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教育理念和新课标把当前的高职语文教师推到了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关键地位,要求教师具备开发、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层面掌握语文课程目标,从教学、评价、编写教材等三个方面感知实施要求。我校在原有高职语文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添“拓展课程”系列,从而使引导学生学习、探讨、研究的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新课标更融合。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的“两课”课程整合给教师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两课”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从课程观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翻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师角色的转换等几个方面,试述了“两课”教师如何勇敢面对新的课程整合,实现“旧瓶”装“新酒”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的“两课”课程整合给教师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两课”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从课程观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翻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师角色的转换等几个方面,试述了“两课”教师如何勇敢面对新的课程整合,实现“旧瓶”装“新酒”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有机化学课程整合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网络课程的制作和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三个方面进行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实现信息技术与有机化学课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林永希 《函授教育》2003,7(1):91-9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否成功,教师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转换,教师必须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研究型的教师。笔者从学生研究型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三个角度论述了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研究型教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否成功,教师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实现从知识传授到学生学习促进的角色转换,教师必须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研究型的教师。笔从学生研究型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三个角度论述了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陆安 《山东教育》2008,(4):29-30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课程实施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教材也由此成为走下神坛的“学材”,成为教学的资源之一,而不是“唯一”。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赋予教材以个性化的意义。课堂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要求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一定意义上说,新的历史教学模式建立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历史教学资源运用的过程;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利用的过程;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实际上是落实现代教学理念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能力的提高。诚如专家所言:“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因而历史教师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学习和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开发校本课程是音乐课标倡导的,也是拓展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渠道。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学生对校本教材的认可是一个重要因素,即校本课程生本化。教师如何多元整合,推进校本课程生本化?本文从整合学科资源、整合校园文化、整合开发渠道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课程实施者转化为课程开发者,教材由此也成为走下神坛的“学材”,成为教学的资源之一,而不是“惟一”。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赋予教材以个性化的意义。课堂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师生双方作为人格平等的主体,展开交往互动。教学所产生的成果,是交往互动的产物,而非教材内容的简单移植和复现。  相似文献   

11.
AI教师与真人教师联袂执教的双师课堂课程开发已成为重要课题。从缘起、主题与方法三个层面进行考察发现,当前国内外双师课堂课程开发活动,主要聚焦于“AI教师的选用与开发”“双师课堂课程开发”和“双师课堂课程开发的学习效应”三大主题。文章创新性地采纳超学科哲学范式,采取整体主义行动研究方法论,采用融通性混合方法,结合逻辑分析、技术建模、行动研究、量化方法和质性深描技术等,系统地探索与建构AI教师的选用模型、AI教师开发的关键技术、双师课堂深度学习模型、双师课堂课程开发整体模式、AI整合性课目学习知识研究方式、双师课堂课程开发促进深度学习的效应以及双师课堂课程开发促进深度学习的内在机理,以期为双师课堂课程的适切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从教师心理探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高原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最初的启动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近十个年头.然而从其发展历程与目前的现状来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理论研究和实际教学应用中都显现出停滞的迹象,逐渐进入发展的“高原期”.教师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教师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可以驱使他们克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与困难,因此,充分关注与了解教师心理是教师尽快走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原期”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分别从教师的压力、动机、意志力、认知结构、自我效能感五个维度探析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原期”中的心理变化,以期促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朝着深层次、持续、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课程概念的演化要求历史教师转变课程意识。为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认为现阶段我们广大的历史教师要有敢于突破“教科书本位”和“教师本位”的课程意识;要重视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树立整合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14.
杜威曾说:“(知识)不能像砖块那样,从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也不能像人们用切成小块分享一个馅饼的办法给人分享。”教育者的责任就在于放手让学生“亲历”知识。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性要求的学习目标,从三个层次(经历、反应、领悟)强调科学学习的体验性、过程性,强调直接经验的价值和意义,要求学生能进入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学习,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的内心感悟。这种课程观要求教师和学生形成的“学习共同体”探求新知识,将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个因素整合成一种“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从教育活动产生的渊源来讲,教师与课程有着天然的联系,教师是课程实践活动的主体。但是,自从基于工业文明的现代教育出现以来,教师就逐渐远离了课程开发和研制的过程,成为单纯的书本知识的讲解者和传递者,从而成了教学的主体。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校本课程开发、课程与教学的整合等理念,这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教师与课程关系的讨论。笔者认为,教师从课程改革的“局外人”到“参与者”是新时代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提升专业形象、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方式与途径等方面,简要…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要求教师不仅是制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更应该是课程的创生者。许多学校又急急忙忙地要求教师像课程专家那样去“编”课程,结果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又因并非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既然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课程开发过程,作为课程创生者的教师,更应该关注日常教学生活中学生中原发的“琐事”,从经验课程的视野来观照、整合这些“琐事”,既可以使教学做到个别化、有的放矢,又可以实现课程“回归生活”的时代理想。  相似文献   

17.
教材的“二次开发”:涵义与本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教材“二次开发” 的基本涵义,不仅包括教师对既有教材的灵活运用,还包括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的 整合和教师自主开发教材资源。从本质上说,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有五种过 程:课程情景化的过程,“课程重构”过程,多元主体的“对话”过程,课程教学 一体化的过程,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从传统的课程“消费者”转变为积 极的课程开发者。通过“二次开发”教材,教师也拥有课程开发的话语权。与专 家、学者开发教材所不同的是,这种开发存在于教师的日常职业生活,是教师专业 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双减”背景下,建立与“双减”政策价值追求相适应的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必然要求。对语文、英语等语言类课程进行类化整合与优化改良,从架构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建立评价机制、开发教学资源四个角度,构建起融合式的语言类课程群。课程群建设为提高语言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语言综合素养,增强国际理解,提供了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位英语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深刻理解其任务与要求,并且根据自己的体会对教材、教法、教学目标等进行再分析、再提炼、再加工、再整理和再组织,在此基础上,才能结合自己学校、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教学“整合”的过程。笔者认为,英语教学的“整合”首先是教材的“整合”。课堂教学对知识的传播,不应该是对课本内容的简单复制,而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开发、再创造的过程,这也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通过对学生的智力、情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  相似文献   

20.
方汉忠 《成才之路》2009,(22):25-26
课程改革强调了课程功能的转变,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转变对于当前网络环境下政治课的教学提出新的思考,即如何实现政治课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以优化政治课堂教学?本文从传统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整合,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整合,开发网络资源与学生自学的整合。网络技术与建构知识的整合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