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祥芹先生在对汉文阅读学本体研究中,通过对阅读本体原理、阅读本体技法、阅读本体应用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加深并拓宽了阅读本体研究的范围,并拓宽了文章学研究范围;而在探讨阅读本体时,注意到文体阅读的差异性,提出了可行的措施,有利于指导不同文体阅读;同时,还对阅读人文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利于阅读的科学化、现代化。先生的研究成果对阅读学整体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早在上个世纪中期,叶圣陶先生就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强调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2022年版课标用学习任务群的方式组织、呈现课程内容,使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从课外走向课内,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这必然使语文教学发生新的变革,也为语文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认识到,整本书阅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语言场域,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英语阅读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先生后师"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究了"先生后师"教学策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教师设置阅读任务,使学生自主阅读,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把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使学生能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要学好语文,教会学生会阅读就是一大难点,而阅读又是学生学习语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教会学生学会阅读,以期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使学生的自身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我们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这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三动”,即“动情、动口、动脑”为教师教学的活动,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可以带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佐藤学先生的"阅读即品尝葡萄"这一比喻,形象地道出了阅读的真谛。导读课的重要使命,就在于教师如何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喜欢阅读一本本陌生的好书(走进一座座甘美的葡萄园),进而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地反复阅读(采摘葡萄、品尝葡萄乃至酿造葡萄酒)。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养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话诚然不错。但是如何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就不能以教师的释义代替学生的思考,而应给学生阅读、讨论、发表见解的机会;就不能只囿于课本,而应围绕教材做进一步的拓展阅读;就不能仅仅只  相似文献   

8.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是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定义,点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也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阮真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他在20世纪前半期不仅出版了多部语文教育类专著,还发表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论文,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阮真先生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与他自身的阅读经历和阅读经验有着密切关系。探讨阮真先生的阅读方法和读书态度,总结其阅读的经验,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促进自身阅读成长和专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明确阅读需求,甄选阅读内容;注重阅读与写作相联络;注重阅读与思考相结合;端正态度,进德修业。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通过阅读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也能够使其视野得到开阔。尤其在小学阶段,如果具有非常浓厚的阅读兴趣,对于孩子的性格培养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阅读在语文课堂中是非常关键性的环节,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阅读的过程便是一个吸收的过程,而写作的过程便是倾吐的过程,写作程度的好坏,同阅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小学阶段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教师也要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潜能。本文就小学语阅读兴趣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诱读,即诱导学生阅读,使其在阅读过程中产生阅读快感,引导其思考、写作,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笔者认为,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可以有效地诱导学生主动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快感。  相似文献   

12.
陶静先生把阅读心境分为“欣悦”“抑郁”和“虚静”三种类型,认为“最适合阅读的接受心境是情绪的虚静状态”.作者则认为抑郁心境更适合阅读,理由有四:第一,陶静先生所谓的“虚静”,在现实生活中是极为少有的.第二,倘若认为抑郁心境“不太适合阅读”,这就忽视了文学的疗伤价值.第三,处于抑郁心境的读者,更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第四,在抑郁的心境中阅读,尽管会改变原文的情感基调,使理解发生偏颇,但这是毋庸担心的,因为读者有权利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三动",即"动情、动口、动脑"为教师教学的活动,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可以带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小学语文常见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功之一。本文通过培养阅读兴趣,使学生想阅读;巧用阅读对话,使学生敢阅读;借用读写结合,使学生爱阅读,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这对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吕淑湘先生说:“天天看书看报,天天看见错字。”这说明在汉字领域里,错字存在的普遍性,长期性和严重性。这反映了我们民族文化素质和一些人的学风问题。不少人面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可是,吕淑湘先生却著书撰文,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而战斗着。《错字小议》一文即是最好的证明。“错字造成阅读上的困难”,这句话,有着丰富的内容。作者抓住因错字而造成的阅读上的困难的因果关系,为广大的读者群着想,指  相似文献   

16.
<正>教材处理要做到活而不飘,实而不僵,教师的眼里要有两个着眼点。着眼点一:教材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既然是例子,就要使教材发挥例子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首当其冲地明确教材的"例子"是什么。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例子",根据"例子"有的放矢地训练;"以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中有的教师忽视阅读指导 ,放任自流 ,阅读呈现出盲目性 ;有的教师把阅读变成做阅读训练题 ,阅读呈现功利性。我认为 ,学生的阅读过程既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 ,同时教师又要给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 ,让指导性阅读与自由式阅读双轨并进。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怎样才能和谐的统一在一起呢 ?打个比方 ,阅读方法的指导就好比大河两边的大堤 ,而自由式阅读就好比是自由奔腾的河流。河流是离不开大堤的 ,否则就会泛滥 ;大堤如果围得太死 ,那就会成为死水微澜的堰塘。那么 ,怎样去指导学生的阅读呢 ?叶圣陶先生早已给了我们答案 :“逐…  相似文献   

18.
邱佳伟 《考试周刊》2010,(26):58-59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从阅读中吸收知识,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读书习惯,还可以开发智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叶圣陶先生曾把语文阅读活动中对语文的鉴赏比作采矿石:“你不动手,自然就一无所得,只有你动手去做,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金石。”这形象地说明了语文阅读活动与审美教育的不解之缘.而语文教学内容的美义是审美教育的凭借。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是精神的宠儿。”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是片面注重对段落解析,就会使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传授大量的相关知识,并不能使小学生真正领会语文的价值。如果课堂阅读仅仅停留在提炼和理解上,这只会使小学生得到简单的知识,并不能让语文阅读转化为内在精神。言传不如身教,要想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老师也应该是一个阅读爱好者,并且享受阅读教学,才能帮助小学生在阅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与思考现实生活,使其能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倾吐真情实感。然而,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这一目标上,许多教师往往觉得这是一项难以明显见到成效的难题,都不大愿谈及。而学生"为作文而作文"的偏颇认识,也大大削减了他们写作的热情,使得他们的创造力得不到有效体现。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