗人,他们的优秀诗篇是我们古老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篇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情韵哺育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对元稹、白居易的诗歌体裁理论及其与创作实践的关系作了系统的论述 ,并指出其在诗体理论的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论文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介绍元稹、白居易的诗歌体裁分类理论并作比较 ,并对白居易何以称古体为“格诗”这个问题作了探讨。二是依据元白的自述 ,研究其尊古轻律思想的实践历史。并以他们典型个案透视唐诗体裁系统中古近两大类体裁的关系。三是研究元稹的近体诗理论 ,并探讨元白近体艺术风格与此种理论的对应性 ,对唐宋两代诗人在近体方面的不同艺术标准这一问题也有所涉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