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移动通讯设备日益普及的今天,通过手机等便携式移动设备获取资讯的人群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甚至电脑用户。每天大量的数据信息在手机屏幕的方寸之间流动,随着移动数据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通过移动设备获取的资讯也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从最早的短信息到后来的图文消息,再到流媒体,短视频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如今国内主要短视频平台活跃用户已经突破了1.5亿,成为一种相当强大的新生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视频网站的发展以及影像制作设备的普及,网络视频对传统电视的各方面的冲击日益加深。本文着重从受众层面解析网络视频语境下,受众在主动性接触、视频消费与视频生产相互融合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个人"DV"如何在电视新闻中发挥监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 《新闻记者》2003,(4):56-57
关于个人“DV”及DV作品“DV”是英文单词Digital(数码)和Video(视频)的英文字母缩写,意思就是数码视频。“DV”一词来源于1995年日本索尼公司研制生产出的第一代DV(数码视频)摄像机(以下简称“数码摄像机”),由于其体积灵活、使用便利、性能优良、价格适中,这种数码摄像机很快便在专业影像圈中流行开来。“DV”一词就逐渐成了数码摄像机的代名词。随着DV在普通百姓生活中出现,一些人也掌握了影视拍摄手段,以前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影视制作,一下子变得简单而容易。拥有了DV的百姓想拍什么就拍什么,高兴怎么拍就…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科技》2008,(7):15-15
这款主要面向家庭用户的数码摄像机创新性地加载了笑脸快门功能,让用户可以在拍摄视频时轻松地捕捉家人的甜美笑容。而其小巧的机身设计更方便消费者使用,即使女性用户也能够轻松地携带和使用。HDR-CX12E也巧妙地结合了1920x1080i高清画质和闪存介质等前沿技术。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是指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发展后的全新形态,能够利用信息科技技术,使相关新闻传输到用户设备终端。在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娱乐方式。本文将分析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短视频化的媒介融合传播,为电视节目的发展带来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蒋先福 《声屏世界》2011,(2):125-126
网络视频兼具电视媒体的收看形式,及网络媒体的精准投放、积极互动等诸多特点,随着网民的增加,受众年龄结构的变化,网络视频覆盖人群范围日趋广泛,2010年网络视频在中国的用户规模已经接近三亿人,到2010年年底达到2.87亿,访问时长是2.05百亿小时。  相似文献   

7.
在5年前的中国,设备厂商向从事商业印刷的客户推广数码打样系统时,大部分客户还是不接受的。经过多年的市场推广,数码打样现在已经进入普及实用阶段,越来越多的用户都从原来的传统模拟打样转到数码打样了。  相似文献   

8.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4.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目前已经超过9.6亿。新闻短视频是传播媒介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产生的一个新兴事物,随着媒介的不断升级,新闻传播领域正面临着从文字到视频、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重大变革,短视频正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在新闻短视频生产传播过程中,脚本文案又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从脚本文案在新闻短视频生产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出发,分析了新闻短视频脚本文案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创作原则和方法等,目的在于提升新闻短视频脚本文案的质量,促进新闻短视频的发展,进而推动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用短视频APP作为自己减压的方式,古往今来从文字到图文的改变让人们看到社会的进步,走进图文时代,再到微信微博的产生,使得社会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一条简单的问候,一个动态小视频的传播都可以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人们足不出户"走天下",如今用长视频到短视频的变化来弥补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生活,例如:快手属于腾讯系、美拍属于美图系、秒拍属于新浪系、火山视频属于今日头条系、抖音属于今日头条系等等~([1]),最后盘点得出短视频形势最强的便是腾讯和今日头条。其中知名度最高和用户量最多的当属今日头条系。用户对短视频APP的使用背后会有活跃用户增比的统计,其中根据《2018年5月短视频平台类APP》报告显示,抖音、火山和西瓜三个APP的月活用户总数为4.2亿。笔者在此文中将以抖音短视频APP为例进行受众分析。文章将从抖音短视频的产生背景与传播方式的变革、抖音短视频特点、抖音短视频APP的质疑与负面评价、抖音短视频受众网络调查分析等四个部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今天,视频制作的界限逐渐模糊,用简单的方法和软件拍摄剪辑一段小影片也可以称之为视频制作了。在互联网各种传播平台众多的时代,视频越来越受到各新媒体运营者的重视和推崇,因为可以将各种图片和视频制作成一个精美的动态持续播放的画面,直观形象的呈现给用户。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端的智能化、超清的屏显、流畅的移动网络,助力移动端视频不断发展,资讯类短视频发展得如火如荼,内容生产方式以PGC第三方专业化短视频制作团队的内容生产方式和UGC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内容传播方式为主,在过去的发展阶段,这两种方式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以及短板,今后将规避短板,更倚重专业化的平台搭载以及平台用户内容自制的方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胡婧 《东南传播》2020,(1):13-15
媒介融合的概念从提出到今天,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在转型的重要环节。媒介融合绝对不是不同类型传统媒体之间在形式上的"硬融合",而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在新技术驱动下从内容生产、制作、传播的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记者采访工作来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直在提倡所谓"融媒体"产品,希望培养出"融媒体记者"。但是究竟融媒体时代对于视频内容的制作和生产提出了什么样新的要求?本文也将聚焦以上这些内容提出转变传统的电视制作思维,树立符合用户观看的制作理念。  相似文献   

13.
徐亮 《今传媒》2012,(1):102-103
近几年来,伴随着高清摄像机的日益普及,高清晰度电视(英文缩写HDTV)在我国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目前,中央电视台一套和多家省级卫视台已经开始播出高清电视节目。从传统的标清摄像机到不断完善的高清摄像机,电视节目的制作不仅仅是器材和设备的变化,更是拍摄技术和制作思路的转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如何使用高清摄像机拍摄出高质量的新闻类节目是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视频拍摄的方式被颠覆,视频的格式、拍摄的手法、所使用的设备多种多样,如何预测未来视频拍摄与制作的潮流,如何能节省节目制作的成本,提高节目制作的效率,国际台在这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本文是在数年探索的基础上对未来传媒集团在视频摄制方面应该如何预判和走在时代的前列所提出的一些思考和观点。  相似文献   

15.
质疑影视数字化制作的"虚拟"热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军 《青年记者》2006,(16):109-109
当今时代是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大型计算机、数字化智能化摄像机、编辑机、视频切换台、数字三维特技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电脑灯控系统、MD音频制作系统等先进的电视制作设备的问世,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制作功能。电子技术的发展是电视事业腾飞的基础,也可以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技术环境和新媒体的传播环境的发展迎来了读图时代和影像时代的到来,摄像技术无论从物质形态、文化形态还是艺术形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利用摄像载体的便利性,普通大众逐渐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手机、摄像机等智能设备的使用便利,给摄像技术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人们用数码摄像来记录生活中的见闻、趣事和有纪念意义的事情,用发布摄像视频来见证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胡洋 《传媒》2022,(3):55-56,58
短视频在经过高速成长期后,需要完成提升用户黏性、提高平台商业价值的新任务.为了实现用户更长时间的注意力保持,具有连载特征的短视频目前已经在短视频平台上得到了极大发展.本文归纳连载短视频的发展阶段,并指出连载短视频的兴起反映的是用户对于高质量内容的本质追求,使用户和运营者都更理性看待短视频的内容运营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数码影像领域的两支主力军正打算着自己扩展功能的计划,数码相机可谓是雄心勃勃,除了拍摄静态照片的老本行,视频片断的摄录也日渐普及,更有许多产品把触角伸向了音频领域,能够充当数码录音机和MP3;数码摄像机的动作看似稍小,但对低端数码相机的发展可能有着极大的影响,它们普遍具备了静态摄影能力,而且分辨率已经全面超越百万像素。 看着数码相机模式拨盘上的摄像机图标和数码摄  相似文献   

19.
张熙平 《电子出版》2002,(10):J012-J013
所谓数码摄录一体机,也就是俗称的数码摄像机(DV),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毕竟在几年前,模拟信号的摄像机就已经开始进入家庭了。现在,由于数码设备的飞速发展,作为排头兵的数码相机已经开始深入人心,并得到个人用户的青。而数码摄像机由于价格比较贵,加上用户认识不足,使用者并不多。  相似文献   

20.
黄睿 《东南传播》2015,(2):68-70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视频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改变,制作方传统的优势开始衰落;在视频各细分行业(如栏目、网络视频、电视剧、电影等)此类趋势呈现不一。随着技术上的不断发展,受众的反馈更加及时和频繁,这种趋势将越发明显,我们在肯定视频行业发展现状的同时,通过行业的分析,对视频行业的整体发展形势作出预判。笔者觉得作为主体地位的传统视频并未像人们主观想象中那样加剧以电视台为主的传统视频行业的式微。相对于传统行业而言,视频新媒体也一样要承受自身发展局限带来的"掣肘"。在海量数据反馈的过程中新老视频媒体都没有很好的方式收集和处理数据,并真正利用在视频产品制作的可能。通过分析中国大陆地区传统视频行业可能存在的不足和改变措施,才能借助新的契机拉小传统视频行业与新媒体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