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本区玉器的起源,学者们的主流看法是始于仰韶时代的大溪文化。其实早在距今约8000年前,长江中上游一带就已经出现了玉器,到了距今7000年左右的大溪文化时期,随着玦、璜、坠、璧和环等各种器类的相继出现,本区史前玉器获得了重要发展。丰富的玉器考古材料表明,长江中上游一带也是中华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基此,本文拟在对已有文献资料作进一步分析整理基础上,就本区史前玉器的起源及初步发展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有补于这一学术缺憾。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曙光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4,17(2):21-23
中国古代玉器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古代玉器作为物质文化被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装饰、医药等领域 ;作为精神文化 ,以玉喻德 ,为历代仁人君子所推崇。古代玉器在中国古老文明发展史中发挥了其他艺术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李晓庆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5-16
我国的古玉化,是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化一部分,研究古玉化对于弘扬民族传统化,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俊勇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5(1):45-49
笔以岫玉史前开发的历史做了认真的研究,指出岫玉的开发使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史前岫玉器的发现主要集中在红山化遗址和辽东半岛,岫玉器在红山化时期,已达到了玉与石、玉器与石器的彻底分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玉器,赋予了玉以道德、价值观念;岫玉器是我国玉化的一朵奇葩。针对岫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还指出应早日制定出岫玉的准确界定标准。 相似文献
5.
董婕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35-136
对勾云型玉器的类型进行简单分类,介绍学术界对勾云型玉器文化内涵的各种解读。综合学术界的主要观点,对勾云形玉器的自然属性与功能进行解析,以此新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勾云形玉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闫丽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38-42
战国时期楚地玉器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从工法、造型、纹饰等多方面表现出楚地的风格与特色。玉器的制作、使用也表现出丰富的楚文化内涵,融道德、宗教、政治、审美于一体,体现着楚人的社会生活、民族精神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材料表明,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尚玉传统,追根溯源,与史前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考古学文化密切相关,红山文化的玉器,与兴隆洼文化玉器一样,都是当时社会政教礼仪生活的产物,史前西辽河地区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玉器群与中华礼制文明的内在关系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玉器最早的发祥地并不以东部濒海地区为限,黄河中上游乃至长江中游一带的内陆地区,也是中华古玉的重要发源地。黄河中长游地区玉器最早发现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一期文化遗存内,玉器多为小件绿松石质穿孔几何形人体佩戴物。这一用玉传统在河南中部地区延续时间超过千年。同时可知,绿松石之于中国玉文化传统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迹象表明,玉器最初的社会功能是用于宗教礼仪生活,充当的是强化社会秩序建设的角色。以距今7 000年左右为界,玉器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以大地湾文化玉器为代表的新突破。陕西宝鸡关桃园遗址第三期遗存内出土玉环1件。这是本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真玉制品,同时也是黄河中上游地区迄今发现的第一件环状玉器,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龙形土话与重庆话差异明显。当地的亲属称谓也独具特色——以向心、离心两大结构方式构词而惯用借指进行指称。从称谓特征所反映的婚姻制度可看出当地残留的初民意识。本土婚俗则进一步彰显了其婚姻文化的独特。当地经济的发展使本土亲属称谓遭到摒弃,其中关涉的非物质文化保护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11.
郭茜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8(6):1-2
马克思的理论深邃而丰富,马克思关于史前社会的理论对我们认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参照系,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国古典美学提供了认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李欧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F0002-F0002
红山玉器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各种各样的器物上,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管状器,其造型、纹饰及文化内涵也丰富多彩。一些造型特殊,纹饰别致的管状器,从组成的项链剥离出,独自显示佩戴者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已经由审美层次扩展到丰富文化内涵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考古业的发展,带动了玉器和银器的研究,而宋辽金在这两方面上的发展不可忽视,本文就这一时期两种重要器具的发展,做以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石荣伦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83-86
连云港史前文化是东夷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海县的爪墩遗存与沂源猿人后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将军崖岩画是东夷后李文化的杰出代表,二涧遗址的北辛文化是东夷大汶口文化发展的源头之一,大伊山石棺遗址使得东夷大汶口文化熠熠生辉,藤花落遗址是东夷龙山文化全面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而朝阳遗址与东夷岳石文化的发展处于同步序列之中。 相似文献
15.
齐家文化玉器和红山文化玉器都是中国史前玉器的代表,它们在玉质、材料、器型、工艺等方面各具特色,在史前玉器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肖一亭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1999,(3):1-8
澳门珠海自古地域相连。考古学研究表明.早在5—6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珠澳史前文化的一致性显示着这一地区先民的血肉联系。表文对这一地区史前考古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叶万松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40(6):20-27
中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前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是以农业、畜牧业为主,渔猎、采集为辅的经济形态;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时期,开始逐步地向夏商周的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纯农业经济形态过渡。前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出现的手工业,如制陶、制木、制石、制骨、织布、房屋建筑和酿酒等等,在仰韶文化时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还出现了玉器加工、金属加工、丝绸纺织和席草编织等新技术。中原地区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数量、面积和密度的变化,反映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人口快速增加的趋势,从而彻底改变了母系氏族社会全盛时代(繁荣阶段)生产极不发达,因而广大地区内人口极度稀少的社会状况。这一切表明新石器时代中期出现的农业经济,为父系氏族制度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8.
徐子峰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9(6):12-16,27
如果对史前女神现象接地域进行比较研究,可有东方女神和西方女神之说;从时间序列上看,东方女神的问世又晚于西方女神。这一从人类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的“女神”崇拜现象,与当时人类婚姻、生育、生产、文化等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无论东西方女神,都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自发形成的崇拜方式,不存在相互影响乃至传承关系。它展现的是对苍天的乞求,反映的是当时作为弱势群体的人类面临生存挑战的无奈。这种相对独立存在的、具体的、单一的原始宗教崇拜和信仰,曾经占据史前社会原始先民的文化精神世界长达二三万年。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女神崇拜又与巫术活动相掺杂,构成了文明起源的主要因素,对推动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过渡起到了其他文明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试论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史前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4):118-120
史前的辽东半岛南部地区地处两大化区的交界地带,其化特征既受到东北化区的影响,又受到海岱化区的影响,因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化面貌。相对来说,辽东半岛南部地区与山东半岛的联系更为密切,两地从公元前4500年左右就开始了化上的交流。这种化上的交流随着化的演化不断加强,到公元前2600年左右,辽东半岛南部地区已成为海岱化区的一个化小区。辽东半岛南部地区与山东半岛地区的化交流不仅促进了该地史前化的形成,而且对历史时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国旭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9(6):71-74
南阳盆地作为中国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在史前文化遗址的分布上,兼有南北方综合特征,具有强烈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借助于一些现代地理方法,就盆地内史前文化的分布规律做了一些探索,并就早期聚落的选址和平面形态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