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妙悟与西方文论中的灵感相通之处在于直觉性、创造性,但二者并不完全等同.妙悟重过程、重培养,有一定的理性色彩.妙悟需吸收灵感中的情感狂放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妙悟     
  相似文献   

3.
妙悟     
  相似文献   

4.
沧浪“妙悟”论远绍庄骚,近取象山心学,不能简单地用禅家“妙悟”来涵盖。从哲学源头上看,严羽将老庄的“神”、“妙”转化为诗家“妙悟”;在诗学上“妙悟”论是对楚辞以来重情感特质文学传统的继承,是对陆机“诗缘情”的进一步发挥;在思维方式上,是象山心学执本驭末思辨方式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妙悟是佛学术语,为禅宗所重,指对佛法的新解和觉悟。而在严羽的《沧浪诗话》中,他借用禅法来讲述诗歌创作的原理,他认为所谓“妙悟”是针对“兴趣”而说的,也就是现代人说的灵感。妙悟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是在诗歌创作的萌芽阶段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解读妙悟     
匡晶 《考试周刊》2014,(92):20-20
"妙悟"、"以禅喻诗"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有关诗学理论的著名论说。诗人结合自身学诗与品诗、作诗的体悟,提出"妙悟"说以阐述自己独特的诗歌理论,还将禅学引入诗学,使禅理与诗理融会贯通,由诗意求禅意,以禅理喻诗理,使诗歌理论得到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谈妙悟     
“妙悟”、“以禅喻诗”是严羽在《沦浪诗话》中提出的有关诗学理论的著名论说。诗人通过自身在学诗与品诗、作诗的体悟中,提出了“妙悟”说来阐述自己独特的诗歌理论,还将禅学引入诗学,使禅理与诗理融会贯通,以禅入诗,由诗意求禅意,以禅理喻诗理,使诗歌理论得到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备课的妙悟     
林忠港 《阅读与鉴赏》2009,(1):49-49,64
为什么许多语文教师基本功不错。而课堂却屡有败笔?或杂乱无章,千头万绪;或面面俱到,平均使力;或蜻蜒点水,浅尝辄止;或画蛇添足,劳而无功;或买椟还珠,以次充好……这些败笔绝非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进入的要深,出来的要浅”能巧妙地用于一些有关气体的进出问题,效果非常好。下面,仅就气体的制取、收集、干燥、还原性等几个方面谈一下“深入浅出”的妙用。一、气体的制取深入:进发生装置的应深,深至液面下,防止气体从此逸出。浅出:出发生装置的应浅,稍露出橡皮塞,利于气体的排出。[例1]有人设计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见下图),哪种是正确的?[解析]固体、液体之间的反应,不需加热,排除A,再想一下“深入浅出”应选B而不选C。二、气体的收集(只对排空法)导气管应深至瓶底,利于排尽空气,收得纯净气体。[例2]右图为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图…  相似文献   

10.
小学思想品德是一门比较系统的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显性课程,它主要依靠明理、激情、导行等方式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把多媒体辅助教学(CAI)运用到思想品德课中,能克服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抽象化、概念化的倾向,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一、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优化明理明理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的道德认识总是以一定的具体形象为基础,经过分析、抽象建立起来的。如果局限于文字教材进行口头说教,硬贴标签,则很难奏效。而借助多媒体手段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将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  相似文献   

11.
“妙悟”是一个极具东方魅力的美学范畴,它揭示了艺术与灵感的联系,把审美的最高境界定义在欣赏与创作的心领神会上。起初它是针对书画艺术的审美而产生的;唐宋时禅宗和老庄学说结合,提倡“以禅喻诗,讲究悟人”;真正把这一命题完善起来的是宋人严羽,他在自己的诗论《沧浪诗话》中系统阐述了妙悟的美学内涵,使之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中最具价值的命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陈育德教授新著《灵心妙悟——艺术通感论》,最近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10章,170千字。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艺术通感问题的专著。  相似文献   

13.
灵心妙悟感而遂通——论艺术通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感是多种感觉经验综合的心理现象,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产物。要坚持唯物的反映论,反对通感阐释的唯心主义、神秘主义。通感可分三种类型-感觉挪移、多觉应和、意象互通。通过感有着特殊的审美效应,对于形成整体的审美体验、创造虚实相生、无理而妙的艺术境界以及各类艺术之间的融通、互用起着重要作用。艺术家丰夏的生活积累和多种感觉能力的和谐发展,是发挥通感审美效应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基础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超速激增的信息时代,在大力提倡语文教改提高语文素养的今天,语文教学要求由过去注重知识识记、讲解、技能训练转到注重提高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内心感悟、强调个体经验和感悟创造上来。在教学中,引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水画艺术是生活情趣与自然情趣的有机结合。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的宇宙自然观照。而绘画之道就在于妙悟自然,以天地为师,以自然为师,才能达到超越表象,跨越时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6.
迷狂和妙悟在阐释文学艺术灵感时呈现出极大的相似性。但由于它们根植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语境之中,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本文对此进行探寻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严羽以禅喻诗之核心为妙悟。与同样重视"悟"之江西诗派相比,二者最大不同在于严氏之悟是审美范畴,而江西之悟则是非审美的。故严羽之妙悟,发掘出了诗与禅之深层相通处,体现出其对诗歌创作内在美学规律的独到认识。  相似文献   

18.
宗白华的现代"美学妙悟说",在其美学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我们理解其美学内蕴的一个关键.这个学说昭示着:"妙悟"的渊源在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其内在神韵在于:"妙悟"的根本存在样态是"恒悟",它有情感震动与情感平静两种情态,又有"玄悟"、"顿悟"和"朗悟"三种呈现样态,分别标示着审美的源泉、诞生和真相.这为我们建构现代美学、思考审美及其相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地基,提供了根本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1 随着禅宗哲学思想对唐宋时期士大夫的普遍濡染,用禅学观念来比喻、说明诗歌艺术特征的情形勃兴于诗坛。其中南宋诗论家严羽的《沧浪诗话》,是最有代表性意义的一部著述。“以禅喻诗”,就是严羽首先明确提出来的。而实际上,《沦浪诗话》的“以禅喻诗”,并非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宋人论诗“借禅以为喻”是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0.
宗白华的现代“美学妙悟说”,在其美学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我们理解其美学内蕴的一个关键。这个学说昭示着:“妙悟”的渊源在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其内在神韵在于:“妙悟”的根本存在样态是“恒悟”,它有情感震动与情感平静两种情态,又有“玄悟”、“顿悟”和“朗悟”三种呈现样态,分别标示着审美的源泉、诞生和真相。这为我们建构现代美学、思考审美及其相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地基,提供了根本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