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辉  刘普灵 《科学中国》1996,(12):60-63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科技攻关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七五”开始,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在不同自然、社会类型区域设立了11个试验示范区进行定位研究。13年的攻关证明,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和行之有效的战略举措,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11个试区的变化充分展示了黄土高原治理开发的巨大潜力,为本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  相似文献   

3.
(一) 米脂县泉家沟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实验示范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峁状丘陵沟壑区。该实验区自1979年开办以来,取得了以下成绩:1、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农业基础,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4.
5.
抢救“土壤水库”实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在全国上下深切关注着黄河的重大问题及其对策,其实问题的根源出自人们对黄河流域尤其黄土高原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形成了“三个恶性循环”:广种薄收,薄收更广种,虽是罪魁祸首,但常反被忽视,致使生态环境脆弱,人民长期贫困;只有下游河床越淤越高,防洪大堤越筑越高,越高越险和断流历时越来越长,上溯速度越来越快二个恶性循环的为害人使人惊恐,不难看出,这是恰与形成黄土高原自然规完全相悖的人为地质过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由于其本身固有的脆弱自然环境,加之长期以来资源利用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使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侵蚀模数大于 500吨/平方公里·年),其中土壤侵蚀模数大于5000吨的严重水土流失面积约16.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产重地影响了本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开发。尤其是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又导致黄河下游干流河床逐年淤高,洪水产重威胁着黄淮海平原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广大地区的经济建设。全国406个贫困县中,黄土高原地区有102个,占四分之一。但本区长期堆积所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经济贫困众所周知,举世关注,建国以来,特别是“七五”期间我国对该类型区的环境治理和经济开发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累累,方兴未艾。与此同时,2744项目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合办的世界粮食计划署关于  相似文献   

8.
陈武 《科技风》2021,(1):133-134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环境保护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水土生态环境的建设情况会直接关系到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目前来看,我国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如何改进并且提高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现代化管理手段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加强矿井的瓦斯治理及管理(特别是采掘工作面),能有效的控制瓦斯事故,促使矿井安全状况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0.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目前的经济过热是由于政府主导的投资过热而引发的总量过热。应综合治理经济总量过热,通过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总量控制、金融体系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手段,促进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经济的整体效率,确保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外企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企业管理研究者和学术界对现代企业管理道德问题的思考。从管理和人性的关系可以看出,要洞察管理道德的产生渊源,必须从人性的分析入手。从人性的角度分析,现代企业的管理道德问题主要表现在机会主义定向模式、道德释责与良知、个性与道德美德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中老年人口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然而,我国农村的养老现状令人担心,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试点中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又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如何真正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如何构建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完整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本文拟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As part of the "Action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 the project is conducted by the Institute of Soil & Water Conservation under CAS and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It focuses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regional eco-environment, such as a large-scale afforestation drive on enclosed hillsides, efforts to turn the reclaimed farmland on steep mountain slopes into woodland and pastureland, the greening of mountainous areas and speeding up the restoration tempo of the original vegeta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An experiment & demonstration zone has been co-established by the CAS Institute and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of Shaanxi. Located in a hillygully region sprawling in the heartland of the Plateau,the zone includes nine townships, covering 707 square kilometers in total area. Since its start in 2000, the project has scored remarkable progress:  相似文献   

14.
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春小麦主要发育阶段气象因子对小麦穗粒数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穗粒数的气候生态模型。  相似文献   

15.
正During vegetation restoration,guidelines that can help decide where to plant trees,grasses or shrub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effective ecological restoration.A research group led by CHEN Pengfei at the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recently proposed a new regionaliza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森林破碎化的基本特征与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黄土高原森林破碎化程度和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效,本文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7期(1980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08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森林破碎化模型分析了黄土高原35年的森林面积和森林破碎化程度的基本特征和时空格局,并在区域尺度及县级尺度分析了森林破碎化的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的森林面积比例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特点;森林破碎化程度总体随时间呈现“先加剧后减缓”的演化特征;在空间格局上,森林破碎化呈现“斑块森林为主导,内部森林分布集中”的特点;在区域尺度上,水土流失较轻、自然条件较好的土石山区和河谷平原区的森林破碎化程度和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更加明显;在县级尺度上,陕西和内蒙古的破碎化程度相对较大,山西的森林破碎化程度相对较低。总体来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后,黄土高原森林面积显著提高,森林破碎化程度有效缓解,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对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人类福祉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在多种因素驱动下,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生显著变化,对农民基本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和参与式农村评估,了解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认知和态度,采用多指标评估法对农民福祉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二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机会、水源、粮食和空气是当地与农民福祉最为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中劳动机会和粮食供给功能发生显著下降。不同地区农民福祉总体差异不显著,但福祉要素如收入水平、生产资料满意度、资源获取能力和营养获取能力存在差异。生态系统服务状况、收入来源和交通条件等是造成福祉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1999年-2009年,固原农民福祉由31.5增至48.6,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收入提高是导致福祉变化的重要原因,生产资料满意度下降是制约农民福祉提高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尝试对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以改善民生福祉、维护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为目标的各类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12年来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对年内水热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翀  任志远  韦振锋 《资源科学》2013,35(10):2017-2023
基于1999-2010年SPOT-VEGETATION旬值NDVI数据,通过经改进的时滞偏相关等方法,并结合该地区降水量和气温数据,解释植被覆盖年内变化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 ①年内植被覆盖变化与气温的变化较为一致,气温较降水对年内植被生长影响强烈;②植被覆盖低、降水量小、气温低的地区与降水量的年内相关强,滞后时间集中于0旬~3旬;③植被覆盖与气温的年内相关程度不受降水量与气温空间分布的影响,滞后时间集中于2~3旬与8~9旬;④水热组合较好的植被覆盖高的地区,植被覆盖均对降水量与气温的年内响应敏感,相反则敏感程度降低,气温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年内影响占主导地位,农业生态区与山地森林生态区植被覆盖年内变化主要受气温的影响,降水影响不明显;⑤黄土高原西北部和西南部降水或气温的单独影响不利于植被生长,黄土高原西北部,环境干旱,植被稀疏,其植被覆盖与降水量的年内相关较强,但是植被生长相对于其他地区较为迟缓;黄土高原西部,植被覆盖与气温的年内相关程度相对不明显且迟缓.主要是由于黄土高原西北部和西部,降水或气温远低于黄土高原平均水平,而在单气候因素影响下植被生长会受到抑制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可持续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驱动下,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均处在不断加剧的动态变化中,揭示二者之间的互馈机制是保持和增强系统弹性以及可持续性的科学基础。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也是黄河重要的产水区和绝大部分泥沙的来源区。合理布局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格局,协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黄河下游水资源利用与泥沙控制,是黄土高原地区和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本文立足于国际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研究前沿和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国家需求,综述了区域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互馈机制和社会-生态系统的耦合模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和驱动机制,认为发展社会-生态系统动态机制分析方法和稳态转换识别方法,建立耦合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权衡与优化模型,是推动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研究理论与方法创新、为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是古代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 该区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脆弱。土壤水是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与生态恢复的重要资源, 土壤水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对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文章从黄土高原气候变化趋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成效及其引发的土壤干燥化问题等方面, 讨论了当前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中资源与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重点分析了土壤干燥化的概念、特征、环境效应及其调控等研究进展, 在此基础上提出黄土高原土壤干燥化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和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土壤水资源管理策略与目标, 以期为国家及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