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普曼所奠基的儿童哲学是为了弥合时代中教育与哲学的分离而提出的教育变革,是对杜威所提出的“哲学—教育”一体化问题的推进。二人虽在儿童哲学教育的实践问题上有很大的分歧,但他们都赞同“回到柏拉图”。儿童哲学即是回归“哲学—教育”一体的教化本原的努力。深度反思儿童哲学必须回到柏拉图所奠基的西方哲学的源头处,重新思考“哲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儿童哲学的发展不仅是要处理好儿童哲学与蒙学的关系,而且这一问题本身涉及古今中西视域中对未来“哲学—教育”的整体性构型。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教育哲学?在西方教育理论文献中,被冠之以“教育哲学”的各种形式的文本不胜枚举。而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对“什么是教育哲学”的一种应答。西方教育哲学讲述的可能形式可以从西方哲学史和西方教育史中找寻。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西方教育哲学讲述所呈现的种种可能,揭示了教育哲学范式生成的逻辑。教育哲学范式是多元而不是惟一的,是在时代的实践中不断地生成和变更的。  相似文献   

3.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生活在社会的每个人,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所有问题都有一定的看法,形成一定的哲学观。因此,对教育问题的剖析和把握,也离不开哲学观。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培养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教育必须创新。这就需要我们构建创新教育的哲学观,以哲学的视角对创新教育进行较深层次的宏观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一、哲学是创新教育的理论依据“在一定意义上讲,任何教育理论都是一种哲学理论,都是教育思想家以特有的哲学观点对特定的社会和教育事实所作出的…  相似文献   

4.
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在教育思想方面颇有启示 ,尤其他所提出的“思想”和“思想的重演”的观念值得注意。“思想的历程”跟感觉、感情和想法等非理性的、非媒介的现象不同 ,本质上是以人的理性的、逻辑的侧面作为媒介的一种“论证”过程。因此 ,如果具有“脉络合适性”,“思想”就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能够完全重演。柯林武德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提高了“知识”的永恒价值 ,从教育思想方面来讲 ,这与现代主知主义教育理论有不少相契点。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所反映的“理性”主义明晰地代表以知识为首要、以其他因素为次要的智育论的一般倾向  相似文献   

5.
哲学基本理论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博辉 《教学与研究》2004,11(11):63-68
“哲学基本理论教育”的目标重在以人的创造能力发展为核心,培养受教育者能够 自觉地从哲学层面上理解、分析、解释问题,提升他们的理论思维水平,进入高位层次的思维和 理想境界。这是我们“哲学基本理论教育”目标所注重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在教育思想方面颇有启示,尤其他所提出的“思想”和“思想的重演”的观念值得注意。“思想的历程”跟感觉、感情和想法等非理性的、非媒介的现象不同,本质上是以人的理性的、逻辑的侧面作为媒介的一种“论证”过程。因此,如果具有“脉络合适性”,“思想”就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能够完全重演。柯林武德的这种观战实际上提高了“知识”的永恒价值,从教育思想方面来讲,这与现代主知主义教育理论有不少相契点。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所反映的“理性”主义明晰地代表以知识为首要,以其他因素为将要的智育伦的一般倾向。  相似文献   

7.
略论作为“实践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规范”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实践教育学”实质上是一种以“教育规范理论”为核心的学科,甚至可以说它基本上就是一种有别于教育科学与“规范教育哲学”的“教育规范理论”。关于“实践教育学”与“理论教育学”(教育科学、规范教育哲...  相似文献   

8.
存在主义教育是一种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教育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期,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典型代表。这一理论继承了西方教育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教育传统;强调从学生本真的存在出发,以“自我生成”为教育目的;关注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强调人格熏陶和自由选择的知识和课程。其理论的合理内核值得我们在教育改革中学习借鉴。但是,存在主义教育理论也有局限性,其本质上是唯心主义,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对其加以批判地吸收。  相似文献   

9.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差距何时才能消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差距何时才能消除王方林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一翻开当代的教育理论期刊和教育理论著作,我们就会清晰地发现三种来源于不同学科的“教育理论”概念:其一,来源于哲学的“教育理论”。它是一套来自一般哲学信仰的实践原则。产生这类理论的通常方式是概...  相似文献   

10.
夏剑 《教育学报》2023,(3):16-27
现代哲学的“身体转向”所确立的“身体主体”概念及其主体哲学思路,颠覆了奠基于笛卡尔意识哲学的“意识主体”概念及其主体哲学思路。由此,深受后者影响的现代主体教育理论必然需要基于新的主体哲学视域进行重新审视。基于“意识主体”概念的现代主体教育虽然对于解决特殊历史阶段我国教育“目中无人”的困境发挥了极大的理论效力,然而,由于它主要从作为“意识主体”的人出发来建构主体教育的基本思路,人的身体主体性是被忽视的。由此导致无论是在主体教育的理论还是实践中,身体相关因素的教育意义无法得到关注和发挥,身体相关的教育实践一直处在边缘化地位,人的完整性被割裂。因此,基于身体哲学视域,从身体主体理论出发,更新主体教育中的“主体”和“人”的概念,确立人是“身体主体”;基于身体主体重新发现和确立身体的教育意义;将主体教育的目的指向“完整的人”的培养,以取代“独立的人”的发展,或许是当前解决主体教育理论发展困境的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11.
约翰·杜威是20世纪前半叶最重要的美国哲学家。他在漫长的事业历程中提出了一整套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哲学。他的思想基础是“民主即自由”这一道德观念,他为对此观念建立一种令人信服的哲学论证并为追求一种能确保这一信念在实践中得以实现的实用主义,贡献了他的一生。杜威在任何领域为民主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作出的努力都不如他在其作为教育改革家的事业中所作的那样突出。他在教育方面的论著很多,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正如他所说,该书是最能概括其“全部哲学立场”的著作。一、…  相似文献   

12.
存在主义哲学传入我国已经有较长的时段了,其对我国教育理论更新的影响还未被深入地考察。本文从柏拉图《理想国》一书中苏格拉底与司拉雪麦格(Thrasymachus)的一段对话入手,分析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方式的“对话”,如何经由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哲学式的解读.跃升为“苏格拉底式的教育”。进而,以杜威的教育哲学为参照,对“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作更进一步的理解,力图展现存在主义哲学对教育理论发展提供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美国教育评价模式或理论有数十种,为了较深入地了解这些模式以利于借鉴,本文拟从哲学、伦理学、认识论的角度来探讨美国这些形形色色评价模式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论基础。一、自由主义哲学是美国教育评价理论的指导思想。自由主义(Liberalism)作为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思潮出现于19世纪,它对西方的科学研究,尤其社会科学研究有着重大影响。是美国教育评价模式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作为一种哲学的自由主义有着三个基本特征: (1)试图使建立在所谓自由选择原则上的市场社会m(arket society)合理化。注重“选择”的思想也是教育评价者们所奉信  相似文献   

14.
理论联系实际,是人类进行认识活动应首先遵循的一条客观性法则,也是哲学教育必须服从的根本原则。在中外教育史上,有许多学者都作过深刻的论述。中国古代哲学教育家孔子、荀子、王夫之等人,都十分重视知与行的关系研究。例如,孔子提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程序,把“行”看得比“学文”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陶冶教育,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教育方法。亘古以来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陶冶教育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陶冶教育对人的发展之所以具有“神奇”般的功效和诱惑力,是由于它完全符合哲学、心理学和美学所揭示的认识规律。  相似文献   

16.
老庄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之一,它的“道”论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基础,“无”论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里程碑,“无为”的思想是人们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其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老庄哲学特定的理论基础和悖论的思维方式,以否定的形式再现对社会的理解,使之成为批判的哲学、解放的哲学、怀疑的哲学和启发的哲学。老庄哲学所给予现代人的是一种恬静、怡悦和旷达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精神自由的无限,使人们领悟到一种神奇的生命的归宿。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它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基础;同时,它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又必然以现有的教育存在为基础,以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本质为依据。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哲学就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同时“教育乃是哲学上的分歧具体化并受检验的实验室”。杜威这一关于哲学和教育的关系的论述对我们认识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是很有启发的。本文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当前的教育生活只关注人“生”而不关注人“死”。死亡作为一种生命现象,其哲学内涵及其对于教育所具有的本体论意义,并没有被教育工作者及教育学理论所关照。从教育的视野去审视死亡,思考死亡的教育学意义,将会重塑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9.
理论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表达出来的关于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现代科学和现代哲学认为“观察渗透理论”、“观察负载理论”、“没有中性的观察”、“观察总是被理论‘污染”,等。这就是说.人们怎样看待教育、看到怎样的教育、如何要求教育、期待怎样的教育、将把当下的教育变成怎样的可能的教育、如何评价被改变了的教育,都离不开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人们借助一系列教育概念、教育判断和推理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一种教育思想的产生往往要求着另一种教育管理思想和模式与之相对应。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它也要求着教育管理思想作一场深刻的变更,并构建新的管理模式,以有效地导引素质教育的理论变为实践。本篇试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提出素质教育对学校管理思想和模式的嬗变要求,端一陋见,以求方正。一、素质教育的理论前提,要求管理者在哲学的更高层位上把握人的本质,真正实现把学校中的人从“经济人”转为“社会人”、“伦理人”现代管理理论首先是在哲学上以对人的本质的把握为基本出发点,对人性的不同假设而衍生各种理论派别。“经济人”、“社会人”、“伦理人”便是代表了三种人性的假设的三种管理理论,它们各代表了管理理论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其中,后一种理论是对前一种理论的积极扬弃。认为企业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是有自己独特的经济利益并积极追求之的人,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