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前盟"是知己之爱,也是叛逆者之爱。这种爱情损害了家世利益,不容于封建思想和制度,而被拆散,形成悲剧。薛宝钗与贾宝玉的"金玉良缘"虽说"终成眷属",但由于宝玉的出家,亦成悲剧。这两处悲剧都是封建末世时由封建家长所造成的,两者是时代的悲剧,其悲剧性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贾宝玉出家为僧的原因,人们一般认为是由于宝黛爱情遭破坏和黛玉丧命的缘故,此乃粗浅之说。实际上,贾宝玉离尘而去有其深层次的客观远因、客观近因及其主观内因,而对佛道思想的信仰是促成其出家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3.
脂砚斋"《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的批语,揭示出甄宝玉早已觉悟,他如同《邯郸梦》中的众仙引度卢生出家一样,特来牵引、点醒贾宝玉出家。甄、贾宝玉"情性如一"都走上了一条不与社会妥协的道路。据此可知,甄宝玉的形象不会表现出与贾宝玉形象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征。对甄宝玉形象的塑造可视为曹雪芹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典型化"艺术手法的有益尝试,虚笔点出的甄宝玉形象起着由此及彼的引人进行普遍联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卡伦·霍尔奈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个体性格结构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模式,这一理论把“自然的真我”放在复杂的环境关系中审视,从而揭示出个体性格所发生的变异和可能的建构模型,这对于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很有借鉴意义。文章试图以此理论来分析阐释贾宝玉的性格结构,揭示贾宝玉的性格形成与他所置身的生活环境构成的直接关系。通常把贾宝玉看成“情种”,他在宝黛的爱情悲剧中也铸就了自己的悲剧,而这一悲剧乃是他的性格在大观园中形成和建构起来的结果。他在家族中的存在地位,促使他成为一个无力承担人生责任的怯懦者,他只能选择顺从型的人格,他最终“出家”也就不可能是来自佛的“顿悟”,而是追求的幻灭。贾宝玉人物形象的塑造,也给我们教育体系中的人格培养提供了发人深省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是《红楼梦》一书的主线,贾宝玉、林黛玉是小说的中心人物。贾宝玉是一个有着坚定的自发自由主义和朦胧人文主义思想倾向的豪门公子,林黛玉是一个具有悲剧性格、纯真爱情和自发自由主义思想倾向的贵族小姐形象。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崇尚"美",追求"美",可谓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从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身上,我们既看到了"美"被毁灭的悲剧,更看到了"美"的追求者被毁灭的悲剧。只有对贾宝玉悲剧形象的逻辑起点、运动轨迹和精神内核进行全方位的审视,才能较全面地解读贾宝玉这一"美"的追求者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写了一个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这一悲剧是《红楼梦》全书悲剧的中心事件,贾宝玉成了全书的最中心人物,整个《红楼梦》都是围绕着他而展开的。作者在创作中,用了现实主义的笔法,塑造了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量的贾宝玉形象。现在,浅析一下贾宝玉形象的典型性及其典型性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滕剑锋 《文教资料》2011,(19):17-19
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塑造是成功的。关于贾宝玉出家的文化意蕴,本文认为:贾宝玉的出家之举,首先应该是对男人治家的一种否定;其次是作者思想的无奈的选择。而造成这种无奈抉择的深层动因,一是曹雪芹的思想有进步的一面;二是曹雪芹思想有不可超越时代的另一面。在这两者的矛盾选择中,作者让贾宝玉带着对未来追逐的迷茫和遗憾走出了红尘。  相似文献   

9.
不同文化背景的"相同"选择 --贾宝玉、源氏出家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是中日两部古典名籍。本以两书男主人公贾宝玉与源氏出家这一化代码为中。展开比较分析。首先讨论了二人出家的现实原因,继而探究了不同化语境下二人出家背后的社会化原因,然后从总体上勘察了出家的情节对于两部叙事性作品的主题表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林黛玉病死,贾宝玉出家,薛宝 钗成了寡妇——《红楼梦》的悲惨结 局使许多读者垂泪。当然,引起这种 悲剧的是封建制度。也许有人会说: 如果他们生活在现代。一定会有一 个美满的结局。其实也未必。 众所周知,林黛玉颇有文化,当 个出版社编辑挺合适。可她的小家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描写了贾宝玉一出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贾宝玉爱情悲剧的根源在文本中即有明显的提示——意淫;意淫的实质在于个体生命的存在形式与受抑制的原始欲望的强力表达。意淫的实现与现实和反实现之间的冲突构成了贾宝玉悲剧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本借助俄罗斯多余人学精神悲剧的视角,探讨了贾宝玉精神悲剧的中国化特性,与多余人比较,因化背景,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的不同。贾宝玉的精神悲剧主要表现为纯粹的精神探索,缺乏共鸣的社会基础,因而不可能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甚至长时间不为评,读所理解,本以世界眼光阅读《红楼梦》,贾宝玉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3.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贾宝玉是一个自由放任,不走封建统治者所要求的仕途经济老路的逆子。在封建伦理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贾宝玉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批判乃至压迫,同时也出现了促进其人性发展的积极因素,双方力量的对抗,让宝玉步入绝望,最终他以出家坚守了自由人性,找到了一个寄托自己理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曹雪芹是形,贾宝玉是影,《红楼梦》是曹雪芹人生反思;曹雪芹是将贾宝玉当一块无用的顽石在批判。并从“愚顽器质”、“女人形貌”、“病态习性”三方面探讨贾宝玉的性格。最后强调宝黛相恋的结局不是一场爱情悲剧,只是林黛玉的命运悲剧。在爱情问题上,贾宝玉并非悲剧角色。  相似文献   

15.
文章考察了《红楼梦》的中心事件即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分析了这种悲剧的产生 ,除了各自性格方面的原因以外 ,主要的还是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指出了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封建社会“大观园”悲剧的高峰  相似文献   

16.
贾宝玉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孤独者形象,为了摆脱孤独,他不断地寻求同类。从关学角度讲,甄宝玉则是为了证明同类之不存而被创造出来的人物。贾宝玉是追求理想招致毁灭的悲剧主角,而甄宝玉则是证明悲剧成立的媒介。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描写了贾宝玉一出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贾宝玉爱情悲剧的根源在文本中即有明显的提示--意淫;意淫的实质在于个体生命的存在形式与受抑制的原始欲望的强力表达.意淫的实现与现实和反实现之间的冲突构成了贾宝玉悲剧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对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在众多人物中贾宝玉、蒋玉函、花袭人的三角关系更值得我们研究。如果说是贾宝玉的仙缘是林黛玉的话,那么他的俗缘就是蒋玉函和花袭人了,二人的圆满结合,补偿了宝玉出家留下人间的一部憾恨。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以宝黛钗的爱情婚姻为重要线索 ,摆脱了才子佳人小说大团圆的俗套 ,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和贾宝玉、薛宝钗的婚姻悲剧 ,展现给读者的是贾宝玉那没有婚姻的爱情和没有爱情的婚姻 ,深刻揭露了封建家族的黑暗和腐败 ,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制度 ,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红超 《时代教育》2007,(6Z):96-96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一个席位。曹雪芹在这本长篇巨著中以贾宝玉、林黛玉两个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表达了对当时封建社会的不满.揭露并批评了宫廷及官场的黑暗,贵族家庭的虚伪礼教,科举制度和婚姻制度等等。《红楼梦》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封建统治阶级的叛逆者贾宝玉、凄美动人的林黛玉、聪明奸诈的王熙风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