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包含了众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它是学生能力提高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这些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知识形成的探究过程,经历知识的应用过程,经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中数学新课标倡导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素养.本文主要从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结论的推导过程、注重数学的应用过程、注重解题的探索过程、注重规律的探索过程五个方面探讨高中数学过程教学,引导学生在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基于学生认知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让"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注重问题引领、挖掘数学因子、探寻知识内核,突出实践运用,充分经历"探索化""自主化""本质化""结构化"的过程应成为数学教学的应然状态,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学抽象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之一,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抽象能力,同时随着知识学习的深入,其抽象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建立数学概念、发现数学规律、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的重要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
过程性教学以经历、探索、体验为基础,可以呈现数学思维过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高中数学“等差数列前n项和”课题为例,教师可以基于过程性教学原则来进行教学设计,采用问题探究的形式,展开过程性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应用四个阶段,在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中,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实现过程性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任何知识都有它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在教学中,如果压缩掉这个过程,就知识教知识,那么学生只能得到零散的、孤立的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不能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扩充和改造.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不应是"结果"的教学,而更应是"过程"的教学.应该创设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形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育学》的作者,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课本知识的教学",这就是说,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感知过程和理解过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是过程教学法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他们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鲜明地体现了“过程”的关键作用.教师要以知识的学习为线索,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以知识结构图为媒介,带领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体系建构的过程;以数学问题为载体,帮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以实际问题为依托,鼓励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学生经历从“四基”到“四能”再到“三会”的素养发展的过程,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目标.对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的要求与深度应是不同的,应遵循儿童的心理特征与认知水平.这就要求教学一线的教师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引领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并最终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经历知识探索过程中,有的数学思想外显而显得比较清晰,而有的数学思想内隐,则显得相对模糊.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捕捉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因为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其实就是数学思想渗透与感悟的过程,而不能"一走而过".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了解数学、认识数学;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数学化"过程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举了三个例子来探讨数学化过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要实现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的和谐发展,就需要让学生多体验、多参与一些探究的过程,进而在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更需要学生去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有效拓展思维“宽度”,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与社会教学应注重过程教学,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探索过程,让学生经历问题生成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课内外知识整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顺应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稳步提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教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教学对学生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与巩固的过程,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与态度。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学核心素养融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从而将抽象的数学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从而在历程中通过分析、探索、猜想、推理、抽象、建模等数学活动掌握数学本质,提升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活动理念的数学教学就是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运用的过程,将数学问题逐级展开,让学生在"做"和"思考"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形成数学能力、数学观点和数学素养.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设计具体阐述基于活动理念的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来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和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现实、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教材应注意创设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这些要求之下,  相似文献   

19.
邓厚波 《广西教育》2013,(34):75-76
在保留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新的数学教学观突出了过程性的要求,包含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对学习过程的描述。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加强对“过程化”的实践探索,纠正过于注重结果的倾向,帮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建构知识”,将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分析、归纳过程充分暴露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获得发展和提升,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素质是学生意识的外化,是数学思维的物化,是数学能力的深化,是数学观念在人们思维中完美的体现.作为中小学的主要学科,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的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主导与主体的作用应该是和谐发展的,即教师引入知识要自然、流畅,有吸引力,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且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教师不应强加硬塞给学生知识,而应该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和人们认识问题的规律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