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学探究过程的核心价值是经历数学感知、数学表征、数学抽象概括、数学推理计算、数学记忆等认知活动,发展数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中要从整体上构思,关键处设问,适当处介入引导,为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然合理的数学思考搭建适当的脚手架.在学生思考的起点、转折点、迷茫点根据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开展适当的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2.
1教学设计背景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现在基本会画简单函数的图象,也会通过图象去研究函数的性质,初步的数形结合知识也足以让学生理解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方程的学习安排在三角函数之前,因此,倾斜角的正切等于斜率,这一事实还不能直接引入.在研究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时,由于没有三角函数的知识,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这是本节的难点.在这部分内容的研究中,鼓励学生小组讨论,更多地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两  相似文献   

3.
4.
邵贤虎 《中学教研》2009,(11):21-24
最近,笔者参与了南京市青年教师赛课的活动,对其中2节直线方程的课例印象深刻,这2节课也引起了评委们的争论.  相似文献   

5.
同课异构是优化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文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综合实践活动——“数字编码”为例,设计以“调查—交流—引领”为主线、以“提出问题,启发思维,制订标准,自主建构,创造编码,实践运用”为框架的同课异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例,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的全过程,从而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同课异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轨迹问题的探求,“探”是重点,“求”是“探”的结果,经过“探”的过程,“求”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物教学》2017,(22):45-47
传统的"同课异构"是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包括"选定课题一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为了青年教师较快胜任教学,降低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程度,通过对传统的"同课异构"模式进行创新:"同一年级教师选定课题—同一备课组集体教学设计(备课)—个人教学再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从而体现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尤其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8.
以"氯气的化学性质"教学在不同时期的"同课异构"为例,阐述了"同课异构"是避免教学重复失误、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的有效途径,指出坚持实践"同课异构",有利于教师自我发展和引领学生的发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9.
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方式称为同课异构。本文结合"动量定理"的同课异构谈谈作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同课异构”就是不同的教师在相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上同样的课,以展示同一课题的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比较他们在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什么样的数学课是一堂具有探究水平的数学课?显然,理论界并没有(也不可能有)一把度量的尺子。我们想,既然这是一种探究型的课,就不妨采取一种探究的态度。正是抱着这种态度,我们尝试上了一些“感觉和传统教学不一样的课”。本文提供的案例就是其中之一,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要给出“探究学习”的样板,而是试图揭示探究学习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带有“两难”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多人一轮间的同课异构""一人多轮的同课异构""多人多轮的同课异构"三种方式,以及"整节课的同课异构""微课和教学片断的同课异构"两种呈现类型进行了分析,以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同课异构"模式,达到高效地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与一般的课相比,因同课异构讲的是同一教学内容,所以更有可比性。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这种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一节课,三位教师在优化导入环节上做法不同。课例A温故知新,设置问题情境,给学生留  相似文献   

14.
全希 《地理教育》2014,(3):21-22
正中图版地理教材每节前都设计一个"探索活动",突出探索性,力求有新意。教师应充分把握新教材特点,运用探究模式进行教学,防止"照本宣科"。针对同一节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思考与学习。如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可用不同形式引入探索。一、模拟实验引入探索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尤其是客观条件不允许之时需要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探究。模拟实验是参照实际生活环境,通过图片、幻灯、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研究需要抓手,同课异构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抓手。同课异构设计是以"认""同"为研究视角,运用比较的方法去"解""异",将"认同"与"解异"结合起来的研究过程。"认""同"是教学文本和教学理念",解""异"的是课堂导入、课堂精讲和课堂操练。好的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必须处理好设计数量、设计标准、研讨跟进和教师相互倾听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松波 《辽宁教育》2002,(7):118-119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估算和查阅资料等方法得出自己上学行走的路程;学会多种渠道获取、处理信息,多种方法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实践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已经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普遍追求.但是教师倾力创设的数学探究活动情境,往往没有充分发挥出潜在的启导功能,而是在不经意间“一滑而过”,流于形式.本文通过对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陶维林的“轨迹问题的探求”课例的研析,旨在对基于数学活动的探究教学的实践问题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8.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游览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将同课异构的重心移位到教学之前,将个体的教学设计变成备课组整体的设计,根据教师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材的处理方式,这样同课异构就成为对备课组不同设计的比较性研究,不再是对执教者个体的比对。  相似文献   

20.
<正>同课异构是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不同教学者基于同一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运用不同教学策略,实施不同的教学流程,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促使听课者在听课活动中产生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交锋、理念的思辨,共同探讨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式,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最终提高教师的教育反思能力与研究能力。一、研讨背景1.备课形式化。长期以来,教师备课制度规定教师每课时必须有教案,每个教案必须详细按规定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