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幸福观误区。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创造幸福与感受幸福的统一。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应夯实大学生科学幸福观的思想,锤炼大学生科学幸福观的意志品质,提升大学生科学幸福观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韦永琼 《高教探索》2008,3(2):28-31
真幸福内含至善,与功利计算无涉,但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却总难免计算。按照功利主义计算与权衡幸福的原则,人不可能真正拥有幸福,对幸福的计算与权衡致使人欲求幸福必致乌托邦结果宿命。同样,功利主义教育幸福观下的人的培养,亦不能实现人的真正的幸福,建立在功利主义计算之上的"教育——为了人的幸福"只能是一种必然的终结。  相似文献   

3.
功利主义是一种目的论,与亚里士多德和麦金太尔的伦理理论有某些相似之处。功利主义不是一种个人主义,而和社群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功利主义是一种幸福主义,而不是快乐主义。功利主义不只是强调效果,还强调动机。功利主义不但没有忽视美德,而且还强调了美德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德性幸福是孔子幸福观的主要素之一,其德性幸福的实现依托于主体理想人格内化,在这一点上孔子的德性幸福观与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有着理论内核式的相通,即都强调主体对于德性规范的内化。然而,孔子德性幸福是对行为主体行为自觉的高位思考,他预设着"德福一致",这一德性实施路径具有理想性,它难以抵制美德口号下的虚伪人格以及普遍的社会道德失范。因此,孔子德性幸福缺失了保障个体美德实现的社会制度伦理上的"善",这与当前高校德育研究中所面临的困难及解决问题的路径是相同的。因此,孔子德性幸福观对高校德育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从制度伦理的视角来对孔子德性幸福观进行解读,并试图揭示出德性幸福观与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相同困境。  相似文献   

5.
功利主义幸福观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大学生对于功利主义幸福观的内容却存在误解,由此导致了错误的价值取向。文章首先梳理了密尔功利主义幸福观的基本内容。接着指出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原因在于其没能客观地理解功利主义幸福观.最后指出客观公正地理解密尔功利主义幸福观可以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幸福观主流是健康的,但仍有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等倾向。本文试图结合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特点与民族地区的实际,论述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价值导向、共同幸福和劳动创造的指导原则,以增强其幸福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功利主义伦理学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道德原则,密尔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证。幸福是功利主义眼里人生的唯一目的,密尔在其论证中论述了有关“什么是幸福”、“什么人可以获得幸福”、“怎样获得幸福”以及“个人幸福与全体幸福的关系”等问题。功利主义体系自身的矛盾在密尔“幸福”的思想里特别突出地表现出来。然而这种世俗化的幸福观却深刻地影响着今天人们的观念,应给以很好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伦理学中,幸福是个重要的伦理范畴。英国近代功利主义思想家密尔继承了边沁功利主义幸福论,修正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主张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强调自我牺牲的合理性:注重精神快乐,指出满足不等于幸福;强调了美德与幸福的一致性。他的幸福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直到今天对我们仍有诸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作为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的代表人物,穆勒的道德学说影响深广,尤其是他将有质和量的差别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作为道德原则,为功利主义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伦理的设计目标和最终标准果然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吗?从对幸福的界定、快乐的质和量的关系、美德与幸福的关系、道德判断的标准以及道德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角度对穆勒的道德观进行批判性的考察和分析,从而对于“什么是幸福”这个永恒的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孟子的幸福观具有多重向度,德性至上是其幸福观的根本原则,但不是唯一原则.从义利之辨来看,孟子的幸福原则包括德性原则、功利原则和理性原则三个方面.德性原则坚持儒家道义论的基本立场,确立了幸福观的德性基调和精神追求;功利原则触及儒家道德理想的经济基础,形成了孟子幸福观的现实品格并使之能够落实于社会生活;理性原则运用儒家思想的智慧思维,使幸福理论展现出鲜明的理性特质,力图消解德性幸福与功利幸福的内在紧张.在三大原则共同作用下,孟子的幸福观既发展了孔子奠定的德性幸福,又为儒家幸福观开辟出功利幸福的新空间,并实现二者一定程度的融合,从而构建了崭新的完整形态的儒家幸福观.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关注人的身心发展和幸福体验等逐渐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调查和研究的新热点.从笔者研究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有两个特点,一是对中国传统幸福观的认知根深蒂固,对西方幸福观的理解和认同也很快,对他们实施幸福观教育与其幸福观建立呈正相关;二是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的认知水平较低,幸福体验能力较差,科学的幸福观远未形成,对他们实施幸福观教育十分必要.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可以从完善科学的幸福观理论体系、建立系统的幸福观教育教学体系、营造良好的幸福观教育环境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奋斗和幸福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初步形成了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从出场逻辑看,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是在理论、文化、实践的历史条件下得以慢慢清晰的.从内容布展看,习近平对"为何奋斗才幸福""为谁的幸福而奋斗""奋斗什么样的幸福""如何实现奋斗幸福"这四个根本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其奋斗幸福观的内容结构.从价值旨归看,开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新境界、指导中国改革与建设开创新局面、贡献世界文明发展中国新智慧是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多重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3.
《快乐王子》折射出功利主义幸福观是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核心幸福观,故事的幸福观与现实社会的幸福观趋于同一正是《快乐王子》能广为当时读者接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现实困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现行的幸福观教育进行反思,探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现实困境,认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倡导的教育理念在现实中被束之高阁、幸福观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始终模糊不清、幸福观教育的基本内涵缺乏明确定位"是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深化改革的瓶颈.教育应关注人,关注人的幸福,关注人的幸福潜能的开掘,在自身发展中谋求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时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具有目的性和超越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教育是人类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大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幸福。当前我国大学不同程度地存在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唯智主义错误倾向,使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学生幸福生活的初衷。大学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幸福,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养成积极的幸福品质,发展良好的幸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道德是幸福的前提,幸福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结合,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这种科学的幸福观,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为我们追求幸福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郑伟 《文教资料》2008,(24):194-196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永恒主题,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在实证调查贫困大学生幸福观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其正确的幸福观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幸福现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和行动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从阐述"幸福"的内涵入手,揭示幸福的定义,说明正确的幸福观是人们幸福的重要源泉,而正确的幸福观的形成需要教育.  相似文献   

19.
幸福观是女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表明,部分女大学生的幸福观中存在着4种偏颇现象:过分注重个人幸福,轻视集体幸福;过分追求物质幸福,忽视精神幸福;过分追求自我,忽视社会责任;固守传统女性观念,缺乏主体意识.负面的社会环境,有局限的高校德育、微弱的主体意识与女性意识是导致女大学生幸福观偏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我国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问题也甘益凸显出来.本文从幸福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以及我国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过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