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猴年岁初,质量问题成为全国舆论的热点。一些伪劣产品在报纸、电台、电视台曝光后,厂长经理急如热锅蚂蚁;许多地方政府亮出打“假”治“劣”的硬招、新招,刮起了抓质量的“旋风”;广大消费者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挺身而出诉诸舆论,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利益;经济学家评论说,中国以严厉打击伪劣、假冒产品为突破口,拉开了深化企业改革的帷幕。而这一切,均始于我国质量宣传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992年2月11日。正是在这一天,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以下简称“新促会”)和人民日报经济  相似文献   

2.
1992年早春,一股由“无冕之王”们刮起的质量旋风席卷中国夫地。“中国质量万里行”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这是近年来少有的新闻界的联合行动,也产生了近年来少有的轰动效应。作为这次活动的发起和组织人之一,“万里行”组委会主任艾丰,继获首届范长江新闻奖之后又一次成为新闻界的新闻人物。然而要想找到并采访他,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3月份开始他便在中央党校学习,他既要听课,又要处理“万里行”的稿件,所以很难找到他,即便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质量万里行”的热潮当中,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在北京召开了“图书质量万里行”座谈会。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伍杰在开场白中说:“邀请四家出版社的总编辑与会,主要是研究如何借‘中国质量万里行’的东风,使图书质量这个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尽快落实到全国出版界的改革行动上来。万里之行也要始于足下,请诸位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4.
辛华 《新闻知识》2001,(3):9-10
(接上期 ) 舆论监督要讲求艺术   辛华:具体说,舆论监督应如何讲求艺术技巧 ?   艾丰:我们以“中国质量万里行”这个活动为例来说舆论监督的艺术。这一活动有两个人给作了定位,两个权威人士,一个是张劲夫,他说,我们多年来重视质量工作,不是不重视质量,但是苦于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有效的推进质量工作的方法,万里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这是说它在经济工作中的定位。然后,徐惟诚,当时的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他说在新时期新闻工作要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中国质量万里行”找到了一个好方法和有效途径。他是从宣传工…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在新华社多功能厅召开了一个“中国质量万里行”新闻研讨会。“中国质量万里行”是中国当代新闻史上的一座丰碑,这次研讨会讨论的课题很多,但是批评报道几乎成了各个发言的一个共同话题,这种现象可能与“万里行”最使人注目的是它的批评报道有关,但是是不是与当前深化改革开放也有关系呢?深人改革开放呈现出极其复杂的局面,这一方面使批评报道显得更为必要,一方面使批评报道极其难于驾驭。在众多发言里,“万里行”组委会主任艾丰是唯一专门讲批评报道的。艾丰的工作和文章充满了实事求是的作风和辩证法的艺术,这篇发言和他实际组织的“万里行”一样,使他的这种特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批评报道怎样最大限度地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工作有所帮助,又能使各有关方面易于接受甚至于积极支持,“万里行”的实际工作和艾丰的发言始终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合适的度和各方承受能力、实际需要的切合点,“万里行”批评报道的成绩可以说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的成功。本期卷首发表了艾丰同志的发言,在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它可能会为读者研究和把握批评报道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不要这样行那样行黄世永“中国质量万里行”、“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中华环保世纪行”、“中国土地万里行”、“中华武术万里行”……现在的这类“万里行”活动越来越多了,照此下去可能会成泛滥之势。最早的万里行活动是“中国质量万里行”,当时影响较大,也有权威...  相似文献   

7.
钟玲 《档案与建设》2004,(11):26-27
如果说“建设工程档案”是叙说工程建设的“故事”,那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则是对这个“叙说”的“点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以下简称“质监档案”)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尤其在工程质量控制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权威作用。笔者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在工程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质监站”)工作多年的实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遵照国务院指示开展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得到了我国舆论界和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关注与衷心拥护,声势浩大,成效显著。随着一批注重产品质量和商品质量的工商业成功经验的介绍,以及有关如何重视质量问题的评论、谈话和知识性文章的发表,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商品质量,净化市场,增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质量意识,促进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也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是同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密切相关的。通过开展“质量万里行”活动,唤起了全民  相似文献   

9.
说长道短     
乡亲们盼“农村万里行”时下,每每看到新闻界有关“万里行”的报道,比如“中国质量万里行”,“南方万里行”。“绿色长城万里行”等,欣慰之余笔者也产生了一丝困惑,我们这个拥有九亿农民的农业大国,为什么至今还没有一个反映农村现实的“农村万里行”呢? 农民的状况如何关系重大,新闻工作者应该对整个农村和农民有个全面的了解。可有人就是对农村现状“拿不准”。记得前一两年,报上有些文章说“农村形势一片大好”,农村和农民问题已“基本解决”,可去年底中央领导乃至全社会关注农民问题后,又有些文章说这几年农民实际上是“增产不增收”,农民负担太多,“白条子”太多,农业问题已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一会儿这样,一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于去年10月15日受到了该活动组委会的表彰。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开始于1992年。5年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50多家新闻单位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推出一个又一个颇具声势的宣传高潮。仅中央十几家新闻媒体就先后刊播各类有关稿件1200多篇(条),总计200多万字,其中“河南周口第一兽医药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质量万里行”的报道活动刚一举足,便得到老百姓、新闻界的一片叫好声。喝彩所向,倒并不因为表彰了谁,而在于把那些伪劣产品和生产厂家、销售商号公诸万目之下。群众终于能如此看重新闻媒介了。新闻界同仁的确应该好好庆贺一番。但我却心怀忧虑,我在想:当“中国质量万里行”结束后怎么办?也就是说当新闻记者走到1万零1里时又该如何?到那时,是否舆论监督就会偃旗息鼓?是否商品质量又要重走老路?果真如是,则不能不令人对这次壮举生出诸多困感。“中国质量万里行”带来的启迪,实在很多。最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质量万里行”的新闻报道活动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电视的观众、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都急切地注视着“万里行”脚步走到了哪里。而许多生产、经营单位,则生怕“行”到自己的头上……“万里行”这一新闻活动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强大的社会反响呢?因为它大胆地揭露了商品生产,经营中的假冒伪劣现象,喊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呼声。“万里行”的成功,说明社会迫切需要新闻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说到底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舆论工具对社会的监督,表现为对社会错误倾向、错误做法的批判纠正。其目的是促进社会成员的行为合乎社会规范。这不仅有利于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还有利于加强对社会秩序的整顿和强化社会对个人行为调节。实质上,这也是一种正面宣传。但是,多年来人们对此认识上存在分歧和种种误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两年来实行新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版”)并与原《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旧版”)进行比较,我们经过认真学习和运用,认为新版《规定》中的附件《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新《规定》之优点1·关于书眉、中缝的差错,旧版规定每处计1个错。这一条显然偏严,因为现在电脑排版,书眉如果有错,相同错误肯定一连串,这样一来,一个书眉的相同错误,很可能导致该书编校质量为不合格,这显然有失公允。所以,新版将其改为:“书眉(或中缝)中的差错,每处计1个差错;同样性质的差错重复出现…  相似文献   

14.
现在全国都在谈“中国质量万里行”。满腹委屈的消费者、埋怨质量差的人、为民族素质担心的人,都暗暗高兴,甚至把“万里行”看作“佐罗”,专为消费者打抱不平,那些平时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人,也似乎感到头上悬着“一把刀”,闹不准啥时候掉下来,胆子在肚里变得只有针尖那么大。“万里行”成了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它让人兴奋、振作,也让人担忧、恐惧。  相似文献   

15.
图书质量管理营销项的评价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 ,新闻出版署颁布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新出图 [1 997]79号 ) (以下简称《规定》) ,将图书质量管理分为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印装质量等不同管理环节 ,在《规定》的第二章第三条更明确指出 :“为了便于管理 ,本规定将有连带关系的选题和内容 ,合并为内容项 ;将编辑加工和校对 ,合并为编校项。”《规定》还具体规定了内容项和编校项质量管理的分级和标准 (在附则中附有《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方法》)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图书质检国家标准” ,这一标准为各出版社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进行图书质量监控提供了科学依…  相似文献   

16.
张远晴 《中国记者》2023,(11):96-97
<正>今年6月,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生“6·1”食品安全事件(以下简称“鼠头鸭脖”事件),被舆论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媒体“侠客岛”各平台快速反应,以“消息+评论+视频”打出“组合拳”,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表达鲜明观点、有效引导舆论,微博短评《一颗老鼠头为何要省级调查组才能查清》,单篇阅读量超6230万,话题阅读量超7.4亿,成为当日爆款。  相似文献   

17.
为读者做实事王利公为读者服务是人民报刊的优良传统。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为经济建设的主体──广大群众服务,这是新闻工作者都在关心和探索的问题。1993年元月创刊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作为1992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中国藏书文化史的研究中时有佳作间世,然而最令笔者击节的当推徐雁、谭华军整理的《清代藏书楼发展史·续补藏书纪事诗传》(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以下简称“史传”)和徐雁、王燕均主编的《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以下简称“读本”)。这两部共约93万余字的恢弘的中国藏书史史料著作不仅倾注了以年仅28岁的青年学者徐雁为首的一批青年学者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藏书文化的巨大心血,而且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她们与李希泌、张椒华编的《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中华书局,1982年)交相辉映,互为补充,构成了80年代以来中国图书馆史史料整的三大杰作,并且代表着近年来中国图书馆史史料研究的最新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这是党中央对媒体融合发展的使命要求,明确了主流媒体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时代任务。福建闽西日报社,作为一家诞生在革命老区的主流媒体,时刻牢记殷切嘱托,坚持“党报姓党”基因,坚持“开门办媒体”意识,以守正创新的姿态,着力打造党委政府满意、媒体满意、受访单位满意、群众满意(以下简称“四满意”)的宣传格局,探索更有效率、更有效果、更有效益的全媒体传播路径,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培养爱的情操──有感于《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创刊一周年颜建军居民的厕所不通,找杂志社解决——这是中国报刊史上没有过的事。《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就处理过这样的事。这恐怕不能算报刊史上值得特别夸耀的事,因为当年邹韬奋主办《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大众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