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以锦 《新闻前哨》2011,(5):101-101
我觉得《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这本书内涵很丰富,选题很有价值。本书将1996年至2006年新时评发展变化划分为五个阶段:新时评专栏的产生(1996—1998);新时评专版的发展(1999—2001);大众报时评版的兴盛(2002);  相似文献   

2.
《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1996—2006)》(陈栋博士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问世后,传媒名家范以锦、吴廷俊为其作序,给予高度评价,现将序言摘要刊发。我觉得《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这本书内涵很丰富,选题很有价值。本书将1996年至2006年新时评发展变化划分为五个阶段:新时评专栏的产生(1996—1998);新时评专版的发展(1999—2001);大众报时评版的兴盛(2002);  相似文献   

3.
与思想赛跑     
吴廷俊 《新闻前哨》2011,(5):101-102
时评是时代的思想原声,是思想交锋的结果。中国时评诞生在20世纪初那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在中国新闻史上.首先创建“时评专栏”的是狄楚青的《时报》,所以狄楚青曾骄傲地称:“时评者,《时报》之评论也。”自1904年《时报》出现署“时评”之名的言论以来.  相似文献   

4.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时评风吹遍中国新闻媒体。但遗憾的是,目前中国新闻媒体对时评的文体特征认识并不是很明确,以至于报章网络的许多时评流于形式、盲目跟风。《南方周末》为此发表了叶匡政的文章《时评,正在成为一种脑残文体》。网络和一些学术期刊上关于时评危机的说法也不绝于耳。那么,时评——这个中国新闻评论的第一文体真的只能是昙花一现吗?  相似文献   

5.
关于“丑陋的时评圈”的看法,我是同意的。至少在中国时评发展的现阶段,时评充满着一种为名气而写作的虚伪色彩、一种为稿费而进入时评界的铜臭色彩。正因为这些客观问题的存在,时评成了一个圈子内的时评,成了不疼不痒的时评,成了吹毛求疵的时评,成了争名夺利甚至不乏侮骂声的时评。这种现象令人叹惋。很多关心时评发展的朋友对此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但我以为,目前我们缺少对于最根本问题的清醒分析。这个问题便是:时评为什么? 时评到底是为了什么?媒体为什么纷纷上马时评版?这是个说起来简单但实际很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搞不清楚,时评界的所有问题都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6.
时评的历史与规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股“时评风”,遍吹中国各媒体,似有“泛滥”之势。仅从栏目的名称看,《中国青年报》有冰点时评、经济时评、教育时评;就连它的思想理论版,也新设了“思想时评”。《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先后开设了“热点时评”;《人民日报》的“人民网”有“人民时评”;千龙网有“千龙时评”;《文汇报》创办了“文汇时评”;《长江日报》2001年末创办了“今日时评”,而在此之前,《中国政协报》早有“今日时评”在前头,并已于2001年与《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一起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另外,新出版的《经济观察报》还有“一周中国时评”。  相似文献   

7.
近日,我收到我的年轻朋友陈栋从武汉寄来的新著《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1996—2006)》,读后,我很感慨,因为,在被他称作"新时评"的这块实践的舞台上,我作为一个亲身参与者  相似文献   

8.
在各种新闻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新闻时评已经成为报纸一大亮点。尤其是经济时评,它以其对最新经济现象的敏锐洞察和具有创新市场潮流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观念.迎合了市场经济社会的需要。成为了今天颇受读者欢迎的一个新闻品种,它甚至被人认为是可以影响政府决策的新闻品种。一张日报的要闻版面,如果能够每天有一篇具有新意和思想深度的时评,无疑是很耐读的电很能够提高报纸档次的。过去我们爱把言论比做报纸的旗帜,今天的情况是。言论可以反映出一张报纸的思想水平。  相似文献   

9.
打造"思想的圆桌会议"--《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评,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沉寂后,终于在2002年大举复兴。如果说《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和《青年话题》吹响了时评复兴的号角的话,那么《南方都市报》则以其大手笔打造的时评版身体力行地为时评的复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南方都市报》时评的分析,力图为时评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的创办早在1998年11月初《冰点时评》问世,时评在《中国青年报》崭露头角时,就有人预言:中国媒体的竞争已经进入“观点时代”。且不论“观点时代”是否真的到来,但2002年时评的风生水起却是不争的事实。创办于1999年夏的…  相似文献   

10.
有学者认为,当下中国的舆论生态处于一个“时评兴盛”的热言时代,我认同这种评价。我同时感到骄傲的是,学界和实务界基本达成共识。这一波的时评热或许从1999年《中国青年报》开创“青年话题”版开始。此后,时评越来越发展成一种民众袁迭、公民言说的实用文体。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2010,(5):81-81
《思想的力量——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1996—2006)》作者及内容简介1.作者简介陈栋,男,汉族,1981年12月出生于湖北大冶,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现任湖北中烟工业  相似文献   

12.
时评繁荣吗?都说:是!看上去是很“热闹”,但“热门”的背后是作者队伍的良莠不齐,版面、栏目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时评的理性观察、分析研究的队伍和水平,都才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22,(5):26-27
<正>本书收录了作者2021年3月以来发表的论述、时评和访谈,向读者展现了大变局下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那么,中国奇迹的源泉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很明确:是中国共产党求真务实的领导。自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  相似文献   

14.
尹焕霞在2008年第2期《新闻知识》发表《新时期时评运作中的五种意识》一文,指出:随着民主的发展,国家舆论政策的适当调整,媒体市场化走向的需要使时评重新焕发了生机,一时之间时评风生水起,各类媒体齐头并进开发言论市场,时评已成为中国媒体竞争的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文人论政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近代中国报刊的发展使时评成为文人论政的轻骑兵.纵观中国新闻史,时评热多发生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多发,公民的参政意识增强,在报刊上形成公开讨论社会问题的公共领域,成为公共领域的主要担当.当代时评热发生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时期,新媒体的高度发展、新闻娱乐化的大背景,导致了时评症结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时评,顾名思义,就是因时而评、合时而著的新闻评论。如果把时评的蓬勃发展以版面化和显要化作为显性标志的话,时评的快速成长期是近十年的事。1998年11月初《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问世时,就有人预言:中国媒体的竞争已经进入观点为王的时代。果不其然,2002年《南方都市报》拿出几个版面做时评版,因其影响力与操作思路方面创举而成为时评界的翘楚。从彼时始,时评在一些纸媒体上风生水起、攻城略地,刚开始这个模式很多人是质疑的,说这不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但目前看来,这  相似文献   

17.
黄帅 《青年记者》2017,(24):17-18
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版创刊十余年来,作为国内报业较早出现的言论版,它的发展几乎见证了当代中国新闻时评文体的兴起与流行.强调以公民身份发言、鼓励独立思考与判断的风格,让时评走出了狭义的新闻工作者的园地,也让更多关心社会时事、心系国计民生的普通人加入了时评写作的队伍.不论是媒体业界还是新闻学院,不论是一线评论写作者还是学院中的研究者,都对时评及其背后呈现出的社会万象、深度思想和广泛的知识视野充满兴趣.  相似文献   

18.
《报刊之友》2010,(5):81-81
《思想的力量——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1996-2CC6)》作者及内容简介 1.作者简介 陈栋,男,汉族,1981年12月出生于湖北大冶,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现任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9.
当下中国舆论生态处于一个"时评盛兴"的热言时代,本文主要分析在这样的热言时代下,都市报时评与公民话语权的相互关系;并创新性地引入"公共话语场"概念,从理论层面探析在第三次时评热潮的头一个10年里,时评特别是都市报时评如何为公民话语权的实现搭建话语平台,公民又如何通过时评这一言说文体表达其话语;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对如何更有效地让公民通过时评最大限度实现其话语权提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0.
艾君 《青年记者》2004,(9):21-22
因为时评的繁荣,也引发了人们(准确说也是一些时评人)对时评的各种议论,其中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对时评指责的多,褒扬的少,更有人对当前时评存在的问题拿了“放大镜”看,发出“不得了”的惊呼,忽略了近几年来时评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政治明进步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