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乌托邦意味着最美好的政治希望,那么,它并不是用来直接诉诸实践的,它的用处限于思想的层面:它可以启迪我们的政治想象,激发我们的政治活力,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批判现实的清晰参照。乌托邦语境下的现代性反思张彭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相似文献   

2.
《信息系统工程》2007,(3):80-81
“乌邦托”给人的第一个直观印象是“它不是乌托邦”。在中文里面,“乌邦托”是毫无意义的文字组合,干干净净,一张白纸。把“乌邦托”作为Ubuntu的中译名称,只是音译,并不牵强,其寓意就是“它不是乌托邦”。  相似文献   

3.
王娜 《大观周刊》2011,(40):63-63
弗罗姆提出的重生存方式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和理论价值,通过去除其理论中的乌托邦成分,对我们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爱情变成了乌托邦,真实生活的人该如何面对现实的残酷。即便我们调侃说,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可我们永远知道:太阳会照常升起!  相似文献   

5.
近日,我院新闻系马少华副教授新著《想得很美——乌托邦的细节设计》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马少华副教授曾长期担任中国青年报评论员和国内多家报刊的专栏作者。专业教学之外,对中西乌托邦著作的阅读和研究达十余年之久。本书着眼于细辨乌托邦著作的发展,不仅揭示出晚期乌托邦著作与早期乌托邦的重要差别,而且揭示出当代人的思想、当  相似文献   

6.
到 底有多少人曾经拥有过乌托 邦的理想?在乌托邦的世界 里,人们生活在一个大同的 世界,没有等级差异,没有贫富贵贱。乌托邦,在今天很多人脑子里已经成为一个陌生的词汇,但我们却在IT的世界里寻找到了他的踪影。一家从英国曼彻斯特起家,后又在硅谷发扬光大的IT企业--Transit  相似文献   

7.
“我们能做的,显然不是关闭华尔街、抛弃资本市场这一有用的工具,去寻找某种不可能存在的至善乌托邦”  相似文献   

8.
对乌托邦与社会怨恨之关系的讨论,无论是从乌托邦研究领域看,还是从怨恨理论的研究来看,都是一个较新的话题。在20世纪的西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出于对专制主义、极权主义、权力主义的反对,连带将乌托邦和乌托邦主义也推上了审判席,将后者视为前两者的同路人而一并予以否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一场接一场  相似文献   

9.
不完美的图像:反乌托邦时代的乌托邦思想[美]拉塞尔·雅各比著新星出版社,2007乌托邦在20世纪的溃败似乎证明了一桩事实:它绝非"子虚乌有"。自它诞生之日起,便随历史浮沉。从大革命的壮丽到雅各宾的恐怖。从斯大林时代的古拉格到波尔布特的红色高棉,一切惨烈的革命风暴可以跟它沾上边,一切可鄙的极权主义可以跟它套近乎。所以说,乌托邦从来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它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存在着。  相似文献   

10.
《信息系统工程》2006,(9):38-39
分布式环境会让人们进入一个IT资源的“乌托邦”,在这个“乌托邦”里,分布式环境下的任何一个节点,都有足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很难选择了阳光,却不要随之而来的阴影。选择本身难以完美,正如同任何一种社会亦都难以完美。不完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善于图画乌托邦式的完美,我们居然还相信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的文明大背景: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文化成为发展的主导力量,人类正由物质主义文明向文化主义文明跨越,在过渡时期里人类面临着包括生物大灭绝、人类大灭绝和文明大灭绝的三个大灭绝带来的毁灭的危险,同时这也是创造新的文明的机遇.金融危机是物质主义文明危机的一部分和大暴露,物质主义已经成为最反动最危险的意识形态,正在把人类推向死亡的陷阱.文化成为发展的主导力量,强大的文明生态化发展趋势,巨大的危险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无能都在呼唤着乌托邦思想和革命,革命是人类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唯一保障,革命和乌托邦具有两种性质,今天我们提出的革命和乌托邦思想与以往根本不同,革命已经刻不容缓.文化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表现出对于环境的不满,对于人类掌握自己命运的渴望.文化的本质是随着文化力量发展成文明的主导力量之后才有可能是自醒和自为的,而这种自醒和自为需要文化自身的革命.今天应对金融危机需要区分物质主义的和文化主义的两种不同策略,以文化主义策略作为立足点.我们需要非常思维,重新缔造乌托邦思想,重新学习革命.  相似文献   

13.
方亭  郭蕊 《青年记者》2017,(9):72-73
2017年2月,迪士尼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摘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篇奖,这部电影在中国总票房高达15.3亿元,中国观众对狐兔CP的追捧,对树獭“闪电”的喜爱,对电影互文片段的狂欢化解读,印证了美国动画影片在中国的影响力. 影片的反乌托邦思想 乌托邦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后多指“空想的国家”.反乌托邦“阐述了对乌托邦理想的质疑与批判,但它反对、批判的对象不是‘乌托邦’,而是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所异化的科学至上、极权主义以及当时的极权政治,由此突显出其后现代主义的价值取向”.①这类作品中,物质文明的泛滥掩饰着精神的空虚,人类被囚禁在自己制造的钢筋水泥牢笼里,精神压抑,道德沦丧,最终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房地产广告乌托邦化趋向的现状和原因谈起,多角度透视当代房地产广告幻化的表征,从法制和道德的层面对地产广告的乌托邦化趋势进行反思并探索未来房地产广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798的烽烟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发的艺术家聚集地到中国当代艺术品集散地,798早已经从被艺术改变的工厂,演变为被资本牵引的艺术贩卖区。而资本没有义务为艺术家打造那个想象中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6.
郑琳 《报刊之友》2014,(3):140-141
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观中蕴含着十分鲜明的理想化色彩,所以我们不难发现,“乌托邦精神”与导演的电影创作存在着微妙的内在联系,如他所竭力推崇的真实就主要表现为虚幻与现实交织的结构模式,大量象征蒙太奇影像的使用等等。本文的研究将以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创作观念为基点,以分析其电影的艺术手法与艺术特征为途径,将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思想与电影艺术实践结合起来,同时把他放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来分析乌托邦精神与其电影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金冰冰 《新闻世界》2014,(11):141-142
影片《暗恋·桃花源》让我们看到几段不同的人生之路,其对人生的思考有强烈的寓言性,通过对其的分析发现,桃花源其实是潜意识中梦境的再现,既有"乌托邦"式的浪漫又有现实的讽刺。  相似文献   

18.
当你遭遇网络帝国主义、网络文化霸权时,你会问:基于互联网社会建构的全球化真的有可能是人类的乌托邦吗?当我们目睹网络民族主义猖獗、网络舆论审判盛行时,你会问:网络时代的人民真的可以从此幸免不良的社会政治吗?  相似文献   

19.
在中山装的全盛时期,这种服装竟然成为全中国民众的单一制服。数亿人的思想、趣味和生活方式,被统一成毫无个性的反面乌托邦。反思这种服饰带来的精神创伤,才是比申遗更有意义的事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郑伟 《大观周刊》2012,(47):5-8,12
诺齐克在他的成名作《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一书的前言里开宗明义:“个人拥有权利,有一些事情是任何人或任何群体都不能对他们做的,否则就会侵犯他们的权利”。这明确地表明他将权利视为个人行为和国家行为的道德标准以及对个人权利的重视。本文通过详细地论述诺齐克个人权利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个人权利理论的内涵-持有正义理论、个人权利的实现保障-最弱意义的国家理论和个人权利理论的最终发展-乌托邦理论,以此清晰地得出诺齐克个人权利理论的核心和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