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板块,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开展古诗词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以李清照的诗词为例,从音韵、意象、诗意三个维度入手探讨有效开展古诗词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西方表现性绘画与中国意象绘画在不同的东西方文化与审美作用下,发展出了两种迥异的绘画体系,而艺术趋向上的一致性,却使得两大体系有了比较的可能性。在对两大体系的分析与探究中,开拓出了绘画语言探索的丰富性与一致性,并在对终极目标的一贯追求中分析表现与意象绘画,进而扩展出共性中的个性,并融汇中西,领悟绘画本体的独立自在和多元面貌。  相似文献   

3.
李彩霞  张琳瑜 《海外英语》2013,(21):159-160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是我们在与外界感知互动中反复出现的样式,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生动形象的心智图像,将意象图式理论引入唐诗翻译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该文基于意象图式理论,对唐诗《早发白帝城》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读,试图找到唐诗英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分析诗歌意象是理解诗歌的一个窗口。本文通过认知诗学的视角,从名词化结构和意象图式两个方面对《天净沙·秋思》这首诗的意象进行分析,从认知的层面分析读者如何解读诗歌以及在阅读过程中欣赏诗歌表现出的美,以期为人们欣赏诗歌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感官意象图式是由人类自身积累的感官经验和贮存在大脑中的相关生活经验抽象出来的一类独特意象图武。通感就是某一个感官域的感官意象图式,投射到其他感官经验而形成的语言现象。以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而提出的感官意象图式,可以用来解释通感现象的成因及过程,并提供研究通感认知模式的新方法、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当中的重要范畴,诗歌也是语言学中的基本内容,二者存在结合的契机。意象图式强调个人身体与世界的互动体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心理认知的加工与整合,完成意境内涵的构建。杜甫作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创作中就充满了繁复的意象,透过这些意象组合形成意象群并生成意境,达到物质与心境的水乳交融,抒发自我独特的情感内容。  相似文献   

7.
存现句是汉语古已有之的表达空间关系的语言结构之一,本文采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进行解释,并对其组合做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月亮颂》是歌剧《水仙女》中女主角鲁萨卡的著名唱段.本文对《水仙女》和《月亮颂》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以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对《月亮颂》的意象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对咏叹调的层次和意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基于叶松荣教授所提出的中国视野观念和以中释西的研究方法,可尝试以中国传统意象论作为视角,以20世纪上半叶西方作曲家群体的创作成果为例,基于其中的审美规律及其与大文化倾向的关联性进行作品解读。  相似文献   

10.
徐牧 《海外英语》2013,(1):150-152
《红楼梦》诗词与中国古典诗词一脉相承,其中大量存在的文化意象误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相关文化认知图式的缺失或不匹配是造成误译的重要原因。该文用认知图示理论探讨《红楼梦》两英译本中诗词文化意象翻译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意象”作为中国传统文人画特有的艺术形态,在百余年的油画艺术中国化的进程中,被越来越多的画家所关注,并形成了各自的绘画图式。高飞植根于安徽地域本土,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艺术精神,通过借景造境——构建作品的象征性、以色抒情——强调色彩的特质美、用笔畅神——探询笔法的灵动感,实现了油画这种外来艺术形式的“语境转换”,建构起自身油画作品独特的写意图式。作品既凸显油画本体意味,又充满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图式特色,创造出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初到20世纪上半叶西方色彩艺术在特定的地域空间和人文环境的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色彩艺术体系,体现出强烈的人文特征和民族特色。本文以西方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底蕴来系统认知和分析西方色彩艺术丰富的形式、深刻的内涵,以期为现代艺术流派在生动多样的文化生境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美学意象的角度对后印象派大师凡高的绘画艺术进行解析,寻找意象和印象的契合点,可以为西方印象派艺术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考理论方法。以凡高的艺术作品为研究基础,对凡高印象派艺术中的审美意象进行研究和剖析,可以看出凡高不仅仅注重描摹物象的真实,而是用他的生命去追求再造形象的独特审美情趣以及自由的艺术意象。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角度考察,通感是一种特殊的隐喻,其源域和目标域都是人类所体验到的感觉。文章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而提出一个具体的意象图式——动觉感官图式,旨在探讨通感隐喻的认知模式,并为研究通感隐喻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红楼梦》受到学者瞩目,尤其是对其中的诗词研究甚广。但是对于其诗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不同诗词译本的对比分析上,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的较少。本文尝试从意象图示的角度分析《红楼梦》判词的英译。  相似文献   

16.
意象图式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分析意象图式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意象图式进行概念化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及应用认知语言学。本文试讨论意象图式的概念识解操作,并通过对李白诗作《送盂浩然之广陵》及其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来探讨这一理论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和绘制认知地图,从道路、边界、区域、中心和节点、标志物5个方面对商丘市的城市意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商丘市的道路路面状况及环境还有待改进,城市边界、区域和节点问题模糊不清,需要进一步加强明确;"火"字雕塑的城市标志物对于加深商丘市的城市意象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古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令语文教师比较棘手的领域。意象作为古诗词中一个基础且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理解古诗词、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法宝。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的古诗词篇目,这些篇目所选取的意象也是种类繁多。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依托,以配饰意象为例,打开一个突破口,从文本理解、文化传承以及语文学科美育三个方面浅析意象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唐诗中都暗含大量的隐喻,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概念对唐诗《芙蓉楼送辛渐》及其译本中的隐喻进行分析,可以探究意象图式理论对唐诗英译的解释力,同时为鉴赏唐诗中的隐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自然意象指的是创作主体将内心的思想情感赋予自然界中的客观事物,并使其服务于整个语篇形式和内容的客观物象.自然意象具有语篇衔接功能.在韩礼德语篇衔接理论的指导下,以唐宋贬谪诗词为语料,对贬谪诗词中的自然意象进行分析,认为自然意象能够将诗词有效地衔接成一个完整的语篇,同时为贬谪诗词语篇衔接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