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如何突破小结课教学的传统模式,怎样设计小结课才更有实效,如何提升小结课的有效价值取向等问题,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重点从准确把握小结课课型的“三个功能”出发,探索了将学生探究活动线、知识网络建构线、思想方法蕴含线贯通融合成为“三线交织”,将知识、方法和能力串通融合为“三位一体”的一题串通式、变题串通式和分块串通式的小结课新模式与具体做法,以期达成“联知编网、串知成链、动态生成、有效建构”的效果,真正实现小结课教学的温故知新和认知升华.  相似文献   

2.
徐晓庆 《教育》2012,(33):56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点细化成小模块出现,教材编排中也反映了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数学复习课中,如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一要重视对知识的"理",使知识"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二是要"通",将知识联通起来,融汇贯通,注重知识的横向沟通与纵向拓展,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将知识建构成辐射网状。运用"变式训练"可以提高数学题目的利用率,使得一道题出现发散性的变化,起到提高教学有效性,充分理解数学本质属性的作用。数学变式训练,是在数学教学过  相似文献   

3.
简秋兰 《成才之路》2022,(14):61-63
阅读、思考、表达简称为"读思达",读思达概括了教学的基本环节.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学生经过"读思达"三个环节,能够实现对旧知识的重组与创新,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教师在高三"主题式"综合实验活动复习课中应用"读思达"教学法,可以将复习课分为课前实验预习报告、课堂实验、课后实验评价三个环节,分别对应读、思、达三个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4.
"课证融合"要求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厘清"课证融合"的发展脉络及内涵,明确了"课证融合"的定义.以"课证融合""课证融通"为检索词,选取2000—2020年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90篇有效论文为研究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和可视化分析法等,呈现了"课证融合"的研究概况."课证融合"研究经历了缓慢增长期(2006—2018年)和高速增长期(2020年后)两个阶段,主要观点集中在职业资格证书与技术技能等级的匹配、教学环节与技能考核的融合等方面."课证融合"需构建课程标准与认证标准相融,课程内容与认证内容相融,课程教学、考核与认证培训、考核相融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通过耦合、接口、单列或混搭法来实现从点缀型融合、拼凑型融合走向紧密型融合;在融合技术上把握好知识、能力及情感目标的融合,实践过程理念与方法的融合,实践过程监测与评价的融合这三个维度,以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课堂教学陷入"只动手不动脑"的"活动导向的教学"或"走马观花式"的"灌输式教学"的误区,通过对知识的解构,以"知识本体、逻辑认知以及意义价值"为理论基础,以此来建构导向学习的教学设计样式.然后,通过"液体压强"复习课,对"知识三重性"视角下教学设计的理论性、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了实践检验.最后,提出了"以知识线为学习开展的物质基础、以认知线为学习推进的核心路径、以教学线为学习深入的重要动力"三条原则方法,以此来实现"导向学习"这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复习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本文从数学复习课最难上的现状出发,进行思考,探究并对如何提高数学复习课教学效率提出五方面的建议: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二、用问题引领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深化知识理解.三、点明教学重点和难点,攻克知识堡垒.四、精选例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五、细化课堂小结,提升认知水平.通过实践,复习课能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也是我们教师的数学教学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任虎虎 《物理教学》2020,(2):66-68,55
如何将深度学习理念在高三复习课中得到落实?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和思维品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微专题"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教学为例阐述:明确高考考向,把握热点问题;借助原始问题,促进模型建构;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具身体验;持续变式追问,理解知识本质;及时小结反馈,不断反思提升五个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的实行,中考必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革,初三复习课不再是原来新授课的重复,而是对知识的重新认识、建构、融合和提升的过程.在教学中,提高复习效率,改变对知识的重复性归结,传统"炒冷饭"式初三复习模式,力求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方法兼顾,情感与价值观相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有效提高复习效率是我们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中创设活动,让学生在情绪体验中获得知识并且实践运用,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达到知、情、行三个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呢?近年来,我尝试运用"三环节"教学法,将心理健康教学的三个教学目标设计成一个合理的组合方式和运作过程,以期提高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易瑾 《江西教育》2011,(11):40-41
复习不是"炒冷饭"式的对知识重复性的归纳、讲授学生已经懂得的"真理",而是对知识的重新认识、建构、融合和提升的过程.要提高复习课效率,应加强对复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的研究与探讨,寻求解题方法,精心设计每一堂复习课.  相似文献   

11.
首先剖析了翻转课堂与微课的关系,其次针对翻转课堂中如何设计课前、课中、课后活动及相互衔接问题,依据生物学中"趋同进化"理论,设计了一套基于微课趋同教学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该模式的学习效果进行深入地分析和验证.实践表明,该模式在实现知识的传递、建构和内化以及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中显得更加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2.
专题复习课不仅是知识的重现,而是学生知识的生长、升华和能力的提升,更是方法的提炼和总结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题一课式的微专题复习课是专题复习一种有效形式,教师在微专题复习课的教学中,需要重构数学教育价值,关注数学本质,可以通过由生长源(元问题)出发,基于基础与经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产生新问题,不断生长新的数学知识、方法、思维、经验.让学生经历知识自主建构、方法感悟提炼、经验不断积累、思维不断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首先剖析了翻转课堂与微课的关系,其次针对翻转课堂中如何设计课前、课中、课后活动及相互衔接问题,依据生物学中"趋同进化"理论,设计了一套基于微课趋同教学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该模式的学习效果进行深入地分析和验证.实践表明,该模式在实现知识的传递、建构和内化以及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中显得更加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4.
2010年5月,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苏常州、镇江、连云港三市"从结构走向建构——复习课专题研讨"联合教研活动,执教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一课,磨课过程中,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益、有效落实三维目标"进行了三次思考探索,着力打造厚重而生动的复习课。第一次思考探索:注重沟通知识联系思考:复习课"难上",学生对复习课缺乏学习的热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对复习课目标定位有  相似文献   

15.
复习课也是常见课的一种类型,有效的复习能够起到巩固基础、加深理解、掌握方法、拓展能力等作用.如何优化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是深入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初中数学培养目标的需要.在复习课中尝试"知识网络的架构"、"核心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整体的教学"、"变式教学"等复习课模式.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章节新课结束后,都有相应的复习课.然而复习课并没有现成的教学素材和课标定位,那么应该如何筛选素材、如何确定合适的主线聚焦知识之间的联系呢?利用教材中的章"小结",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利用教材的例题或习题,加强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利用教材中活动的材料,提炼经验形成思想;利用"阅读材料"的课程资源,欣赏数学.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论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个性化思辨听说课教学模式构建,具体包括梳理思辨听说课框架及内部关系、建构思辨听说课"能力+技巧+知识"模块化教学目标体系、厘清思辨听说课教学主线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课末小结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做好课末小结,对于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培养概括能力,掌握数学思维和方法,对于激发学生课后积极思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做好课末小结是教师课堂教学所必须探讨的。一、课末小结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促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并实现了知识传递、知识建构和内化及知识巩固和拓展。高职英语教学也应适应新形势将微课等信息化手段引入教学。本文将探讨基于微课的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和应用,以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高三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语文复习是将如珍珠一样散乱的知识用线串联起来。许多高三语文教师都对复习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在此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如何让高三语文复习独具特色,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一、高三语文复习课面临的困境1.教学盲目,重量不重质。复习具有"温故""知新"双重作用。语文知识点何其之多,语文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