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都可以表示声音,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二者组合成词表示声音。但是"声"、"音"并非完全相同。从词源学的角度分析"声""音"的不同之处,"声"多指器物之声,"音"则多指人之声音。由于词义的扩展,某些情况出现混用。  相似文献   

2.
"音"和"声"通常被认为是同义语素,关于"音"和"声"的关系,目前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音"和"声"在现代汉语中有所区分,但在古代汉语中并无区别;二、"声"是自然的声音,"音"是人为加工后的声音;三、"声"是主观感知的声音,"音"是客观存在的声音。本文认为"声"和"音"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交叉关系,既有重合部分,也有只属于自己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声无哀乐论》是魏晋时期最重要的音乐美学论著,其作者嵇康为"竹林七贤"之一,是魏末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是清谈玄学的代表人物,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他的音乐思想则集中体现在他的音乐美学著作《声无哀乐论》中。声无哀乐而有"和"是嵇康音乐思想的核心。在《声无哀乐论》中,他首先提出了"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他  相似文献   

4.
声与情在声乐演唱中是一致的、统一的。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声"与"情"只有达到完美的艺术结合,才能达到完美艺术表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在我家就改成了"喜声、怒声、哀叹声,声声育人"了.   你不信?我告诉你,我可是"半个出家人",出家人是不打诳语的.请"施主"听我细细道来吧!   在我家,有一位大名鼎鼎的"雷公爷爷".这可不是浪得虚名,说到这,我可有一本"辛酸账"呢.……  相似文献   

6.
精彩点播: 别看我的耳朵小,我可以听到许多声音呢. 和妈妈去逛街,一路上听到了汽车喇叭的"叭叭"声、时髦女士穿着高跟鞋走过发出的"哒哒"声;在家里做作业,突然听见了妹妹敲门的"咚咚"声;同学演小品,观众们"哈哈哈哈"的欢快笑声中也有我的;过年了,鞭炮"劈里啪啦"地响,好不热闹;在妈妈炒菜时,锅里会不时地发出"呲呲"声;爸爸的鼾声更是震耳欲聋,"呼噜……呼噜".  相似文献   

7.
歌唱吐字要以日常吐字为基础,字头、字腹、字尾没有什么区别.歌唱时要把这些字放在"声"上,并融为一体,做到"字"与"声"的高度统一,体现出比日常口语更优美、幅度更大、更具有穿透力,即夸张."字"和"声"是不可割裂的."字"要靠"声"来表达,而"声"又不可能无"字",在设计"声"的同时,"字"也要予以同样的重视,二者要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8.
"气声"的运用是通俗唱法中呼吸运用的一大特点,从"气声"训练前的准备、"气声"训练过程中的要求这两个方面,对如何进行"气声"训练的问题作了比较细致的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精彩点播:别看我的耳朵小,我可以听到许多声音呢。和妈妈去逛街,一路上听到了汽车喇叭的"叭叭"声、时髦女士穿着高跟鞋走过发出的"哒哒"声;在家里做作业,突然听见了妹妹敲门的"咚咚"声;同学演小品,观众们"哈哈哈哈"的欢快笑声中也有我的;过年了,鞭炮"劈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声乐训练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中"字"与"声"的关系作了初步探索分析,对声乐学习中出现的"字包声"和"声包字"两种不良发声提出了纠正办法,指出了在不同风格的歌曲体中"字"与"声"在运用上应有所调整变化.  相似文献   

11.
《口技》一文,紧扣"善"字行文布局,真可谓句句写"善",字字写"善"。一善,通过正面描写,强调摹拟声音难度之大,直觉刻画口技者之善1、难度大体现在声音种类多。有犬吠声、妇人惊觉欠伸声、夫呓语声、儿啼声、妇抚儿乳声……全文共摹拟了二十余种声音。足见声音种类之多。2、难度大体现在每种声音非单一的而是复合的,非单纯的是富有情境的。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中从"夬"的字共有23个,同从"夬"得声的这些字,许慎在标注其读音时,不仅仅用"从某,某声"的标记方法,还用了"从某,某省声"的说法,这种省声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区别字音。《说文》解释"夬"为"分決"之意,但就其甲骨文字形来看,本应该是"两手持玉"之会意,故从"夬"的字在其意义上可以分成"缺损"义、"小"义、"分别"义、"表示……的样子"等义,这是形声字的声符示源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梦里,我梦见我的耳朵与爸爸妈妈的耳朵躲在厨房里计划"出逃"。A耳朵:"我实在受不了了!这里噪声太大,飞机声、炸弹声、机器声……我的心脏病快发作了!我们逃吧!"  相似文献   

14.
建构成一个完美的民族声乐表演体系,以情带声,以声表情,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有机地结合,"情"终需"声"来体现,任何只重"声"而轻"情",只追求"情"而忽视"声"的倾向都有失偏颇。唯有"声"与"情"的结合和统一,相辅相成,才可能实现相得益彰的意义上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5.
"无声则无情,无情难称歌。""情"与"声"相辅相成,如果没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内生情感驱动,就不能形成"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最佳境界,让我们通过渐进式体验、多元化演绎、对比中感知、形象化表现等方式,以声传情,以情带声,最终达成"声""情"合一的完美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正一、词与押韵的内涵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宋人称词为歌词,晚唐、五代时人们称其为"曲子词"。从字义上看,词就是指文辞,曲就是指音乐。"曲子词"就是依照音乐韵律节拍而创作。在古代文论中就有"倚声填词"之说,"倚声"正是合音律之意。按谱填词,谱中字句有"平仄"之格律,按谱其实也是"倚声"之意。清刘熙载《艺概》卷四说"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清宋翔凤《乐府馀论》说"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世事变迁,历史演变,这种"倚声填词"的"声"——乐  相似文献   

17.
自习课上,大家都静悄悄地在做作业,教室里只听见笔尖摩纸的"沙沙"声。过了一会儿,大多数同学的作业完成了,教室后座传来"嘁嘁喳喳"一阵细微的私语声。  相似文献   

18.
刘媛 《铜仁学院学报》2007,1(3):73-74,83,114
人类的歌唱艺术中,"换声"是歌唱者演唱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换声"对任何一个声部又是一个难点,但又往往不会引起人们十分重视,导致很多演唱者在"换声"环节上出问题,达不到自己满意的演唱效果。本文就换声问题中"换声点"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换声"问题进行论述,提出一些见解,力求引起同行专家的重视,以期达到歌唱艺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1父亲的葬礼之后,我留在家里收拾行装——送走父亲,我的返程日期也到了。门铃响。母亲开门后"呀"了一声,轻轻说:"是你呀!"接着我听到一个男人的声音。我走出卧室,看见门口站着一个人。他的目光转向我,叫了一声:"小雪。"我在心里"啊"了一声,可是嘴里说不出  相似文献   

20.
"呼噜噜——"大榕树发出很响的呼噜声;"呼噜噜——"小松树发出很轻的呼噜声。猫、猪、兔听到了,轻轻走进森林,好奇地坐在两棵打呼噜的树旁。这时候,呼噜声停止了,大榕树的门打开,钻出一头大熊,小松树的门打开,钻出一只小松鼠。他们可没想到,打呼噜也会招来这么多的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