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几年前,英国摄影师朱利安来到了法罗群岛。在这片神秘而美好的土地上,他用手中的相机在这座安宁的岛屿上捕捉诗歌般迷人的景色。胶片上未受污染的景观、大自然的野性和原始的存在,山峦的背影、海边的茅草屋都令人迷醉。从此,法罗群岛以其美丽且忧郁的气质,征服了万千游客。作为丹麦的海外领地,这个位于挪威和冰岛之间北大西洋上的绝色海  相似文献   

2.
广东人对中国电影的贡献是很大的,中国电影自开创至今已快一个世纪了,其中我广东人从事电影事业的为数不少,无论在创业、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工以及其他工种,都有杰出的成就。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有4个“最”,也为我广东人所拥有。  相似文献   

3.
中国儒家的道德之学方光华儒家的道德之学,大致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分析了人的特性和人的存在状况人在宇宙中处在什么样的地位,人有什么特性,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共同关心的问题。各家各派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并不一致。道家庄子就认为,人在宇宙中好像毫毛依附在马...  相似文献   

4.
四、兰树逢对手新西伯利亚市尽管有百万人口的规模,但由于地处偏远,经贸不甚发达,与莫斯科华商扎大堆的情况相差甚远,整个城市没有几个中国人,常住的中国人就更寥寥无几了。但在市区中心,有一名日“兰树”的中餐馆,它是整个新市唯一一家由中国人开办的中餐馆,这让我们多少感到欣喜与亲切。  相似文献   

5.
姓氏谱系与中国文化之根王泉根统一性和连续性是中国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本文拟从人人皆有、代代不绝并内化、积淀、渗透于每一个中国人心理深处的姓氏符号作为切入点,来考察这一特征,以期在日常习见习知之事物中发现社会民族的特点,觇知中国文化的生动内涵。全世界的...  相似文献   

6.
信息之页     
中国芭蕾舞舞遍美国1995年金秋,中国芭蕾舞团52人应美国哥伦比亚艺术家管理公司邀请,在美国的33个城市访问演出了两个半月,其可谓舞遍了美国。中国芭蕾舞团在美国演出的剧目不仅有古典舞剧《吉赛尔》第二幕,纽瑞耶夫为该团亲自编导的《堂·吉河德》第三幕和安东·道林编导的《女子四人舞》,而且也有李承样、蒋祖意编导的中国舞剧《红色娘子军》第一、二场,蒋祖慧编导的《祝福》第二幕和美国编导诺曼·沃依克根据中国编钟乐舞音乐编导的《洞房》双人舞。这次访美演出充分展现了具有41年历史的中国芭蕾的发展和成就。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认识中国文化的五个阶段──沟口雄三教授访谈录张萍近年,随著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国外的一些中国学学者中出现了重新认识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倾向。那麽,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的日本,在过去的各个时代是怎样引进中国文化的?又是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现在怎样看...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康沃市市民对中国文化艺术并不陌生,在过去几年里,曾有3个中国艺术团来此参加艺术节。今年7月来加拿大参加第六届康沃国际民间艺术节的中国客人是甘肃省藏族歌舞团。他们一踏上康沃土地,就如旧友重逢,沉浸在真挚的友谊之中。康沃是个小城市,人口不过4600O人,但其民  相似文献   

9.
苏东坡死于1101年,离现在相去正好900年。在这近千年的时光流转中,苏东坡以中国化、学和艺术的集大成滋润和哺育着一代代中国人,其流光异彩也波及了世界其他各地;而另一方面,对苏东坡的研究探讨也一直没有间断过。只是这些研究或偏于寻章句,或重视意义阐释,或多为学理义理分析,与一个真实而鲜活的苏东坡相去甚远。其中林语堂等少数几个人对苏东坡的研究可能是个例外。  相似文献   

10.
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日本朝日新闻社、日中友好会馆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现代书法20人展暨第46届日本现代书法20人展》于今年春意浓浓之际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展出。此展于今年初已在日本成功举办。笔者有幸和参展的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刘炳森等同去日本参加该展开幕式,在与日本书法家的深入交谈中,我们深感日本书法家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有其独到的理解,而他们创作心态的宁静,也与中国书法界一些人的浮躁心态形成鲜明对比。如何使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书法艺术瑰宝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始终思考的一个共同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个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也就是对中国的书法传统如何继承,继承什么;如何创新,往哪里创新的问题。中国的书法艺术,始自商代,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之所以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其代代继承,代代创新,代代与时俱进。正因为如此,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并产生和造就了一个个书法名家和一大批书法名作。晋代的王羲之和唐代的颜真卿就是继承与创新的卓越典范,他们成其大才的艺术道路,也就是继承与创新的道路。历代的书...  相似文献   

11.
一个故事可能有很多种讲法。在 众多人讲述的中国故事里,赵辉的叙 述是独特的。 这是一组用镜头讲述的故事—— 《中国故事》。在这部组歌式的作品里, 人们看到了大气磅礴、真气充沛、元 气淋漓的文化中国,感受到了一种新 的表达方式乃至摄影的新概念,“超以 像外”的艺术语言,历史的精神密码 和天人合一的生命符号。这一切,基 于“镜头后面的思想者”——摄影家 的人生经历——一个独特的生命形式, 为中国造像 赵辉和他的中国故事 一个生活在历史文化中的人与历史文 …  相似文献   

12.
语丁 《世界文化》2008,(11):42-43
玛格丽特·杜拉斯写过一篇散文,叫《小组尔多开出的列车》,很短,大约2000字不到。讲的是在1930年,她和母亲、两个哥哥回法国,回到法国,坐上波尔多开出的列车。那一年,杜拉斯16岁,和她的中国情人已经分手了。他们一家坐在三等车厢的一个包厢里,包厢里可以坐8个人,除了杜拉斯一家,还坐了两三个人,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大约30岁。  相似文献   

13.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结识了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的化参赞扎哈罗夫先生及夫人伊琳娜-扎哈罗娃。谈话间,两个人对中国化的热爱和谙熟使我在惊讶之余,不禁暗自钦佩。虽然参赞夫人与我们的交流需要由参赞先生充当翻译,但她对中国的民间化,特别是中国民间玩具的研究,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开朗健谈的她对中国情结也是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14.
世界电影与中国过不了多久,便是“机械化的文艺女神”电影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电影史家公认,电影正式诞生于公元1895年12月28日,标志是该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根据“视角暂留”原理,成功地制造了“电影放映机”,并拿到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内,放映了《水浇园丁》等影片。翌年,电影即输入中国,标志是该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法国人放映了“西洋影戏”。最早携片来华放映的外商,现在能考证到的有3个人:美国人松雍和西班牙人加伦白克、雷玛斯。这3个人中,雷玛斯最为重要。1903年,他利用加伦白克盘让给…  相似文献   

15.
畲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据1990年统计,全国畲族总人数为63O378人,在中国56个民族中居第19位,主要居住在福建,约40万人,占畲族总人口数的63%左右。其余散居于广东、浙江、安徽、江西等省。福建畲族多数居住山区,一部分在沿海。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鲁族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开发中国东南山区作出了令人惊叹的贡献,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会族自称“山哈”,“哈”乃“客”之意思。“山哈”满即居住在山里的客人。其称谓有多次演变,在隋唐之际,人们对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的包括合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泛称…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一提起“亚历山德罗夫”,老一辈人就会联想起以此命名的前苏联红旗歌舞团。1928年,老亚历山德罗夫亲手创建了红旗歌舞团。最初它只是一个小组,12个成员,后来发展成 200多人的全苏最优秀的大型艺术表演团体,在国际艺苑也名列前茅。1952年11月至1953年 1月,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应邀访华巡演,团长是老亚历山德罗夫的长子鲍里斯·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在中国的11座城市——从哈尔滨到广州——在部队、工厂、剧场、体育场等共演出近60场,观众达百万人。红旗歌舞团艺术家尽管用俄语表演,但那优美的旋律和高亢的气势使观众…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早期的传教士报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连根 《寻根》2006,(1):42-44
1807年9月8日,经过近四个月的长途跋涉,一个叫马礼逊的英国人以美国商人的身份来到了中国广州。马礼逊是一位著名的传教士,他于1804年上书布道会,要求派他到“困难最多”的中国传教。教会接受了他的请求。在经过了三年的准备之后,他终于来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18.
李长林 《寻根》2003,(2):40-42
世界博览会(InternationalEx-hibitionofExposition)发源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1851年,正处于工业革命全盛时期的英国为了展示其强大国力,在伦敦举办了“万国工业品大博览会”。上海商人徐荣村和一些在中国经商的外商将丝、绸、茶叶、中药材等中国传统产品运往伦敦参展,并获得了一些奖项。1873年,奥地利举办维也纳博览会,中国有上海、天津、宁波、杭州、广州等14个城市送去了产品参展,展品仍为中药材、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带队的是中国海关的代表——粤海关副税务司英国人包腊。过去学术界有人以此为中国正式参加世博会之始。…  相似文献   

19.
左贞观是著名的俄罗斯籍华裔作曲家,也是第一位荣获“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的华裔艺术家。“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16岁到俄国定居。我接受的是中俄两个国家的文化和教育,这使我的生活很有意思。我的根在中国。”这便是左贞观在接受我采访的开场白。左贞观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系中俄混血血统。其父母均曾在复旦大学教书。适值1958年反右时期,其父遭遇不公正待遇。1961年,母亲将其4个孩子统统带往前苏联学习生活。左贞观曾求学于新西伯利亚音乐学院大提琴专业和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系。大学毕业后,作为职业作曲家,他在前苏联对华广播的…  相似文献   

20.
深秋对话──一场琵琶与打击乐的即兴演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庆祝中国和瑞士建交50周年琵琶演奏家杨静与瑞士打击乐演奏家樊鸥联袂演出,推出一台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名为“深秋对话”。近日在北京接连演出,让人耳目一新。 这是两个人的即兴表演。既有意趣上的交流,又有音乐上的配合。音乐会分为三个部分,两头较为即兴与自由,音乐的徐疾张驰,全凭两人心领神会,会意沟通。中间部分出现了亲切的音乐主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一个关于孩子的音乐主题,故事出自瑞士赞助商、希望小学捐赠人瑞士航空公司总经理史玛库先生的一次西藏之行。琵琶给予了充分演绎,流露出对孩子们的祝福。又如,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