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该文针对激光加工实践教学中的操作安全问题,研发了一种可用于激光打标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械手,它主要由升降机构、摆动机构和物料抓放机构组成,并采用PLC实现控制。对该机械手的机械本体、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案以及工作流程和动作规划等进行了详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械手抓、放料准确可靠,可以很好地完成激光打标操作过程中的自动上下料任务,保证了激光加工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操作安全,在提高激光打标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袁平  袁钢  杜勇奕  莫小栋 《考试周刊》2012,(54):118-119
面对加工设备自动化程度的落后和技术工人缺乏的现状,当前的批量型机加工行业迫切需求加工设备智能化、无人化,作者应某电机企业要求,针对数控车床设计与之配套的上下料机构,实现电机转子的自动上下料。作者从设计方案的总体入手,深入阐述了在数控机床上配套经济型上下料系统,其对于加工对象、机床、料仓和机械手本身的结构与功能要求,从生产实际出发,提出自己的设计观点。此种上下料系统,动作灵活可靠,结构相对简单,产品比较经济.不仅提升了设备自动化程度,而且降低了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泥浆泵设计过程中基本参数的确定、关键机构的受力分析,分析了缸套的实际工况和受力情况,得出缸套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泥浆的腐蚀和磨粒磨损。进而继续详细分析冲蚀拉槽;磨料磨损拉槽;外径均匀磨损增大而丧失密封功能;疲劳磨损和气蚀磨损这几种主要磨损的失效形式。又因为现阶段各大油田普遍用复合性双金属缸套,就这种缸套的热镶装工艺过程复杂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表面强化技术方面的方案,使其工作寿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领域里,自动上下料装置和机械臂的广泛应用正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使在校学生能够对基于机械臂的自动上下料系统有更好地了解,本文设计搭建了一模拟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自动上下料、物料的传输、自动检测.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对系统进行修改.实验证明所设计的模拟系统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冲压生产也朝着高速度、高精度的方向发展,传统的人工上下料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冲床的使用要求,因此设计冲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根据45T冲床的结构特点以及实际生产需要,分析了自动卸料机械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设计,对机械手的齿轮回转机构、手部吸盘结构和机械臂结构进行了构建,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结果证明该机械手满足冲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轴承套圈磨削加工过程中,防碰撞是磨削加工过程中一大监测难点。磨削砂轮在轴承套圈磨削过程容易与零件或机床部件发生碰撞,提出基于对磨床主轴功率变化的采集和相应的信号提取,通过智能中央控制器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并与数控系统或PLC通讯控制磨床上下料机构的运动。结果表明: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的磨削状态,发出不同的控制信号,机床执行不同的加工程序,有效地防止碰撞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搬运机器人能够完成高速高精度码垛、搬运、上下料等任务,适用于3C、食品饮料等多个行业。设计了一种末端有效载荷为15 kg的高精度四轴自动搬运机器人。首先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机器人的3维构型进行建模,运用Adams软件对建好的机器人3维模型进行动力学与运动学仿真。依据关节力矩的仿真数据,对电动机的类型及型号进行选择并对初始模型进行尺寸优化。最后,用Ansys软件对高精度搬运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保证机构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GSK机器人及980T数控车床加工的特点,规划建设了由GSK机器人、物料架和980T数控车床组成的自动供料、装夹、加工的柔性制造系统;探索建立指导学生运用工业机器人在数控车床编程加工中完成自动搬运、装卸、加工的实训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习GSK机器人与数控车床联调方法,规划机器人上、下料运行轨迹,掌握运用机器人技术提高数控车床自动加工效率的方法,实现零件加工过程中上下料的自动化和无人化。通过该实训模式的学习,使学生对数控加工智能技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实现对本科生数控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达到提高学生更深入理解工业4.0智能数控的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空调过滤器是空调系统中的重要零件之一,其型号根据空调功率的大小不同,尺寸规格也不一样,通过对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设计一台压槽加工专用设备,采用一种滚压机构解决生产加工时的难点,且尺寸调整方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该专机用于实际生产中操作简便,便于组织自动生产线且维护方便。  相似文献   

10.
李兵  张巍 《电大理工》2006,(4):41-42,45
在铁路车辆车钩钩尾框检修工作中,部分厂、段采用自动铣床来完成扁销孔的焊修加工。但由于该零件形状比较复杂,加工定位比较困难,因此,针对该零件的加工定位方式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其中,改进后采用上下销孔进行定位及尾框底作用面强制定位的方式,解决了由于装卡变形等原因造成定位不准的问题,保证了零件加工后的尺寸精度,缩短了加工时间。  相似文献   

11.
在大直径薄壁圆筒轴磨外圆的加工过程中,由于零件直径大,长度较长,筒壁较薄且不均匀,在磨削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振动,使磨削后的外圆留下振纹而不能达到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经过不断分析和实验,找到一个既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消除振纹的方法,即通过在零件内部注入机械油以增大其壁厚的方法来提高零件的抗压性,经过磨削加工,结果圆筒轴的外圆面不再产生振纹.  相似文献   

12.
A European pressurized reactor (EPR) steel containment liner structure is comprised of the cylinder part and the dome part. An introduction of the steel liner structure is presented, followed by studies on the key mechanical feat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using a refin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steel liner was divided into several modules and then assembled during construction. Firstly, the equipment structure used to hoist the liner module was optimized, the lifting lug was analyzed using a multi-scale 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wind speed limit during lifting was also studied. Subsequently, the effect of internal forces during assembly between the liner modules, the lateral pressure of fresh concrete, the non-uniform temperature load, and the wind load on the cylinder module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time-varying structural performance during continuous concrete pouring and the hardening construction, an “overlapping element and birth-death element” technique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deformation and stress of the long-span steel dome liner. In addition, the stability-bearing capacities of the dome structure during construction were also studied, which took into consideration the effect of the initial geometrical imperfections and the elasto-plasticity of the material. This study presents a reference in terms of the mechanics of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and the safety of such a type of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双头双工位步进式平头机的设计原理及主要制造情况。该机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平头机 ,吸收了各家之长自行设计的、能满足较大范围内及定尺精度较低管材的端面切削 ,自动化程度高 ,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柴油机气缸套穴蚀产生的原因,阐述了柴油机气缸套穴蚀产生的影响因素及防止穴蚀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应用TiNi形状记忆合金环作耗能元件的被动减振装置,并对装置的力学和减振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价.对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力-位移曲线进行了研究,当不对环水平方向的变形进行约束时,力-位移曲线为近似于直线且接近重合的2条曲线;若应用滑块对环水平方向的变形进行约束,在力-位移曲线上能形成滞回环,且随位移增加变得更饱满.滞回环的加载和卸载部分不与横坐标平行,而是2条斜线,装置受力时的这种变形特点,可提高装置的抗过载能力.增加环的数量,在相同位移时装置的耗能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煤矿机械向大型化发展,发挥单一孔径珩磨机的生产潜能,解决大孔径油缸的珩磨问题,设计了大孔径油缸的珩磨头及配套支承装置;各种规格珩磨头采用统一本体及锥芯,通过调节油石座厚度达到要求尺寸;支承装置采用两轴承支承,支承中心距及高度均可调节,结构简单,成本低,较好地解决了大孔径油缸珩磨加工问题。  相似文献   

17.
煤矿综采工作面乳化液泵站一般配置两泵以上,根据工作面液压支架用液量决定启动一台及以上乳化泵运行,当工作面液压支架用液量减少或不用液时,高压液则通过卸载阀回液箱,系统始终处于高压卸载状态,电机仍然处于负载状态运行,造成能源浪费;变频控制装置的使用可以根据工作面实时用液量变化情况,自动调整电机转速,从而改变乳化液泵的转速,供液量随着用液量实时变化,避免高压卸载,节省电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该系统在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矿1132(3)工作面投入试用,效果明显,平均节电率约为34%。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加工柴油机机体(两侧面)强力高效铣削专用夹具的应用研究,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机体两侧面加工长期存在的扭曲变形难题,而且还对在大进给量高速强力铣削的加工状态下,如何提高夹具的适应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数控重型立车在非圆形变壁厚筒体,锥体,不等锥体上车削焊接坡口时,采用电气随动车削装置加工,迭到并提高了加工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数控机床在低速进给时,会发生非匀速爬行,对加工精度和工件表面质量非常不利.本文主要研究爬行现象的一种数学模型建立,分析发生爬行现象的临界速度,推导出影响临界速度的各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