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的家长,比较侧重培养幼儿的知识、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而忽视了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尤其是爱心和感恩心的培养。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幼儿缺乏爱心,表现出自私、狭隘、霸道、脆弱、敏感、任性等性格。为此,我园的感恩文化教育不仅能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还能培养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我园感恩文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拥有优良的感恩传统,悠悠几千年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个人都应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朋友、感谢生活。感恩是一种文化素养,感恩是一种思想境界,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恩作为幼儿亲社会的行为之一,对幼儿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等行为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幼儿园正是一个人童年时期受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幼儿期也是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最佳时期。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更应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使孩子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培养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这样的教育需要幼儿园、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予以支撑。  相似文献   

4.
彭杰慧 《广西教育》2009,(31):54-5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开展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需要。目前很多独生子女自私、冷漠、霸道,不知道如何关心他人,习惯了索取,缺乏一颗感恩的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引导他们,唤起他们灵魂深处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让幼儿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如果幼儿从小就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有着美好的情感,那么他们就能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有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并且对长大后的人际交往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幼儿园教师,有责任采取有趣的、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使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感恩教育的内涵及意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流传的古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感恩的推崇。那么什么是"感恩"呢?简单来说就是知恩图报,同时感恩又是一  相似文献   

6.
龚顺梅 《考试周刊》2011,(58):236-237
人应该有感恩之心,对所拥有的一切都心存感激。让幼儿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很重要。通过多年的实践,作者总结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有益经验:以身作则,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感恩;加强家固联系,使感恩教育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7.
感恩是一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如果人学不会感恩,那么他的人生将黯淡无光,也不会有人愿意为这种人付出,感恩的思想需要从小灌输,让幼儿从开始成长就能有这种观念,那么他的成长将会更加精彩,也会收获更多,对幼儿感恩的教育是幼儿教师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教学让感恩的种子在童心中发芽,让幼儿能够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这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这一点,这种做法会让幼儿在以后的成长中想要培养感恩之心更加困难,所以感恩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  相似文献   

8.
感恩行为是一种意识和理念的具体表现,是发自内心的自觉的行动,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不是天生就拥有的,它需要我们加以培养、强化和逐渐地形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阳光人生的精神底色。那么,作为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为学生人格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的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呢?教师可以沿着从知到行的路径,挖掘感恩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知恩于心;组织感恩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感恩于行。  相似文献   

10.
郭仪豹 《天津教育》2020,(9):161-16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应该拥有的优秀品质。感恩,使人类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得前进的动力。"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顺父母、理解他人,更不会主动帮助他人。小学是培养学生感恩心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基于此,本文对小学生感恩心的培养实践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正>把感恩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和载体,扎实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从心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通过教育活动,让广大学生感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操持家庭的劳苦,逐步形成"感恩"的思想。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光要教给学生知识,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感恩教育,唤醒学生那颗感恩的心。我觉得对学生的感恩  相似文献   

12.
一、活动设计意图在三生教育活动中提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激发孩子感恩之情。感恩,即对自己身边的一切充满感激之情。从家人到朋友,再到我们整个生活的环境,都应该让孩子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只有学会感恩,孩子才会真正的热爱生活;只有学会感恩,孩子才会拥有一颗真诚的心。然而感恩对于孩子来说比较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品德。然而,我们发现现在的幼儿普遍缺乏感恩之心,因此培养幼儿感恩意识势在必行。本文将从案例引发的思考,幼儿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及开展幼儿感恩教育的策略三个方面对幼儿感恩道德品质培养展开浅述。  相似文献   

14.
感恩,表示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或罪行怀有感谢之意,是一种发自内心、真诚感激之情。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电是一种责任意识。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去孝敬父母,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中小学生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因此,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一位中小学生的一种美德。  相似文献   

15.
激活中职学生感恩之心,激励他们成才。学校要重视感恩教育,分析学生缺少感恩之心的现状和原因,开展多种培养感恩之心的活动,引领有效的感恩励志教育。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联合共育,让学生人人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16.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心态。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平的种子,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子。学会感恩对幼儿一生都很重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  相似文献   

17.
在"三有三讲"这一主题德育背景下,通过班级活动开展感恩教育,将感恩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将爱洒向人间,温暖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8.
感恩的心     
《学前教育》2006,(10):46-46
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我并不崇尚“洋节”,但我欣赏这样一个人性的节日。茫茫人生路,我们需要一颗感恩的心、一份感恩的心境。幼儿园除了日常教学活动、观摩活动、业务研讨活动,难道不应该有一些能走入老师心灵的活动吗?于是,“感恩的心”活动创意应运而生:感恩节幼儿活动、感恩周园所活动、感恩月教师活动。  相似文献   

19.
感恩的心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一曲《感恩的心》,使我懂得了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何等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因为飞雪寒风,所以我领略到它飞舞的肃穆;因为花儿凋零,所以我感受到它憔悴的美。是为这萧瑟感动,为这惆怅缅怀,感谢一切,感谢每一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凋零的花是最美的心,拥有更多的芬芳,又怎会担心不够艳丽,因为它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阳光,感谢雨露,让它备受娇艳如此;而今感谢岁月,感谢风霜,让它酝酿更多的芬芳,去打开它又一片天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