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世纪以来,美学越来越强调对人的关注,强调对人的生存意义、人格价值和人生境界的探寻与追求,“传统美学与当代美学相互贯通”的原则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也表明,美学研究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指导思想和主要依据,用现代美学理论作为新的坐标参照系和透视点,系统地分析、审视中国传统美学的人生意蕴,揭示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奥秘,由此来建立新的科学体系。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文着重考察了本世纪国内学术界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着重强调“相互贯通”方面的内容,并进而指出当代美学与传统美学相互贯通、重建的可能与必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与古典美学向近现代形态的转型而共生,王国维和蔡元培引进西方美学,确立美学史的基本解释范式和研究方法,宗白华、邓以莹和朱光潜则分别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进行现代阐释,在西方美学的参照下,开掘中国美学的特质,并尝试断代史和专门史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理论实绩成为80年代以来整体通观中国美学史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3.
刘熙载被视为中国传统美学的终结和集大成,而王国维则被视为中国近代美学的奠基人,二人的美学理论显然有着明显的差异。笔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美学方法论的不同。刘熙载采用的仍然是传统印象式美学方法,创新较少;王国维则借鉴了康德、叔本华等人的理论对传统美学方法进行了改造,创造了一套全新的美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5.
要想充分把握20世纪中国美学的真实历史及其学术演进轨迹,必须全面进入到整个中国社会及其思想化的历史真实之中。作为一种学术史的美学史写作,其着眼点在于从美学的整体思想活动来理解其中的价值蕴涵,进而“重构”美学学术发展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与古典美学向近现代形态的转型而共生。王国维和蔡元培引进西方美学,确立美学史的基本解释范式和研究方法。宗白华、邓以蛰和朱光潜则分别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进行现代阐释,在西方美学的参照下,开掘中国美学的特质,并尝试断代史和专门史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理论实绩成为80年代以来整体通观中国美学史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与古典美学向近现代形态的转型而共生。王国维和蔡元培引进西方美学,确立美学史的基本解释范式和研究方法。宗白华、邓以蛰和朱光潜则分别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进行现代阐释,在西方美学的参照下,开掘中国美学的特质,并尝试断代史和专门史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理论实绩成为80年代以来整体通观中国美学史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为我国传统译论的产生、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使我国传统译论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美学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现代翻译学,体现民族文化特色,才能在全球性跨文化交流中同其他文化多元互补.  相似文献   

9.
金洁 《文教资料》2010,(1):102-104
海德格尔的美学之思不仅对西方关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民族审美精神的理解。以海德格尔的精神实质为指引重新解读中国传统关学、为传统美学“去蔽”,实现当代中国美学在回归中超越。将会为建构有民族特色的当代中国美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美学“意境说”是中国美学史的一条重要线索。本提出美学“意境说”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老庄美学思想、而“意境说”在唐代已诞生并被当时美学家作为标示艺术本体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颜习斋,名元,中国17世纪的哲学家.他对中国汉朝以后的学术进行了批评,通过<存学编>,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中国诗学研究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四个阶段。即世纪初至1949年为第一期;1949年至世纪末为第二期。前一时期可以1930年以前为一段,1930年以后为一段;后一时期可以1978年以前为一段,1978年以后为一段。前半世纪是诗学新局面开启时期;后半世纪是经历曲折,研究多方面推进时期。20世纪的中国诗学研究走的是一条朝现代化方向推进的道路,在传统与近现代科学方法的结合上,几代学人作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21世纪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拉伯雷是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家.新文学运动以来,白话作家往往多论及拉伯雷,虽然现代中国较迟时间才翻译拉伯雷的小说,对拉伯雷的批评断续的一直发展下来,主要是出现在通行的法国文学史中.共和国初期拉伯雷批评主要是采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方法,这是一次巨大的批评转向.新时期巴赫金文化批评的方法几乎占据了主要地位,怪诞、狂欢化和民间诙谐文化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敞开了更为广阔的拉伯雷研究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拉伯雷是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家.新文学运动以来,白话作家往往多论及拉伯雷,虽然现代中国较晚才翻译拉伯雷的小说,但对拉伯雷的批评断续地一直发展下来,并且主要是出现在通行的法国文学史中.共和国初期,拉伯雷批评主要是采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方法,这是一次巨大的批评转向.新时期,巴赫金文化批评的方法几乎占据了主要地位,怪诞、狂欢化和民间诙谐文化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敞开了更为广阔的拉伯雷研究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史学伴随着新与旧、善与恶、真理与谬误、进步与反动的论争,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建国前的半个世纪,资产阶级"新史学"取代封建传统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并走向成熟;建国后至"文革"爆发的17年,马克思主义史学占据统治地位并一度走向简单化、教条化;"文革"结束至世纪末的20余年,中国史学在反思中复苏,逐步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6.
历次教育目标的颁布是语文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见证,深深地影响着语文教育目标的设立和发展。近现代语文教育目标经历了由笼统、片面向明确、具体的发展过程。这个变化过程是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的开展、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语文教育目标的批评和建设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从史学史的角度,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应该秉持历史叙述所必须的史笔精神,同时,作者应具非凡的洞察力和鉴别力。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分期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呼吁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撰写要力求找出新文学发展中的具有民族品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中国哲学争鸣,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50年为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7年为第二阶段,1977年到20世纪末为第三阶段.尽管各个阶段争论的内容、焦点不同,但整个20世纪的中国哲学争鸣,始终围绕着中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所关注的不同问题而展开的,同时也是一个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泽厚的美学思想,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在这三个阶段,他分别围绕着“实践”、“主体性”及“情感本体”避孕药开了自己的思想探索,这种探索对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的影响,应予充分估计。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中国女性文学之性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本世纪女性文学的性从社会转向了个体;其次,本世纪女性文学性的基础从精神的和谐走向感性的需要;再次,中国女性文学的性发展呈镜像化趋势,真正成为不可穿越的性别或世界的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