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习领域"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一种新的课程方案,对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提出的背景、内涵、特征、开发及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将德国"学习领域"课程与我国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可以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1935年芬兰人卡里奥研制成第一架地效飞行器,自20世纪50年代末,前苏联就开始研制地效飞行器。1974年,俄罗斯中央水翼船舶设计局经过试验后,设计出“小鹰”号地效飞行器。地效飞行器是利用地面效应提供支承力而飞行的运载工具。它的外形同水上飞机有些相似,机翼面积很大,由于贴近地面(或水面)飞行, 机翼下表面形成气流的“堵塞”,使机翼升力增加,诱导阻力减小,因而大大提高机翼的升阻比,这一现象称为地面效应。地效飞行器因在巡航飞行阶段不与水面直接接触,可大大减小航行阻力,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时速可达400-550千米。与常规飞行器相比,它的载运重量  相似文献   

3.
工学结合的三种课程形式在高职教育中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高职院校正在开发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其中项目课程、"双证"课程和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等课程模式得到广泛应用.每一种课程模式都有其内在规定性和适用范围,并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课程模式.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开发实践时,有必要对这三种课程模式的内涵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条件和办学传统,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2016年,德国黑森州赋予富尔达应用科学大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该校由此成为德国第一所获独立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应用科学大学,此举在德国社会各界引发巨大争议.有反对者感慨,综合性大学的"最后堡垒"已然崩塌.深入分析争议的焦点,可以发现应用科学大学获独立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合法性"依据.从根本上讲,这一争议源于后现代社会新旧知识生产模式的斗争.此外,该争议对于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德国的"参与武侦查程序"是指,保障辩护律师能够参与讯问其他共同被告人,加强辩护人在侦查程序中的参与权,使被告人较早地参与侦查程序,形成更具有沟通性的侦查程序.本文尝试探讨这一问题,企望对德国刑诉改革动态窥一斑而见全豹.此外,探讨德国刑诉制度对我国刑诉法改革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常生活审美化"出现在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的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学者费瑟斯通和德国学者沃尔夫冈·韦尔施是这一理论最早的倡导者.对他们的理论作进一步梳理,以期对我国关于这一理论的深入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谈及国外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模式.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如何借鉴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改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成为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的课题.本文就国外典型的职业教育与我国职业教育做了比较和研究,为更好地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模式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孩子的教育,需要慢慢来!这不是新观念,却有利孩子学习。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点,让孩子之间进行毫无意义的较劲,过早和过度开发小孩大脑,可能输掉孩子的一生。德国人的教育方式可供国人借鉴德国人的教育方式,或可作为我国家长和老师们借鉴。"我的孩子七岁,这有他的高智商证书,可否请老师额外教他一些东西?"一名移居德国的华人妈妈,恳请  相似文献   

9.
王戟 《中国培训》2012,(2):56-57
一、德国"双元制"与我国职教模式的比较急优势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双元制",相对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一)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  相似文献   

10.
以行动为导向的"理实一体"课程开发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初以来,在"理论+实验"和"理论+实践"两种课程模式基础上,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我国高职教育逐步形成了行动导向的"理实一体"课程模式.其课程开发主要包括岗位分析、工作过程分析、行动领域提炼、学习领域提炼、学习情境开发五个步骤,其教学过程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1.
德国的教师教育向来是傲立于世的,但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科技等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接近上世纪90年代,曾对德国教师教育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二段式"结构安排开始暴露出诸多问题,由此催生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这其中,"教师教育中心"实验尤为引人注目,由其引发的后续铺展为德国的教师教育起到了及时补偏救弊的作用.文章试对这一实验的发轫背景、发展简历、以及"中心"现行的组织结构与运作作一探析,并在文末对"中心"的特色进行总结,希望对我国相关方面的工作开展及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德国制造"举世闻名,德国"工匠"忠于品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入骨髓,已成为其民族的文化符号,为世人所赞颂.我国正在全面实施"双创"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力求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因此,积极借鉴和学习德国"工匠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完善制度,"重技精业",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建立鼓励和保护"工匠"创新创业的有效机制,这对我国"双创"人才培养,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探索我国职教新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享誉世界的一种职教模式,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我国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实施"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从社会文化背景、企校联合的办学方针及师资特色等方面探讨了以"双元制"为代表的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我国的职教现状,提出了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一些思路探索.  相似文献   

14.
德国艺术设计教育"探讨式"教学模式是西方较为普遍的教学模式.运用该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师生思想活跃、研究气氛浓郁.在德国高等艺术设计学院"探讨式"教学模式中与有效地溶入包豪斯"双元制"教学理论,形成了新型的、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探讨式"教学模式.这对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美术专业)进行的教学改革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孩子的教育,需要慢慢来!这不是新观念,却有利于孩子学习。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点,让孩子之间毫无意义地较劲,过早和过度开发小孩大脑,可能输掉孩子的一生。德国人的教育方式可供国人借鉴"我的孩子七岁,这有他的高智商证书,可否请老师额外教他一些东西?"一名移居德国的华人妈妈,恳请老师加速孩子的学习。老师像看到外星人一样,一脸难以置信地看着她,答案坚定有力:"不可以!"对于德国,甚至其他欧盟国家来说,过度开发  相似文献   

16.
在德国职业教育领域.坚持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发展性、行动性,重视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教育理念.凸显这一理念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是德国职业学校课程模式所进行重大改革的产物.它以职业行动能力开发为目标,将指向职业实践的行动领域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指向当今或未来职业的行动能力.这对于当前正在探索中的我国职教课程的改革有着一定的启示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培训目标的一种思想、制度、课程模式,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进行概念界定,然后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对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朱凯利 《成才之路》2022,(13):58-60
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经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重素质培养转移,逐渐实现"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化.为此,文章借鉴澳大利亚ACSF和德国"能力矩阵"的理念,结合幼儿园教师的岗位要求,基于职业核心能力,从能力维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开发、环境保障等方面开发和设计适合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  相似文献   

19.
"诗意的栖居",这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他的诗歌里最早提出的,即"人,虽满有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对诗人的诗句作了诠释,并提出"人应当诗意地栖息"的观点①."诗意的栖息"是一种精神诉求,更是一种生活理想.而纵观我国古人的一些人生追求,其中最彰显的就是这种"诗意的栖居".因此,这就为我们重新解读刘禹锡的《陋室铭》提供了一种视角,或者说,他的"陋室"为我们提供了"诗意的栖居"的一种范本.  相似文献   

20.
"工学四合"与"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我国的"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德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分别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两种模式融合的设想.通过融合,一方面使"工学四合"模式有了更为坚实的科学基础,另一方面使"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有了更加适宜的环境和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